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教師轉變角色:應做學生的心靈導師(1)(2 / 3)

(三)預防和緩解壓力的對策

1.教學生學會宣泄

有壓抑就要及時宣泄,有疙瘩就要及時解開。當然,宣泄一定要采取一些積極、合理的方式。教師可嚐試讓學生通過做運動和傾訴的方式來排解和宣泄。科學家認為呼吸性鍛煉,如散步、慢跑、遊泳、騎車等運動可使人體肌肉放鬆、精力充沛,從而緩解壓力。另外,傾訴也不失為一種排解壓力和鬱悶的好辦法。教師要引導學生當他們遇到鬱悶的事情時,要養成向教師、家長、同學或朋友傾訴的習慣。傾訴也有多種方式,王老師認為“書麵交流”更容易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更能達到宣泄的目的。王老師曾嚐試通過和學生進行書信交流,卡片寄語交流,並且和學生進行周末隨筆交流。王老師和學生共同給周末隨筆起了一個很浪漫的名字“心在這兒散步,愛在這兒交流”。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講,“周末隨筆”無疑是給了他們一個交流、宣泄的機會,同學們敞開心扉,與教師進行了心與心的對話,真正嚐到了和學生用文字交流的甜頭。的確,讓學生通過書麵文字進行宣泄和排解鬱悶,壓力在無聲無息中就得到了排解。

2.音樂的妙用

據心理學家研究,音樂能調節人的情緒、陶冶人的情操。聽一首輕鬆、優美的樂曲,可以使人心情愉快,精神振奮,忘卻煩惱,緩解壓力。當人在疲憊之時,耳聞音樂之聲,可以消除疲勞,煥發活力。古代兩軍交戰,雙方擂鼓就是用有節律的鼓樂之聲,激勵士兵衝鋒陷陣。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視“樂”的教育作用,他在教學時,一邊彈琴,一邊講授,使學生陶醉於輕鬆愉悅的情景裏,於不知不覺中,讓學生接受禮儀道德和文化知識的陶冶。當學生情緒低落時,王老師總引導他們聽一些使人振奮的音樂和歌曲。比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劉歡演唱的《從頭再來》,張雨生的《我的未來不是夢》,周華健的經典老歌《真心英雄》:“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每當聽到或唱著這些積極健康、催人奮進的音樂和歌曲,同學們便會陶醉在音樂的旋律中,他們忘記了煩惱和壓力,他們感到生活是如此美好。

3.樹立正確的挫折觀

一般來說,許多學生遇到挫折時,耳邊會經常響起一些消極詞彙。比如,“運氣不好”“命運不好”“好運未到”等。其實,任何一個人在實現自己理想的過程中都會經曆挫折和失敗,王老師經常以美國總統林肯的經曆來激勵學生,林肯出生於社會底層,23歲失去了自己千辛萬苦謀得的一份工作,傷心之後,他決定改行從政,可就在同一年的州議員競選中,他又以失敗告終。為了生存,他開辦企業,不到一年企業倒閉。一年中接連兩次失敗,並未讓他灰心,他再接再厲,參加第二年的洲議員競選,並成功當選。正當他心中希望的星火即將熊熊燃燒的時候,又一個沉痛的打擊在等待著他,就在離結婚還有幾個月的時候,他深愛的未婚妻不幸去世,這對林肯的打擊太大了,他為此數月臥床不起,還患上了精神衰弱症。林肯34歲時,他參加了美國聯邦議員的競選,結果以失敗告終。兩年後他再度角逐這一職位,又以失敗告終。可是,林肯並沒有被這一連串的打擊所征服,而是重整旗鼓,繼續向政壇衝擊,他每次在失敗後總對自己說:“這不過是滑了一跤,並不是死了爬不起來了”,然後繼續為下一次衝鋒做準備。1860年,林肯終於在大選中獲勝,並成為美國曆史上的偉大領袖。

奧斯特羅夫斯基曾說過“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騰,不遇著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學習本身是一個對未知世界不斷認識和探索的過程,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懊惱總會貫穿其中,關鍵要善於在成功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在失敗中追尋進步,積極麵對自我,學會自我調整,學會在不利、不快中尋找有利的因素,以健康的心態麵對現在和將來。

4.讓學生學會休息

卡耐基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兩個伐木人每天在一起砍木頭,一個整天工作,隻在午飯時休息一會,而另一個在一天之中休息數次,並在中午小睡一會,結果一天下來後者砍的比前者多。第一個人怎麼也不服氣。他說:“我不懂,每次我看你時,你都坐在那兒,結果你砍的木頭比我多。”第二個人說:“你沒注意到我休息的時候在磨我的斧頭嗎?”這個故事是要大家明白休息的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教師,應該幫助學生製訂嚴格的作息時間,利用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習效率,製止學生開夜車的不良學習方式,保證學生在緊張的學習過程中勞逸結合,張弛有度,放鬆緊張和壓力,以旺盛的精力學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