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通才”要有自己的專業特長,在自己的專業方麵具有高深的造詣;其次,不僅要懂得政治理論與國情知識,而且還要掌握教育科學、領導科學、管理科學、教育政策法規等知識;再次,他還能夠廣泛涉獵與工作有關聯的社會學、經濟學、公關學、倫理學、語言學、係統學等方麵的知識。由於知識寬泛,所以通才比專才更容易借助多學科的綜合知識分析問題與研究問題,更容易產生新的聯想和獨到的見解。
當然校長專業化還要求校長接受專業養成教育和專業訓練,參加一定的專業團體;必須接受任職資格培訓、提高培訓和高級研修培訓,積極參加教育管理專業協會的活動。這是提高校長專業化水平的重要途徑。關於校長“用好權”的建議
校長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黨和人民賦予校長權力,就是讓校長將手中權力搞好教育事業,為人民服務。如此重任,功在當代,益在千秋,作為校長如何用好權力。對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一、端正用權觀念
一是要樹立權力就是責任的觀念。“權利意味著責任”,權力和責任是緊密相連的,權力越大,責任也越大。二、要樹立權力就是的觀念。“領導就是服務”,這是每個校長必須明確的。這裏所指的服務,從宏觀上講,是指校長手中的權力隻能用來為黨的教育事業服務;從微觀上講,是指校長手中的權力要重點用來為“決策、用人、協調、控製”等主要工作服務。三、是要樹立權力就是考驗的觀念。有權好辦事,但有權也易壞事,要加強自警拒腐防變意識,自覺過好權力關,不以權壓人,不以權謀私。
二、明確用權規範
用權規範包括用權的原則和範圍。校長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隻能用於黨的教育事業和為人民服務。這個用權原則必須十分明確。校長在行使職權時,要明確自己的職權範圍,既不能降格以求,也不能超權越位。
三、掌握用權藝術
用權藝術是一個非常精深而又博大的學問,它包括用權的技巧與策略。校長除了懂得在不同階段、對不同對象要分別采取不同的用權藝術外,還要特別注意在行使職權時掌握好用權藝術。
一是要掌握好決策藝術。決策前,校長要搞清上下左右各種情況,注意把教職員工的情緒和呼聲作為決策的第一依據決策中,校長要重點把握好價值判斷,權衡好利弊得失,選好最佳決策方案,創造最佳民主氛圍,選擇最佳決策時機;決策後,要及時根據決策過程中製定的具體措施,認真抓好決策的運行與實施。
二是要掌握好用人藝術。校長在用人上首先要知其所長。就是要善於從教職工的個性中去發現特長。從教職工的績效中去尋找長處。其次要用其所長。用其所長就不能求全責備,要最大限度地實現人才所長與崗位所需要的最佳結合,為全體教職員工提供施展人才的最好“舞台”。再次要注意優勝劣汰。就是要及時地將那些不勝任現職的幹部調整下去;把那些在教育、教學、教研、教管和勤工儉學等方麵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中青年教師或職工選拔上來。實行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以確保學校領導隊伍的最強陣容和最佳活力。
三是要掌握好協調藝術。協調是學校領導工作中最經常最複雜的一個重要內容。校長要注意花較多的精力從目標、組織、工作等方麵去協調好上下左右的關係。在對上協調時,要做到思想上尊重、感情上融通,行動上一致,組織上服從。在對下協調時,要多通過民主生活會和上門做思想政治工作等形式及時做好各種動員、解釋工作。在對左右協調時,要做到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在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平等協商的基礎上,通過各種形式協調好正付職之間、兄弟學校等有關單位的關係,以努力創造出一個和諧、寬鬆、舒暢的人際與工作環境。
四是要掌握好控製藝術。校長的藝術主要體現在確定目標、製定計劃、建立完善製度和督促檢查工作之中。要做到既能深入其中,在關鍵時候、關鍵環節上起到把關定向作用;又能超脫其上,通過調查研究去不斷總結教育、教學、教研、管理等方麵的經驗和教訓,去不斷超前尋找工作上的各種新思路、新對策。兩個“悖論”與校長自我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