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有所不為而後有所為”。在這裏,“退”是為了“進”,“迂”是為了“直”。領導在進行管理工作中,往往由於客觀條件限製,不能直接地“勇往直前”,而需要采取“迂回戰術”,通過“退讓”、“迂回”,達到前進,實現最終目標。以退為進、以迂為直的虛實相間的管人藝術,是一種善於利用必要的調整、退卻、妥協、通融等策略,最終達到決策目標的藝術。
1.以退為進的戰術
領導在具體工作過程中,必須掌握虛實相間的管理藝術,做到這一點,要掌握好以退為進,以迂為直的戰略戰術。
以退為進、以迂為直是虛實相間的管人藝術,是一種善於利用必要的休整、退卻、妥協、通融等策略,最終達到決策目標的藝術。常言道“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有所不為而後有所為”。在這裏,“退”是為了“進”,“迂”是為了“直”。領導在進行管理工作中,往往由於客觀條件限製,不能直接地“勇往直前”,而需要采取“迂回戰術”,通過“退讓”、“迂回”達到前進,實現決策目標。
以退為進,以迂為直的藝術符合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發展,都必然表現為曲折的、波浪式的前進運動。以退為進,以迂為直的戰略藝術,正是對這一事物發展規律的遵循和運用。
我國古代軍事家孫武就是運用這一藝術指導戰爭的。《孫子·軍事篇》說:“軍事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所謂迂直之計,就是要懂得“以迂為直”的計謀,它指表麵上走迂回曲折的道路,而實際卻為更直接更有效更迅速地獲利創造了條件。《孫子·軍事篇》又說:“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也。”孫武在這裏清楚地說明了迂直之計的重要意義。
2.以攻為守的計謀
領導要善於以攻為守,這是領導掌握虛實相間藝術的又一方法。
領導提出問題時,用以攻為守的手段,迫使對方處於被動和不利的地位,對領導表現出自信心顯得至關重要。要以守為攻,除了知識豐富與準備充分之外,領導必須具備應付意外事件的能力。下麵列出的是領導常用的計謀。
(1)重視對方提出的問題。
(2)承認問題的存在,但不予回答。
(3)就對方問題提出反問。
(4)反擊來訪者。
(5)拒絕回答。
(6)把它當作謀取更多資源的機會。
(7)給一個不完全的答複。
(8)重複以前的回答。
(9)拒絕已經回答過的問題。
領導進入新的工作崗位的時候,掌握心理上的優勢,是別人會對你產生畏懼感和神秘感的前提,請運用這些優勢。
每個人對自己的外表都有不滿意的地方,像身材不佳、太胖、斜視、結巴等等。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從直覺上看要掩蓋起來,要注意克服它。可是困難的是這樣做往往會適得其反。例如,寬鬆的衣服可以使你顯得苗條一點,但你付出的代價卻看起來不相稱。同樣,意誌力可以暫時控製住結巴,但如果一時把不住,則可能結巴得更厲害。
另一種方法違反直覺,但卻具有潛在效果,那就是故意突顯缺陷,既然真正的毛病是你害怕毛病,你可以刻意結巴、發抖等告訴自己你能控製,結果也就再沒有什麼可害怕的了。
這種方法可以把缺陷變為優勢,肥胖也可以表現出力量和信賴感。緊張大師可以說成是天才,健忘症可以解釋為不拘小節,慢郎中也可以把自己表現成穩健的分析家。
如果你的左右手開會時不再坐在你身邊,這很可能暗示你的光芒正在衰退。有預見的領導都知道要遠離失敗,知道如何適當地置身事外,置身事外可能是指不參加會議、與人保持距離,不被人看見與正倒楣的人在一起,或宣布不參與某些活動,這些都是以攻為守的方法。
一位老板經常說這樣一句話:“這當然與我無關。”下屬經常開他玩笑說:“任何事情出了問題你都可以發現與某某沒有牽連。即使是他吩咐的,也與他沒有瓜葛。”有趣的是,雖然下屬知道他的為人,但局外人卻很少知道他的底細,對他講的話都深信不疑。這就是以攻為守,占據主動。
3.注意抓大放小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有的處理方法可以粗一些,有的則應該細一些。實際上,不但不同的事物可用或粗或細的方法去處理,就是同一事物發展的不同側麵和不同階段,粗細之間也可以相互滲透和相互轉化。
有粗才顯出細,有細才顯得粗,這是虛實相間領導藝術的一種重要方法。沒有粗的細,就容易走向斤斤計較,謹小慎微和優柔寡斷。沒有細的粗,容易導致粗心大意、馬虎了事。粗由細去補漏拾遺,細由粗去提綱挈領,才不至於走極端。人們讚許張飛疑兵退敵的“粗中有細”和諸葛亮設空城計的“細中有粗”,正因為他們在策略上體現了粗細結合的統一性和完美性。
對粗與細的把握是有一定藝術的,有的領導怕別人說不抓大事,結果對一些該抓該管的小事,就是看到了也不去理睬,好像管了就不抓大事了。實際上這也是一種不正確的態度,領導在抓大事的前提下,不能忽略小事,有些事情雖小,但對事情的發展起著製約作用,作為領導也必須去重視、去解決。領導對一些小事,通過親自抓、親自過問,又起到了促進和導向的作用。當然,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要注意層次,使下級明白領導的用心。把握好粗與細的關係,要以客觀實際為標準,不能機械去做,隻有注意粗細之間轉化和變化,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動權。
領導還要掌握上粗下細、疏密有致的管理方法。上層領導,是抓大事、問全局、管宏觀、謀戰略的,其領導方法是“宜粗不宜細”。雖然,也存在必須“躬親”的地方,但是,卻沒必要也不可能事事親為。
任何一個領導,無論他怎樣聰明、能幹、有學問、有本領、都不可能是熟知一切工作的全才。有的領導自認為高明、正確,凡事都不放心讓下屬單獨完成,也聽不得下屬的合理建議,結果是鬧出了笑話,把事情辦得很糟,直至失敗。
而精明的領導不是這樣,他們深深懂得領導的職能不是去做一件件具體事,而是要辦成事。因此,他們通常把許多工作放手交給下屬獨立去辦,並要求下屬要有領悟性。自己則把精力放在方向和政策的把關上,僅僅要求下屬及時報告辦事的進程和效果。
小的、局部的、微觀的和戰術上的事,放心、放手讓下級去做。這不但是各司其職和各盡其責,使工作有條不紊,而且有利於上層領導從全局的高度,去從事調查研究,學習新的知識,思考新的問題,總結新的經驗和指導新的實踐。作為基層群眾,其主要職責是充分理解、準確把握上級的精神,將上級的決策具體化,使自己的局部成為上級全局的有機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