2、大膽培養青年教師,不拘一格用人材。正確地評價一個人,不拘一格地用人,大膽使用有缺點的教師,給年青教師壓擔子,鼓勵冒尖等是校長的人才觀的體現。有一位三十出頭的教師,工作認真負責,先後擔任過年級組長和科組長,工作成績不錯,但為人主觀,工作方法比較生硬。在提拔他任教導處副主任時就有兩種不同意見:讚成的認為他工作認真,有魄力,可以培養;不讚成的認為他主觀,官氣十足,沒有群眾觀點;又如有一位青年女教師,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都比較高,歌舞和書法的造詣都很高,擔任畢業班教學工作成績突出,培養出全省狀元尖子,但她很少聯係群眾,上課後,改完作業就回家。在考慮科組長的人選時,既有人極力推薦她,也有人極力的反對。類似情況屢見不鮮,如何進行取舍,關鍵是要“知人”,古人說:“一人之身,才有長短,取其長則不問其短”。這就是說,用人要看主流,用其所長,避其所短。在“知人”的基礎上,還要注意“善任”。善任就是在安排工作時能做到人盡其才,能發揮其優勢,最終使其成才。這兩位教師分別當上副主任和科組長後,工作幹得都十分出色。對年青教師的培養和使用更加要解放思想。有一位隻有兩年教齡的青年教師,他教完初一和初二就被安排到高三任教和擔任班主任,在校園裏也引起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拍手讚成者曰:“校長有膽識,重視培養年青人”;持反對意見者曰:“拿高三來當兒戲,簡直是胡鬧”!實踐證明,這位教師不負眾望,他任教的學科成績在同類學校中排第一;他擔任班主任的班不但出了學科類狀元。又有一位青年教師從1989年始連續五年在高三任教,四年任班主任,教育教學成績都非常顯著,學校決定聘他為高級教師,享受高級教師待遇,經費由學校自籌支付,這是廣州市低職高聘第一例,在青年教師中產生非常好的影響。
五、校長治校要勇於改革,創建學校特色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麵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麵向全體師生,全麵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辦出各自的特色”。這是二十世紀末乃至二十一世紀初國家對中小學提出的教育目標和要求。當代中學生,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成長,整體素質表現出明顯的缺陷,特別突出表現在生存意識、實踐能力及意誌品格等方麵。必須增強教育改革的緊迫感,充分認識到世界範圍的各種競爭最終是民族素質的競爭,從而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近幾年,我們在轉變教育思想方麵提出了“四個堅定不移”和“五個結合”。“四個堅定不移”即:教書育人堅定不移,抓基礎與發展能力堅定不移,麵向全體鼓勵冒尖堅定不移,抓電化教學堅定不移。“五個結合”是指:教育與教學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育與科研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在課堂教學指導思想方麵,要求教師做到源於書本,高於書本,著眼於基礎紮實,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發展素質。為此提出“三性”、“二理”、“三有利”。“三性”指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注意教材的思想性、知識性和科學性。“二理”指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三有利”指教學過程注意貫徹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利於學生主動、活潑的發展。學校組織科組圍繞“加強基礎,培養智能”、“既注意智力因素的開發,又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既要堅持全麵發展,又要重視個性特長”開展專題學習、研究,推動了學校的全方位的改革。
北京五中改革的總目標是:要辦成中外聞名並具特色的學校,確立德育強校的宗旨,實施動力教育,形成執信的德育係統工程,滋育學生的學習動力,做人立誌動力,強身健體動力,愛集體,愛勞動的動力,並由此采取正確態度對待學習,追求學習目標的達成,養成自尊、自愛、自強的基本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