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語言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教學語言的類型包括敘述性語言、論證性語言、說明性語言和描述性語言。教學語言應具有科學性、教育性、口語化、趣味性和啟發性。具體要求:①語言要準確,不模糊。教學中,教師無論是解說、引導、總結,還是下指令,語言都一定要是精準的。②語言要簡潔,不囉嗦。很多教師老覺得課堂上時間總是不夠用,其實教師的語言太過拖遝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如果要表揚學生,對學生精彩的發言,對學生突出的表現,隻需要送上真誠的讚美,或肯定的眼神,或會心的微笑,或者是同學們發自內心的掌聲就足夠了。③語言要生動,不枯燥。課堂教學要重視語言的形象生動,以此來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語言,學會運用學生的語言,增加語言的親近感。當然,僅僅能模仿學生的語言是不夠的,教師不僅要能說出具有學生特色的語言,而且要在此基礎上高出一籌。這樣,既增強了教師教學語言的豐富性,又使學生的語言在教師的影響下迅速發展和提高。現在網絡語言在學生中間比較流行,學生正處於打語言基礎的時候,如果不對網絡語言尤其是那些品位低下、亂造的詞語加以規範和控製的話,很可能成為不規範網絡語言的受害者。現在學生們沉湎於網絡語言的新奇,把怪詞、別字當成幽默,把不規範的語言變成調侃,網絡語言已經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傳統語言的學習,影響了民族語言純潔性的繼承,而且助長了年輕人浮躁的風氣。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該大力推行普通話的規範教育,逐漸培養學生運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網絡語言。對於語文老師來說,有一個任務就是要規範漢語的使用,讓語言的穩定性得到傳遞。所以在語文老師的教學中應該排斥網絡語言,還要引導學生在正式場合不使用網絡語言,尤其是寫作方麵。
(4)有效課堂練習
有效課堂練習的設計應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①目標性原則。教學目標是指導教師和學生學習的一種規範,因此練習的設計都應該圍繞著教學目標。
②少而精的原則。科學安排練習的數量與練習的時間,改變“課內滿堂灌,課外多多練”的狀況。要精心設計具有代表性、覆蓋麵大的練習,做到重質減量、擇優篩選。
③發展思維的原則。不能隻設形式單一、簡單重複、直接套用的練習,而應圍繞所學的基礎知識設計一些符合學生知識水平和思維水平的變式題,使學生不僅會做,而且會想。
④靈活新穎的原則。設計的練習,不能超出新課標,但又不要落俗套,要新穎靈活。可以設計一些“一看就懂,一做就錯”的練習,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趣味題等等,做到活而不偏,新而不怪。
⑤啟發性原則。我們設計的練習,要使學生通過練習學會一種方法,掌握一種思路,發現一種規律,或對解答其他問題有所幫助,把知識的應用價值和智力的應用價值有機結合起來。
(5)有效的課堂管理
課堂管理技術,是教師在課堂上用以維持學生合宜行為的措施,是教學技術中最基本、最綜合的一項技術。它包括教師試圖鼓勵學生對課堂任務進行合作和參與而采取的一係列行為和活動的組織技術。它不僅約束、控製著學生有礙學習的不良行為,而且引導學生從事積極的學習活動,從而增進學習的效果。
四、有效教學的幾種模式
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綜合體。一種教學模式,總有一定的理論主張、理論傾向和理論依據。課堂教學總是在一定的時空中進行,教學過程的諸多要素在時空的組合方式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影響著教學效率和質量,關係到教學目標是否實現,教學任務是否完成。那麼,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呢?
(一)“探究-發現-合作”教學模式
“探究-發現-合作”教學即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相當,教學民主,教師通過啟發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有意義建構、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新課程倡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培養和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以期達到改變課程實施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教學現狀。這種模式適合已經有了一定學習基礎、有了一定知識儲備的學生,同時還要結合自身學校的實際條件和教學環境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