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教師應邁開步子,在通過書本掌握經典知識的同時,還要利用網絡等媒介,與時俱進地了解與掌握更多的新知識,並不斷增強自身的搜尋、判斷、選擇、整合乃至生成知識的能力,更新和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
三是教師應丟掉“麵子”,隨時注意向學生學習。在信息時代,教師在學生麵前不能隻是一個“教育者”,而應同時也是一個“學習者”。事實上,不當好這個學習者,也很難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科學合理的、讓學生心服口服的引導,無法真正當好教育者。這也是信息時代的教師角色所特有的一種悖論性邏輯。
3.從“話語霸權”到“課堂民主”
在傳統教學中,課堂上80%~90%的時間(甚至是更多的時間)是教師在講,學生在聽,而在這種講與聽的關係中,教師是處於一種語言霸權的地位,有一種“地位”與“權位”上的優勢。而這種優勢在某種情況下就造就了所謂的“真理”教師成了權威的代表,是不容挑戰的;教材成了真理的化身,是不容置疑的!新課程強調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把學生看成是能動的獨立的主體,要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培養學生在自覺活動中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走下“神壇”,構建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相信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他們達到一種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自我管理的境界。
一、與文本對話,讓學生與教材“對話”
教材是師生學習的重要工具,是教學內容的載體,它的價值在於為學生構建知識與能力、態度與情感和諧發展的基礎。人類積累的文化財富浩如煙海,而教材中的知識是精選的,是學生未來學習所必需的。因此,要重視對教材的利用。數學老師陳老師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要使學習成為一種和諧“對話”的過程。
(一)與教材文本對話——讓認知超越教材
學生隻有善於與文本對話,從“對話”中自主獲取知識,才能適應信息社會對知識學習的要求,才會受用終身。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學教材,因為這是一次讓學生與先者對話的過程。在這一對話過程中,要從教材所敘述的內容中揣摩、領會知識的來龍去脈及因果關係,設身處地去感受、體驗教材中所講的內容,甚至還可注入個人見解,揭示出教材中未必揭示的方法、內涵,有所創新,讀出新意,以此來實現對教材的局部的超越。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陳老師讓學生先獨立探究,再與文本對話,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測量、計算,閱讀、反思,學生理解了圓周率的概念,計算出了圓周率的近似值,既鍛煉了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又加深了對轉化思想的理解。接下來在有關圓周率知識的交流中,學生更被資料中的一串串數字所折服,領悟到了圓周率背後所蘊涵的深厚人文曆史,感受到了我國古代數學家祖衝之那堅忍頑強的意誌和聰明的智慧。這時,一個學生大膽地說:“老師,祖衝之難道也是用我們剛才的幾種測量方法計算出圓周率的精確值嗎?”以前學生從來沒問過這樣的問題,陳老師也從未思考過。而這位學生在與教材對話中敢於反思、敢於批判,正是超越教材的起點,於是陳老師說:“這個問題,老師也不知道,我們一起去查查資料,做個調查,與書本對話,與智者對話,或許能弄清這個問題,好嗎?”學生滿意地點頭坐下了。雖然,課後陳老師也去查了資料,但最終還是這位學生查到了結果,還寫成一篇調查筆記。這位學生通過寫作,就又與別人“對話”了。通過這樣的對話,學生不僅能理解教材的內容,還能實現對教材的超越。
(二)與概念文本對話——讓語言實現轉換
“對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其過程中,學生不斷地利用原有經驗、生活背景對新的現象作出解釋,進行加工,從而實現對新的知識、新的思想方法的意義建構。這個過程,並非通過教師精心的闡述和嚴肅的命令就能奏效,因而其過程應該是動態的、開放的。例如在數學教學中通過“文本對話”可以順利地實現生活語言和數學語言的轉化。
在教學奇數、偶數的概念時,陳老師與同學們玩了一個猜數字卡片的遊戲,即把一堆卡片平均分成兩份,請學生任意從左邊的卡片中抽出一張放入右邊的卡片,陳老師隻要看右邊的卡片就能猜出放進去的是哪一張。屢試幾次後學生們很不服氣,要求觀察原來的兩堆牌,於是陳老師把牌分別貼在黑板上,左邊:1、3、5、7、9…右邊:2、4、6、8、10…學生馬上道出了“先機”左邊這堆全部是單數,右邊這堆全部是雙數……在此基礎上陳老師引導學生與課本中的概念對話,學生在第一時間得出了結論:奇數就是單數,偶數就是雙數。奇數、偶數的概念在頭腦中自然形成,成功地實現了生活語言與數學語言的轉化。
(三)與生活文本對話——讓教學融入生活
文本對話是通過人對各種文本的理解和批判展開的。在此意義上,人可以和古人(已有的經驗、定律等)對話,也可以與客觀存在(生活)對話。因此,陳老師認為數學課程中的“文本對話”也應體現出強烈的生活性,要有生活文化情景,有生活文化交往的需要,有生活文化交往的空間。這就要求數學走出教材文本的空間,向生活文本回歸,回到現實、流動的“生命態”中進行真實廣泛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