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教師轉變角色:應確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2)(1 / 3)

猜一猜:提供材料要求學生在原核基因結構的認識基礎上大膽猜想真核基因與原核基因在轉錄時有什麼區別,跳出原有概念的框框,使學生有所發現、有所前進。從而達到有效提升學生知識、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目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這一環節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每一位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同時體現選擇教學內容的有效性,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問一問:在對基因結構初步認識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能進一步對有疑問的知識進行提問,並鼓勵學生來回答,在這樣一問一答的生生互動過程中,鼓勵學生有創造性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對現有知識的不滿足。這一環節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要求對課堂的駕馭能力比較強,因此需要在備課的第一環節做好準備,充分挖掘課本內容,擴大教師自身的知識麵,師生思維的火花在這裏碰撞,達到突破重點、難點的目的。同時改變以往教師一言堂,給學生留足思考的空間,為學生搭起向上攀登的支架。

寫一寫:概念的學習往往是比較枯燥、死板的,構建概念圖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難題。把這一節課中新學習的有關概念,比如編碼區、非編碼區、內含子、外顯子、非編碼序列等這些概念在已有的概念圖中進行補充,使學生動手建立的概念圖更加完善,使這節課的知識條理更清晰,知識目標更明確。

議一議:比較原核基因與真核基因的區別,計算外顯子堿基在整個基因中所占的比例,討論假如基因發生突變後生物的性狀是否發生改變,從另一角度讓學生理解原核基因與真核基因的區別,體會真核基因的複雜性,進一步鞏固基因的結構。同時有助於在平時的學習中能力有差異的學生之間相互合作。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意圖是:引導學生構建概念圖,培養學生質疑、批判、合作的精神,達到知識、能力、素養三結合。

(2)設計教學亮點

一節成功的課堂教學,總要有吸引學生的地方。或是引題或是課堂互動的形式,或課件或知識內容,或教師自身的魅力等等。怎樣才能使一節課在這些地方吸引學生?那就要在備課時仔細推敲,反複琢磨。

一位老師在一節《能量的流動》優質課評比中,經過第一輪備課,用最常用的魯賓遜荒島求生的故事來引題,再逐步深入,發現課堂中主要是以老師講授為主,學生基本是被動的接受。經過研討,覺得公開課中的這種形式沒有亮點,不能引起學生和聽課老師的共鳴,後來上課老師和其他老師經過商量、推敲覺得這部分的內容與日常生活聯係比較密切,如能用生活中的實例作為課堂中的一根線把整節課用學生熟悉的問題把它串起來,課堂就會有更大的生機。於是就把原思路推翻,到菜市場把各種蔬菜、肉、大米等的價格拍成錄像,在課堂中討論賣菜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及與賣菜阿姨的對話,不知不覺中已經把與能量流動有關的各類問題解決。這節課學生是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學習的,一節課下來妙趣橫生。

3.及時彙總課後反饋

在教學中掌握學生的反饋信息是很重要的,這能及時彌補教學中的不足,鞏固學生的薄弱環節;同時能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鬆,可使教師在教學中及時掌握因人而異的難點,並及時加以突破。

4.做出課件

在備課時分工合作,每位教師分章節做好課件,把做好的課件再集體討論修改,每位教師再根據自己的個性做修改,再優化美化,最後資源共享。

三、教師如何做成功的合作者

(一)教師與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地位是平等的

合作學習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學生追求人格平等,追求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麵的平等,因而就要重建新型的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因為教師如果不放棄由於特殊地位獲得的“霸權”,學生隻能處於被領導的無奈境地,因此要使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師生平等關係的重建是前提,隻有師生關係改變了,學生才能不受壓抑地與教師、同學進行心靈無隔閡的有效互動,才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二)教師是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

學生的合作不是天生就會的,教師要對合作進行高效的組織和引領,既要有知識的引領,又要有方法的引領。

首先在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要進行策略分配。小組合作學習不是簡單地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不是停留在表麵形式上,而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小組合理分工,小組合作要遵守一定的規則,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學生都要被指定擔任一種角色,並且要輪流擔任,實現小組角色的互換,增進學生互動的有效性,體驗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樂趣。

其次小組合作學習時,問題設計要明確。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向學生說明交流的內容和目標是什麼,說明完成任務的過程及要求,每個小組在明確了學習任務之後,各自根據任務分工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同時教師啟發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經驗解決問題,鼓勵學生擔負起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責任,促進學習的遷移。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