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藏而不露,蓄勢待發(1 / 3)

人都有好高惡低的本能,當一個人想往高處爬時,不僅上麵會有想推他下去的人,而且後麵還有企圖拉他下來的人。經過一番努力,你總算登上現在的位置,能夠管理幾名下屬了。想想自己也是好不容易才坐上這個位置,就千萬不要翹尾巴,要善於藏起自己的鋒芒。假設你不滿意現在的職位,記住這是你晉升高層所必經的一步台階,千萬不可焦急。謙遜自樹權威,以實際能力震懾人,你總有出人頭地的那一天。

1.謙遜自樹權威

許多主管一開口,就喜歡以“我年輕時……”或“我當你這麼大的時候……”等話,作為自我吹噓的材料。他深知,對方絕不可能會有與他相同的經驗去加以證實。因此,他樂於此道。然而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別人在聽這些話對,一點也不覺得有趣,聆聽他人的失敗經驗,或許還能獲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益,而聽一些自我吹噓、自我誇飾的話,則是毫無所得。可笑的是,許多年輕的領導,最容易犯這個毛病。

“又開始了”,多數下屬會在暗地裏嘀咕,而表麵仍裝著仔細在聽,所以這些領導就更不知趣地滔滔不絕了。

這種自我表現的欲望,不隻是未成熟的年輕人才有,即使那些德高望重的年長者,也無可避免;政治家或大官吏中,就有很多這種人;在公司總裁中,這類人為數也不少。例如某貿易公司的總經理,就常誇耀自己:“那種產品新發售時,效果不好,後來因為我提出廣告介紹的方式頗獲好評,所以提高了一百萬以上的銷售額……。”這種抹煞他人功績的言詞,聽起來頗令人心生不滿。

實力是一種具體存在的東西,不經自我宣傳,別人也會察覺的。“王部長聽說以前擔任科長時,曾和顧客爭吵過,當時受到上司的嚴厲斥責,後來事實證明他是對的,因此得到應有的肯定,建立起他今日的地位。”這段話假使換成是他本人說出,大家難免會吐舌頭,但因說這話的人是第三者,反而贏得了大家對他的好評。

一個真正有涵養的人,往往也是最謙虛的人。所謂“愈成熟的稻穗愈往下垂”便是這個道理。

因此,古人說即使別人僅比我們多出那麼一點長處,也足以做我們的老師,便是這種精神的發揮。換句話說,任何人都可以為師。

做一個領導,首先要了解這個道理,要不斷地學習對自己有益的事物,即使是每天例行的閱報,也要試著從其中得到一些知識和啟發,以免枉費閱報的意義。

同樣地,在日常生活中,對每一位部屬,要試著去發現他們的長處,向他們學習,盡管他們是你的部屬。一個成功的人,往往不是一開始便具備非凡的能力,而是不斷地向他人學習,吸取別人的長處,從這些學習的過程中,一步一地發展自己才能。有一位公司的總經理曾這樣說過:“我雖然是個總經理,我雖然管理著幾萬人的公司,但是我的公司這幾萬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優點和長處,這些優點和長處是我所不能及的。因此,我對每位下屬,包括每個員工,都要向他們學習。”這確實是肺腑之言。一個老總隻有謙虛為懷,才能在下屬中取得一種威望。

2.重情、重信、重義

信即信用。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就是說一定要講信用,不食言,不說空話、大話。如果一個領導事先不做考慮,對下屬不講信用,盲目空頭允諾,久而久之,他肯定得不到下屬的信賴,並對其“威信”不屑一顧。領導必須做到:

(1)說話一定要承擔責任,說了話算數;

(2)對做不到的事情,話不要說絕,應保留餘地,以防萬一;

(3)對下級、同級要誠實、坦率;

(4)對比較有把握的事情,也不要說絕,這樣才能獲得人們的信賴。

領導要以情取威。情,是上下級之間、領導和群眾之間的感情。這種感情是在長期的共事和生活中逐步建立起來的,是上下級之間、領導和群眾之間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體貼的表現。有了這種感情,領導和下級以及領導和群眾之間就能同甘共苦,甚至生死與共。這種上下級之間的深厚感情,主要是來自領導對下級長期的苦心培育和關懷,來自對下級充滿真摯的愛。當然也包括下級對上級,群眾對領導的尊敬、信賴和愛戴。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人都希望別人能理解和尊重自己。尤其是來自領導的理解、同情、尊重、信任和關心,更會使人受到鼓舞和振奮。哪怕是領導的主動的招呼,一句親切的寒喧,一次溫暖的詢問,都會使他感到這是領導對自己的關心,從而達到心理相融,感情相通,激發出“好好幹”的決心,以不辜負領導的期望。事實也表明,凡事謙虛謹慎,聯係群眾,作風民主,體察下情,待人寬厚,平易近人,通情達理,和藹可親的領導,一般威信都比較高。而那種對下屬和群眾冷冷冰冰,麻木不仁,把自己看作主人,把下級視為仆人,擺架子,逞威風的領導,下級對他自然就沒有什麼感情,他也就難以贏得威信。

下屬因工作失誤,或工作無法照計劃進行而情緒低落時,就是抓住下屬的最佳時機。因為人在傍徨無助時,希望別人來安慰或鼓舞的心情比平常更加強烈。

下屬或家人生病,或是為小孩的教育等煩惱時,心靈總是較為脆弱,領導應該學會把婚喪喜慶等場合當作是鞏固自己威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