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民族繁榮及國家與民族的歸合(6)(2 / 3)

(一)國家將是未來不可變更的整體社會單位

國民統一族性的形成導致的將是國民與民族的一體化,即國家民族的形成。國民與民族的統一表現出的是國家的單一民族結構,就目前世界來看,這僅是少數國家。而大多數國家由於總體民族過程的製約,盡管國民的統一族性有著不同的存在和發展,但國內民族的差異性還是明顯的,要達到國民族性的完全統一,成為國家民族還有著相當的距離。國家民族產生和發展的前提是作為整體社會單位的國家的存在。因為正如前述,國民與民族的歸合正是國家的整體社會性質和自覺或不自覺的國家行為所決定的。因此,未來社會作為整體社會單位的國家是否長期存在,就將成為國家民族是否能成為普遍族體形態的決定性條件。

可以預見,在相當長的曆史時期內,作為整體社會單位的國家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首先,國家作為一種超社會力量在未來社會中必不可少。國家有統治、管理和對外三種基本職能。統治職能是就階級鎮壓而言的。在未來的相當時期內,階級消亡在大多數國家尚不能實現,而即使在社會主義國家,由於各種敵對勢力和社會犯罪的存在,國家的統治功能是無法消失的。管理功能是國家統治功能得以實施的基礎,政治統治總是以執行社會管理為基礎和條件。因此,國家的管理職能在未來不但不會減弱,反而會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社會事務的增多而繼續增強。對外職能主要指國家的防禦功能和對外侵略擴張。由於剝削階級和各種國家利己主義的長期存在,國家之間的侵略和擴張現象也將長期存在,從而國家的對外職能也將長期保持。國家基本職能的存在取決於社會對國家的需要;這種需要是長期的,也就決定了國家的存在是長期的。

其次,國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正趨於增強。現代國家都是民族國家;現代國際社會是民族國家唱主角的社會。民族國家曾是近代以來民族運動的政治目標,是民族自覺階段各民族對政治地位的一種追求。這種追求不但在於對於自己獨立地位的爭取,也在於獲得獨立後對於國際事務的平等參與。冷戰時期兩大集團的對峙壓抑和衝淡了這種參與,而冷戰結束以後各民族國家的參與願望正在得到充分的釋放和展現。所謂以多極世界為標誌的新的世界秩序的建立過程,也即是各民族國家為顯示自己的存在和維護自身的利益而共同奮鬥的過程。有學者曾把由國家形式表現出來的與國家利益相吻合的民族主義稱之為“國家民族主義”。這種概括是有普遍意義的。的確,這種由民族國家的自利情緒和行為表現出來的國家民族主義正在成為當今和未來國際社會的一種持久和占據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民族國家是當代國際社會的行為主體和國際法單位,國家主權的至高無上和獨立自主是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有人預言國家的地位和價值將下降,但經過冷戰的磨難,世界各國都更加看重國家的價值,珍惜自己的國家利益。各國都根據自己本國的利益,而不是集團和超國家的意識形態利益來處理國際問題和確立內外方針。這些無疑都將使國家的地位得到增強。

第三,國家的形態可以擴展,但其整體社會的性質不會改變。國家對國民統一族性的規約主要取決於國家的整體社會性質,因此,國家民族的未來形成將是以國家作為唯一的“整體社會”,或“社會發展的獨立單位”為前提的。在國家消亡之前還會不會出現高於國家的“更高政治實體”?從理論上看是不可能的。因為國家本身就包含著最高政治實體的屬性,這類政治實體的未來變化隻能是規模上的,而不會是性質上的。我們注意到了一些“超國家”的國際組織,尤其是最具典型意義的歐洲聯盟的存在。歐洲聯盟由歐洲共同體演化而來,有從經濟共同體向政治共同體演化的趨勢。歐洲聯盟的創意設想就是要建立“歐洲聯邦”。但歐洲聯邦建立後的政治結果不外兩種可能:一是歐洲各國把部分主權交給這個聯邦,分享共同的利益、承擔共同的義務,但仍保持各國的最高政治獨立。這樣,歐洲聯邦僅是一種邦聯性質的國家聯合體,社會整體單位仍是各個民族國家。二是歐洲各國徹底一體化,放棄自己的全部主權,形成一個新型的統一政權的國家。顯然,不論哪種可能,歐洲聯盟發展的最後結果仍然會是國家。這是從未來的情況而言的。而目前的情況是,因為涉及到已有的國家主權問題和民族利益,歐洲聯盟朝最終的聯邦目標邁進還有相當的困難。歐洲聯合40多年的經曆告訴人們,在關鍵時刻,任何一個成員國都不願犧牲自己國家的主權和民族利益。歐洲聯盟是當今世界區域聯合最緊密的“超國家共同體”,它的政治走向很有超前性。所以,不論從理論分析來看,還是從現實情況來看,在可預見的將來都不可能出現高於國家的政治共同體,這是由國家的屬性和它們擔負的社會職能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