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王水在反思中提高,在創新中進步(6)(2 / 2)

校長職業化與校長專業化哪種提法更科學,這裏隻有一字之差,但職業化是要引發一次打破傳統的觀念革命,專業化則隻是在傳統框架內的業務能力提升而已。前者追求的是教育向知識經濟飛躍的質變,後者仍是囿於舊階段的常規量變,二者的差異不在科學與否,而在於哪一個更能有效地推進改革。

校長職業化是以承認校長是職業為前提的,但僅僅承認校長是職業還不夠,還必須使其職業化。所謂“化”,就是使校長達到其職業標準和要求。在某種意義上說,校長職業化就是校長職業的標準化、規範化。為此,我提出了“三A能力標準”、“四力理論”、“五個文明準則”、“六項內功修煉”等賦予時代內涵的校長職業標準和規範。與此相適應,就應倡導另一種校長培訓模式——職業化研修。傳統的校長培訓,隻注重知識的注入和理論的提高,往往忽視能力的培養和觀念的跟進,而校長職業化研修,是一種超常規的培訓,它關注校長觀念的更新和能力的培養,在研修中注入了現代的、超前的創新理念,因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前瞻性、創新性、時代性,最終實現觀念上的轉變、理論上的升華、實踐上的超越。

二、褚宏啟強調:走向校長專業化

針對王繼華關於校長要走向職業化的觀點,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副院長、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副主任褚宏啟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提出不同的看法。

“校長職業化”一詞在學理上講不通。“化”是指轉化的過程和結果,例如社會的現代化是指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即現代化是指“變為現代”。而校長已經是一種被明確界定的職業類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中,中小學校長被列為一個獨立的職業,具體描述為:中小學校長是在中學、小學擔任領導職務並具有決策、管理權的人員。加拿大的《職業分類詞典》將校長職業描述為:校長,通過部門負責人和監督人員,對某一公立、私立或商業學校的教師、職員和輔助工作人員的活動,給予計劃、組織、指導和控製。既然校長已經是一種職業,沒必要再“化”為一種職業,“校長職業化”一詞盡管乍聽起來頗有衝擊力,但它是一個經不起推敲的“假概念”。通過檢索可以發現,“職業化”一詞在外文文獻中並不存在,這是一個國人編造出來的、會引起誤導的概念。我們提出的口號是“校長專業化”,“專業化”(professionalization)是國際上通行的一個概念,也是當前國際教育界研究的一個熱點。

從社會分工與職業分類的角度看,“職業”是人賴以生存的社會分工,是謀生的工作;專業是指經過專門訓練和教育,具有較高深和獨特的專門知識和技術的專門職業。專業高於職業,專業更強調從業人員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服務精神,而職業隻是一種謀生手段。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職業會進入專業領域,專業化已經成為社會職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專業性也成為衡量職業成熟性的重要指標,校長職業也不例外。某種職業要成為專業必須符合專業的標準,國外有學者提出專業的六條標準:有長期的專業訓練;明確的知識體係;係統的倫理規範;專業上自主性,也就是自主權;服務重於報酬;專業資格。從一般性職業到專業性職業需要經過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不同職業的專業發展水平是有差異的。根據專業發展程度的不同,社會職業一般可分為三類:專業性職業,如醫生、律師、會計師等;半(準)專業性職業,如護士、圖書管理員等;非專業性職業,如售貨員、操作機器的工人等。從校長的職業現狀看,校長職業還沒有達到專業性職業的水準,尚處於準專業階段。

專業化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一個職業經過一段時間後不斷成熟,逐漸符合專業標準,成為專門職業並獲得相應的專業地位的動態過程。

從職業群體的角度看,校長專業化就是指校長職業由準專業階段向專業階段不斷發展的過程。亦即在整個職業層麵上逐漸達到專業標準的過程。詳而言之,校長專業化就是向下述目標前進的過程:1.校長都經過長期的專業訓練;2.有完善的知識體係作為校長從業的依據;3.建立起係統的倫理規範以約束校長的管理行為;4.有明確的校長從業標準和要求;5.進入校長行業有嚴格的資格限製;6.校長具有專業上的自主性;7.校長擁有較高的社會聲譽和經濟地位;8.已經建立起校長自己的專業組織並且發展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