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寒熱(2 / 3)

四、寒證與熱證的關係

寒熱關係本質截陰陽之氣不相協

錯雜上下兼表裏相互轉化真假別

【注】寒證與熱證的本質截然不同,但其病因都是陰陽之氣不相協調所致,它們既可以在病人身上同時出現。表現為寒熱錯雜的證候;又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出現寒證化熱,熱證轉寒。在疾病發展過程中,尤其是病危階段,還會出現假象。

寒熱錯雜:上熱下寒;上寒下熱;表寒裏熱;表熱裏寒。

寒熱轉化:寒證轉化為熱證;熱證轉化為寒證。

寒與熱同時見多由寒熱錯雜,陰陽之氣不相協調所致。除要分清表裏上下、經絡髒腑之外,還要分清寒熱孰多孰少和標本先後主次。

寒熱證的相互轉化,反映邪正盛衰的情況,由寒證轉化為熱證,為人體正氣尚盛,寒邪鬱而化熱;熱證轉化為寒證,多屬邪盛正虛,正不勝邪。

寒熱真假:真寒假熱;真熱假寒。

當疾病發展到寒極、熱極的時候,就易出現與疾病本質相反的一些假象。假象多在四肢和麵色方麵,而髒腑、氣血、津液等方麵的內在表現,才能如實地反映疾病的本質。在辨證時應以裏證、舌象、脈象等作為診斷依據。

(一)寒熱錯雜

1.上熱下寒證

上熱下寒熱胸中咳痰黏少咽喉痛

下寒腹痛喜暖按大便溏泄尿長清

【注】上熱下寒:即患者在同一時間內,上部表現為熱,下部表現為寒的證候。如即見胸中煩熱,咳嗽痰黏,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的上熱證;又見腹痛綿綿,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尿清長的下寒證。

因上焦有熱,心肺火盛,故胸中煩熱,咳嗽痰少而黏,或口舌生瘡,咽喉腫痛;下焦虛寒,故腹痛綿綿,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小便清長。

2.上寒下熱證

上寒下熱胃痛局嘔吐清水噦逆急

小腹疼痛熱脹悶尿痛頻急色黃赤

【注】上寒下熱:即患者在同一時間內,上部表現為寒、下部表現為熱的證候。如胃脘拘急冷痛,嘔吐清水,噦逆頻頻;小腹疼痛脹悶,尿痛頻急,尿色黃赤。此為寒在胃脘而熱在膀胱之證候。

因胃脘拘急或隱痛,嘔吐清水,噦逆頻急是胃脘痛的上寒證;小腹脹悶熱痛,尿道灼痛,尿頻、尿急、尿色黃赤,是膀胱濕熱的下熱證。

3.裏寒表熱證

裏寒表熱浮腫常畏寒便溏四肢涼

複感表熱渴咽痛發熱解表必助陽

【注】裏寒表熱:也是表裏寒熱錯雜的一種表現。如素有裏寒浮腫,畏寒便溏,四肢涼冷,又見表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

因素有浮腫、畏寒、便溏、四肢厥冷的裏寒證,又複感風熱時邪,出現口微渴咽喉腫痛,皮膚發熱的表熱,這種表裏寒熱相互錯雜的病證,須助陽解表治之。

4.裏熱表寒證

裏熱表寒素有熱煩躁便秘渴咽幹

複感寒邪身軀痛繼而發熱惡風寒

【注】裏熱表寒:也是表裏寒熱錯雜的一種表現。如裏熱證見煩躁不安,大便秘結,口渴咽幹;又複感寒邪,身軀疼痛,繼而發熱惡風寒。

因裏熱表寒證,是由於平素體內有熱,經常煩躁不安,大便秘結,口幹渴,咽幹痛。又複感寒邪,風寒之邪外束,鬱閉陽氣,故而出現發熱、惡風寒的表寒症狀。

(二)寒熱轉化

1.寒轉為熱

寒轉為熱寒漸輕從陽化熱熱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