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自己打工賺錢買吧,你和爸爸已經很辛苦了。”安寧擦去眼角的淚花。
再見到戴著漂亮發卡的程倩時,安寧已經能夠很自然地送上心中由衷的誇獎。走在校園內外,兩個人手拉手,親親密密得像一對姊妹花。
六月五日,同學們一起拍完畢業照,便不再到學校而是回家調整狀態,準備麵對兩天後那場人生重大的考試。程倩也回四川複習去了,她是悄悄地走的,沒有驚動老師和同學們,隻給大家留下一封寫滿感謝和祝福的信。
明天就要上考場了,安寧心裏有一點兒興奮,也有一點兒緊張。當不經意地拉開書桌的抽屜時,她驚訝得失聲叫了起來:“我可愛的蝴蝶又飛回來了!”
沒錯,就是那個在程倩的秀發上美麗了十多天的發卡。此刻,它正躺在一張粉色的帶卡通圖案的信紙上,靜靜地望著她。
信紙上流淌著程倩的叮嚀和祝福:“請美麗的安寧明天戴上這隻漂亮的蝴蝶吧,它會帶你飛到夢想開花的遠方……”
“我會的,相信這隻會飛的發卡,一定會給我們帶來好運……”安寧輕輕地呢喃著,仿佛正握著程倩的手,兩個人傾訴著各自心靈的秘密,月光一樣的純潔、輕柔,好像清泉般的鋼琴曲,拂過這個美好的夏夜。
為了那份信任
他叫何貴山,17歲那年他便開始在縣城裏出苦力,拚命的勞作,也僅僅是勉強維持一個人的溫飽,直到後來追隨那位鹽商鄭老板走南闖北,他的生活才算是有些改善。鄭老板非常欣賞他的忠厚、勤勉,對他十分信任,一些重要的事情也敢交給他去辦。
1944年冬,一直在秘密幫助八路軍運送物資的鄭老板,因叛徒出賣,全家都被日本憲兵投入了監獄,最後都慘遭殺害,隻有一個在外地讀書的兒子躲過了劫難。
鄭老板在被捕前,曾經交給他十根金條,叮囑他:“你一定替我保管好,萬一哪天我出了事,請把金條交給我兒子。”
他把金條裝進陶罐裏密封好,埋到了老家的後山祖墳旁的一棵老樹下麵,也把一個秘密深深地埋在了心底。
解放後,他回到了家鄉靠山屯,娶妻生子,守著幾畝薄地,過起了清貧的日子。
六十年代的大饑荒,他家裏好幾個月吃不到一粒米,整天吃樹皮吃得渾身浮腫,妻子挖野菜時墜下山崖,三歲的小兒子活活被餓死了。
即使那樣,他也沒有想過動用那十根金條,仿佛它們根本就不曾存在。
有一年,他害了一場大病,因交不起高昂的藥費,讓女兒含淚拉回家中聽天由命。沒想到,他竟然打敗了死神。病愈後的他,雖說清瘦了許多,但身子骨卻硬朗了許多。他笑嗬嗬地對女兒說:“我死不了,是因為還有心願未了呢。”
“那是啊,您還要看著我們過上好日子呢。”女兒並不知道父親心裏還有一個沉甸甸的心願——隻有把那十根金條交到鄭老板的後人手裏,才會心安啊。
八十年代中期,女兒開始經商,資金最緊張時,他賣掉了家裏老房子。十多年的辛辛苦苦後,經商賺了錢的女兒,在縣城買了寬敞的樓房,要接他過去享享清福,可他說什麼也不肯,借口在不願意離開已生活習慣的山村,其實他是想在山村裏有等著鄭老板的後人在某一天突然出現。
2006年深秋的一天,他正微眯著眼睛坐在牆腳聽收音機,仿佛驚雷般的一瞬,他猛地站起身來——那位歸國工程師講述的一個小故事,提到了鄭老板的名字,還提到了與他有關的那個沒有憑證的托付。
原來,解放前夕,鄭老板的兒子便去了美國,雖然記得父親曾說過有一筆財產托付給了何貴山保管,但世事滄桑,國際、國內風雲變幻,鄭老板的兒子與何貴山一直沒有聯係上,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和他的後代們已漸漸淡忘了這件事。
幾經輾轉,步履蹣跚的他終於找到了那位工程師——鄭老板的孫子,將埋藏了62年的十根金條遞給已經人到中年的工程師手裏,一件跨越了無數風雨的心願終於實現了,他濁淚盈眶地喃喃道:“鄭老板,您托付給我的事,我終於完成了……”
兩個月後,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晚上,何貴山老人無疾而終,享年90歲,是靠山屯壽命最長的老人。村民們都感慨——老人守著一大堆金條清貧了一輩子,精神清潔得就像枝頭那白白的落雪……
寫詩的打工妹
她叫絹子,家住在一個貧困縣的農村,村前是一望無際的鹽堿地,家裏僅有幾畝薄地,趕上年景好,收成還能勉強填飽肚子。16歲那年,她父親得了肝癌,發現時已是晚期,沒挺過兩個月,便撒手而去。母親又在種地時,被受驚的耕牛撞翻在泥溝裏,摔斷了兩根肋骨,再也幹不了重活了。無奈中,快要升高中的她,隻得含淚輟學出來打工,因為她還要供年幼的弟弟讀書。
這年頭,在城市裏找一份工作太難了,她找了十多天,才在一個小飯店裏找到一份又髒又累的洗碗工作,每月工資隻有260塊錢。晚上,就睡在飯店裏麵,幾把椅子往一起一並就是她的床了。她和另一個同齡女孩住一起,外麵一刮風下雨,窗戶和門被打得直響,仿佛有壞人要闖進來似的,兩人驚恐地抱成一團,常常整夜地睡不著。
記得那是一個飄雪的中午,飯店裏冷冷清清的,好容易盼來一位很斯文的顧客,他匆匆地點了飯菜,便很忘我地閱讀起一本雜誌。飯菜都上齊了,他眼睛還舍不得離開那本雜誌。她好奇地問他,是什麼好書那麼吸引他,他笑著向她攤開雜誌封麵——是最新的一期《詩刊》。
她上學時很喜歡詩歌,還寫過幾首呢。聽說她喜歡詩歌,那位顧客仿佛遇到了知音,高興地對她說:“好啊,年輕的女孩就應該喜歡詩,因為女孩本身就應該是一首詩嘛。”
“可是,我的詩寫得很不好。”她有些自卑道。
“寫詩是一種情感宣泄,也是一種精神享受,隻要愉快地表達了自己真情實感就是好詩,不一定非要拿出去發表。”他鼓勵她說,還送給她兩本詩歌雜誌。
後來,她知道他叫田野,在市圖書館工作,是一位業餘詩人。
翻開田野給她留下的那兩本雜誌,讀著那一行行優美的詩句,她仿佛進入了一個美妙的世界,心情特別清爽,完全忘卻了生活中的那些痛苦和勞累。很自然地,她更加喜歡詩了,並開始寫詩,因為她已真切地認同了田野觀點——詩歌就像音樂,可以調節心情、陶冶心靈,給平淡的日子抹上一些絢麗的色彩。
飯店老板和其他打工的姐妹,見她整日迷戀詩歌,都不解地譏笑她,說都什麼年月了,傻子才寫詩呢,現在人人都在琢磨著賺大錢,誰還讀詩啊?
他們說的沒錯,現在讀詩的人的確很少,寫詩也賺不了錢,可她就是喜歡詩,詩給她帶來的快樂,是他們所無法感受的。因為寫詩著了迷,她被老板罵過兩回,還被炒過魷魚,換了好幾份工作。可不管怎樣,她仍癡迷地愛著詩,一有時間,就讀詩和寫詩。
那年秋天,她寫了一組嘲諷某些職能部門官僚行事的詩,在本市的晚報上發表後,一位愛對號入座的胖處長,竟開車到飯店教訓她:“小丫頭,你要是缺錢,就吱一聲,再寫那些誇大其詞的破詩,小心上法院告你一個誹謗罪。”
她理直氣壯地回敬那個侮辱她人格的家夥:“我的確缺錢,但我會光明正大地掙錢,掙幹幹淨淨的錢。我的每一行詩都是從心裏流出來的,都是我真實的情感,誰願意告就告,我隨時奉陪。”
“不懂好賴的小姑娘,有你的好果子吃。”隨來的一個家夥威脅了她一句,後來竟成了事實——她再次被那個勢力的老板辭退了。
就在她倍感委屈時,她遇到了現在這位好心的老板,他不僅收留了她,還鼓勵繼續她寫詩。她的文學基礎很淺,詩寫得還很幼稚,可她真的很喜歡詩,詩是她的好朋友,她會一生珍愛。
那天,從她在師大中文係讀書的表妹那裏得知我曾是一位“校園詩人”,便趁著這兩天飯店裝修放假,央求表妹帶她來讓我指導一下。
慢慢地翻看著她工工整整地抄寫了一日記本的詩,我忽然想起一位詩人的感慨——“有人掙錢掙彎了腰,有人寫詩寫直了身子。”是的,娟子是這座城市裏很卑微的一個打工妹,她的收入也許還不夠一些人一頓酒錢,但她豐富而充實情感世界,又是多少人渴望而不可及的?在這物欲橫流的現實中,一個清貧、柔弱的打工妹,尚能擁有一方心靈的聖土,尚能恒久地守著自己的精神家園,那眾多已是小康或正在奔小康的人們,難道不應該捫心自問——我們是不是應該少一些世俗的東西,少一些功利的東西,多一些精神的追求,多一些情感的滋潤,讓自己的人生多一份詩意?
放一把鑰匙在你這裏
剛搬到新居,左鄰右舍都是陌生人,上下樓擦肩而過時隻是禮貌性地互贈一個微笑,算是打了招呼。似乎大家都很忙碌,連停下來說幾句話的時間都沒有了。
那天,我正抑鬱著跟妻子慨歎——真不如還在市郊租房住,在那裏,這會兒肯定正跟那些住平房的菜農海闊天空地長聊著呢。
妻子見怪不怪道:“這是城市裏的風景,各過各的日子,誰也不用關心誰,彼此都落個冷清。”
“可這樣一來,不是把人和人的距離拉遠了嗎?”我最怕孤獨了。
這時,敲門聲響起。妻子貼近防盜門上的貓眼觀察了一番,又追問是誰。一個女孩清脆的聲音傳來:“大姐,是我們,你的樓上鄰居。”
門開了,一個年輕女孩帶著一臉燦爛的微笑對我和妻子道:“我是昨天剛搬來的,就住在你的樓上602室,我有一件事請你們幫忙,放一把鑰匙在你家裏,可以嗎?”
“放一把鑰匙在我家裏?”妻子不解地問道。
“對啊,我這個人平時總是粗心大意,經常出門忘了帶鑰匙,放一把備用的鑰匙在你家裏,我就不用擔心被鎖在門外了。”女孩爽快。
“哦,是這樣,可你怎麼這樣信得著我們呢?”我的意思是她的主意不錯,可她應該把鑰匙放到一個最親近的朋友那裏。
“人家不是都說‘遠親不如近鄰’嗎?我相信我們會成為朋友的。”女孩的笑靨上寫滿了真誠。
“謝謝你的信任,我們願意替你保管這把鑰匙。”我接過那把鑰匙,也接過來一份心中渴望的信賴。
接下來,因那一把小小的鑰匙,我們很自然地有了很多來往。原來,女孩和我們竟有很多共同的話題,彼此日漸熟悉,日漸親近起來。不久,妻子還幫女孩介紹了一個很不錯的對象,更拉近了兩家人親密的關係。
女孩並非像她說的那樣健忘,整整三年過去了,竟沒有一次因打不開房門來找放在我們這裏的備用鑰匙。
但我卻一直很感謝樓上的女孩,因她的一把鑰匙,不經意地打開了我的心扉,讓恍然我明白了——捧出自己的真誠,慷慨贈人一縷信任的陽光,自己也會久久地沉浸在溫暖之中……
她付給蓋茨一美元報酬
拖著兩個很大的行李箱,第一次走出鄉村的米莎太太,走進了候機大廳裏。環顧四周,尋覓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說好了要趕到這裏與她會合的侄子。她輕歎了一口氣,坐下來等侄子。
因為剛剛做過腎髒手術,她要比常人更頻繁地去廁所,可總是不見侄子的影子,她帶的許多東西雖然不很值錢,但都很珍貴,因為那是她給遠在都市裏的親朋們積攢了多年的禮物。她隻得一邊忍耐著,一邊焦急地東張西望。
“太太,需要幫忙嗎?”一個麵帶微笑的年輕人坐在她身旁。
“哦,不,暫時不需要。”米莎打量了年輕人一下。
身著休閑服的年輕人掏出一本書,旁若無人地閱讀起來。
“這個不守時的家夥,等會兒非得訓斥訓斥他。”米莎太太開始在心裏埋怨起侄子來,後悔沒讓他一同來候機大廳。
又過了一會兒,米莎太太實在忍受不住生理的要求了,她向身旁的年輕人求援道:“請幫我照看一下行李,我去一趟洗手間。”
年輕人非常愉快地點頭答應了。
米莎太太很快便回來了,她感激地掏出一美元,遞給年輕人:“謝謝你幫我照看東西,這是你應得到的報酬。”
望著老人一臉的認真,年輕人回一聲“謝謝”,接過那一美元,放到了上衣兜裏。
這時,米莎太太那位西裝革履的侄子快步走到她跟前,剛要解釋自己遲到的原因,忽然他驚喜衝著老人身旁的年輕人喊道:“您好,蓋茨先生,你也乘坐這趟班機?”
“是的。”年輕人收起書,開始朝檢票口走去。
“哪個蓋茨?”米莎太太跟在後麵不解地追問道。
“他就是我常常跟您說起的世界首富、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先生啊。”侄子拖著行李箱,大聲地告訴米莎太太。
“哦,那我今天終於知道他成功的秘密了,我剛才還給過他一美元的報酬呢。”米莎太太滿臉的平靜和自豪。
“他真的接受了你一美元的報酬?”侄子驚訝地張大了嘴巴。
“沒錯,我很高興今天在候機的時候還有一美元的收入,因為我幫助這位太太做了一件很小很小的小事。”蓋茨回頭坦然回答道。
這絕對是一個讓人感慨不已的小故事——因為一份自然的認真,有些清貧的鄉村老婦米莎太太,和身家數百億美元的世界首富,彼此都很在意那區區的一美元,都讓那一美元超出了其本身的價值:在前者的眼裏,那是對一種勞動必須支付的報酬;在後者的心中,那是對一份真誠感謝必須回以的尊重。
沒有財富多寡的鴻溝,沒有身份尊卑的差別,兩人以簡單的方式,以超俗的坦然,告訴世人——無論是誰,都要樂於幫助別人也樂於接受別人的幫助,慷慨地付出勞動,並欣然地接受相應的報酬,財富才會不斷地流動起來,不僅僅是物質方麵的,還有精神層麵上的。
慢慢地走上峰頂
紛紛揚揚的大雪接連下了一周,厚厚的積雪淹沒了通向山頂的道路。
住在山腳下賓館裏的他,望著窗外烏蒙蒙的天空,焦躁不安地在大廳裏走來走去,心裏暗暗地抱怨著天公不作美,讓他這一次登頂的計劃不知又要推延多久。要知道,他已經登上了好幾座著名的高峰了,眼前這座高峰或許是他最近幾年裏最大的目標了。
“年輕人,為什麼不好好地欣賞欣賞眼前的美景呢?”一位老者走到他的身旁。
“我的目標是登上峰頂,而不是在這裏看什麼風景。”他不以為然道。
“登上峰頂又為什麼?”老人慢條斯理地問道。
“享受登頂的快樂唄。”他不想向老人講述那份特有的幸福,就像垂釣者看到魚鰾晃動時一樣,那是言語所無法形容的。
“那為什麼不好好地品味品味慢慢走上頂峰的快樂呢?”老人依然不緊不慢。
“慢慢地走上頂峰怎麼會有快樂?”年輕氣盛的他恨不得一步跨出兩步的距離。
“有快樂的,小夥子,我年輕的時候也跟你一樣,以為快速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證明是有本領,認為是最開心的成功。後來,我才知道——慢慢地成功,有時也是一種幸福,甚至是一種更大的幸福。”老人接了一個電話,向他揮揮手,慢慢地朝賓館外麵走去。
一個服務生走過來,向站在那兒正回味老人剛才那番話的他,說出了一個讓他有些不敢置信的名字。沒錯,那位老人就是當今蜚聲國際畫壇的著名畫家,他的一幅油畫剛剛在法國拍出600萬歐元的天價。
“你知道嗎?他是一個天生的色盲。”服務生輕輕的一語,響雷般地震住了他。
“絕對不可能?他的繪畫一向是以色彩絢麗著稱的啊。”他無法相信服務生的話。
“這是真的,你看看他給我的簽名和留言。”服務生拿出一個簽名本,他看到了那個曾在畫冊上見到的個性十足的簽名,還有簽名上麵的一句贈言——慢慢地走向成功。
“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他15歲開始畫畫,55歲才賣出自己的第一幅畫。當初,沒有一個人看好他,都認為一個色盲是不會成為一個優秀的畫家的。可是,他相信慢慢地走向成功,更喜歡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欣賞那些別人忽略的風景……”服務生一臉崇拜地向他講述老人的軼事。
“你怎麼知道這些?”他還是有些疑惑。
“因為他跟我爺爺是鄰居,我爺爺是一個聾子,可他的二胡拉得遠近聞名,他們都懂得一點一點地去做事,日積月累,慢慢地,就走向了輝煌。更重要的是,他們似乎並不看重我們敬慕的結果,而是對一路走來所經曆的風風雨雨,有著一份特別的感情,因為有一份熱情的投入,有一份認真的沉浸,更有一份從容的品味,那些過往的日子才變得特別地有意思,特別地耐人咀嚼。”受了熏陶的服務生,話語中也多了一些人生感悟。
哦,這些年來,自己忙忙碌碌地趕路,急切地一次次地向頂峰奮力攀援,卻忘了留心欣賞山腳下和沿途的那些美麗的風景……陡然,他醍醐灌頂般地明白了老人剛才那句“慢慢地成功,也是一種幸福”的深邃內涵。
再次將目光投向窗外悠悠的雪花,他心輕如燕,有詩意如茶,釅釅地,簇擁而來。
以我為驕傲
16歲那年,他升入了興凱湖畔的一所極為破舊的鄉村中學,那所各方麵都過於寒傖學校,似乎從來就沒有培養出什麼值得一提的人才。學習成績好一點的或家境好一些的同學,都紛紛轉到縣城那些好學校去了,剩下不多的同學,與其說是在那裏讀書,不如說是在打發一段平淡的時光。因為不少老師和學生們一樣,再沒有任何值得驕傲的校園中,對似乎注定的前景一片茫然。
但那位叫劉忠厚的跛腳老師,改寫了學生們和那所學校的命運。
初二時,劉老師調來做他們的班主任。望著萎靡不振的他們,劉老師沒有講任何大道理,而是給他們講述了自己的求學經曆——
作為孤兒的他,15歲那年才開始讀書,而他讀的簡直不能算作是學校——沒有教材,沒有固定的老師,沒有固定的教室,牛棚、山洞、遊船甚至村前的老榆樹下,都曾經是他讀書的課堂……世界上最簡陋的學校也莫過於此了。
一位飽讀詩書的老先生,告訴在逆境中堅持求學的學生們——“雖然你們不會從眼前的學校中獲得驕傲的名聲,但你們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獨特的優秀,使這所學校名聲遠揚。”
老先生那耐人尋味的教誨,深深地激勵了那些渴望上進的窮學生。後來,他們果然以超乎人們想象的勤奮,克服了如今講來仍頗讓人唏噓不已的困難,紛紛地成才、立業,竟然讓那坐落大別山深處的本來默默無聞的學校蜚聲海內外,因為從那所簡陋的學校裏,走出了一大批成就卓著的科學家、工程師、教授、作家……
後來桃李滿天下的劉老師在深情地講述中一再謙遜地說:“自己是最差的一個,今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讓學校以自己為驕傲。”
此時,頗為敬佩劉老師的才識與人品的學生們,在聽過劉老師那“特別的一課”後,望著黑板上那“以我為驕傲”的五個剛勁大字,第一次開始認真地思索諸如“人生、追求、價值”這類平時總不以為然的問題,並從此像劉老師當年那樣掀開了生活嶄新的一頁。
數年以後,已小有名氣的他重返母校時,驚喜地發現:一排排地掛滿教室和走廊的,不是人們在別的學校常見的那些古今中外的偉人們的畫像,而是從他們那一屆起,陸續地從母校走出的、如今正活躍在祖國各地的各行各業精英們的照片。
劉老師的夙願實現了,他們用各自的努力與成功,讓那所中學和那美麗的興凱湖一樣,有了自己驕傲而響亮的名聲。
一位外國哲學家曾有這樣一段雋永的論述:一個人隻有懂得不靠別人創造的驕傲來增添自己的光彩,而是學會用自己的優秀,為自己生活過的環境、為他人、也為自己贏得一份驕傲,他才會不斷地進取,才會充分地挖掘出自身的潛能,才會取得令人仰慕的成就。
確實如此,即使是再貧瘠的土地,也會生長希望,也會誕生奇跡。
幸福的石子
偶然的一天,看到朋友葉玫坐在撒滿陽光的庭院裏,輕輕地撫摸著掌心的一枚卵形的石子,目光中流淌著濃濃情思,仿佛麵對著一件稀世難得的寶貝。
“誰送你的愛情信物吧?看你那珍重的樣子,連我站在你身後這麼半天了,你都沒發現。”我不禁好奇地逗正值愛情絢麗如花的她。
“這是一枚幸福石子。”葉玫很認真地遞給我看。
“不過是一塊普通的石子嘛!”我上下左右翻看了一番,也沒發現它有什麼特別之處。
“它可不普通啊,與它有關的故事,你都想象不出來。”葉玫把石子放到桌上,給我講述了下麵這些情節——
那年夏天,她去南京訪友,歸途中不甚丟失了背包,丟了幾百塊錢並沒讓她多麼痛惜,她難過的是失去了好友贈送的一枚漂亮的雨花石。在後麵的長長的旅途中,她一直悶悶不樂。
列車行至沈陽時,對麵剛上來的一位年輕男子,忽然從背兜裏掏出兩枚更漂亮的雨花石,饒有興致地玩賞起來。她的目光立刻被緊緊地吸引過去,整個心都被那枚石子攫住了。
“你也喜歡?”男子把一枚雨花石小心翼翼地放到她手裏。
“非常喜歡,能賣給我一枚嗎?”她忘情得近乎貪婪了。
看到男子輕輕而果斷的搖頭,她眸子裏剛剛升起的火焰霎時黯淡下去,她的臉上寫滿了憂鬱。
她那毫不遮掩的楚楚可憐的失望,扣動了那男子的心扉,在內心一番激烈的翻江倒海後,他像是做出了人生中的一個重大的抉擇,竟慷慨地贈送她一枚雨花石,興奮得她當時差點兒跳起來擁抱他。
後來,她才知道,那是他精心準備的送給初戀女友的禮物。
再後來,因為那枚雨花石,她竟遭遇了一段浪漫的愛情傳奇,擁有了一位知心愛人。
最讓她感動不已的是,當年那位旅途中贈送她石子的陌生男子,十年後的某一天,又給她寄來了這枚來自太平洋上的一個極小島國的石子。他還在信中並告訴她——據當地人稱,這種石子能給人帶來幸福,他就選了一些回來分贈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在歸途中,他乘坐的船,先是遭遇了罕見的特大風暴,接著又不幸觸礁,巨輪幾近傾覆,距海岸尚有百裏之遙時,船艙又突然起火。在這樣幾度生死劫難後,他隨身所攜的東西都失去了,唯有貼胸口袋裏的石子安然無恙。
“就像當年饋贈一份無私的關愛那樣,如今,他又把我視為親朋摯友,寄來了這象征幸福的石子。要知道,我們這十年間音信杳無。”在葉枚深情的講述中,我們兩人的眼裏都閃著晶瑩的光澤。
是的,因了一份真摯的愛,因了一份純潔的情,一枚普通的石子,也增添了許多無價的內含。再次凝視那枚石子,我的目光裏多了一份鄭重,多了一份感動,不由得羨慕起葉玫來。
原來,幸福就藏在那樣不起眼的事物中間,就流露在舉手相贈的時刻,就洋溢在細細品味的時候,就在不邀自至的心靈感動瞬間……因愛的陽光照耀,一枚普通的石子,也可以帶來溫暖一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