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 科技起居——智能生活(1 / 3)

現在,我們的生活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很多東西都被貼上了“自動化”的標簽。從當今產品的各種細節,都能感受到自動化控製給人們帶來的便利。自動化控製化如今已經不是什麼高高在上的科技名詞,而是與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技術。

自動化的應用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自動化無處不在。本章從智能建築、智能交通和智能家電三個方麵詳細描述了科技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簡單來說,智能建築就是用最新發展的各種信息通信設備、具備更自動化的高度綜合性管理功能的高效率、高功能與舒適性建築物。智能交通指通過技術開發,使交通係統實現智能化,從而可以極大地提高交通的安全性、係統的工作效率、環境質量以及能源的利用率。智能家居在為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能創造各種各樣的美感,提高生活品味。通過計算機的輔助控製,現代的智能家居係統已經可以將照明、安防、消防等日常生活所需保障功能完美統一控製。

7.1智能建築

7.1.1智能建築的識別

當今科學技術發展的主要標誌是4C技術,即Computer(計算機技術)、Control(控製技術)、Communication(通信技術)、CRT,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係,在建築物內建立一個綜合網絡,使建築物智能化,從而提供一個特別的環境空間,幽雅舒適、便利快捷而且高度安全。

1984年1月,第一幢智能大廈“都市大廈”在美國哈特福德(Hartford)市建成。20世紀80年代後期,智能建築開始引入國內。1995年,中國工程建築標準化協會通信工程委員會發布了《建築與建築群綜合布線係統工程設計師規範》,並指出,主要使用智能化和數字化作為設計依據。智能化標準更偏重於強調智能化係統設計與建築結構的配合和協調,如綜合布線係統(GCS,PDS)、安保係統(SAS)、建築設備管理係統(BAS)、火災報警係統(FAS)等。數字化標準則側重於數字信息:樓宇物業與設施管理、一卡通綜合服務、業務管理係統的信息共享、網絡融合、功能協同,如綜合信息集成係統(ibms.net)、樓宇物業與設施管理係統(IPMS)、樓宇管理係統(BMS)、綜合安防管理係統(SMS)、“一卡通”管理係統(ICMS)等。

7.1.2智能建築的組成

在國內,建築智能化結構主要是由三大係統組成的,即樓宇自動化係統(BAS)、辦公自動化係統(OAS)和通信自動化係統(CAS)。

(1)樓宇自動化係統

樓宇自動化係統對各係統設備進行集中監控和管理,這種最優化的控製手段,能夠使各子係統設備始終處於有條不紊的運行狀態。這個係統能夠創造出一個高效、舒適、安全的工作環境,並可以降低各係統的造價,盡量節省能耗和日常管理費用,在保證係統充分運行的條件下,仍能進行現代化的管理和服務,使投資能得到一個良好的回報。

樓宇自動化係統涉及建築的電力、照明、空調、通風、給排水、防災、安全防範、車庫管理等設備與係統,是智能建築中涉及麵最多、設計任務和工程施工量最大的子係統。它的設計水平和工程建設質量,對智能建築功能最終的實現有著直接的影響。

(2)辦公自動化係統

辦公自動化係統是利用技術的手段提高辦公效率,進而實現辦公自動化的係統。它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術,使企業內部人員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協同工作;改變過去複雜、低效的手工辦公方式,實現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處理,為企業的管理和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3)通信自動化係統

智能建築內的信息通信係統是很重要的,它能保證建築物內語音、數據、圖像的傳輸,同時還要與外部通信網(如電話公網、數據網、計算機網、衛星以及廣電網)相連,與世界各地互通信息。智能建築中的通信係統目前主要由兩大係統組成,即程控數字用戶交換機和有線電視網(CATV)。程控數字用戶交換機是由電信係統發展而來的,而有線電視網則是廣電係統方麵發展至今的。今後隨著4C技術的發展,未來智能建築的通信自動化有可能實現係統統一。

通信網絡係統的設計應滿足辦公自動化係統的要求,並能逐漸適應電信部門的通信網向數字化、智能化、綜合化、寬帶化及個人化發展的趨勢。公共網絡要同時對用戶提供接入服務和綜合業務服務,並向使用者提供快捷、有效、安全及可靠的信息通信服務,包括發送及接收語言文本、圖形、圖像及計算機數據等。客戶可自行定義服務通信方式,調整通信服務功能。

7.1.3未來智能建築的發展

隨著我國計算機網絡技術、現代控製技術、智能卡技術、可視化技術、無線局域網技術、數據衛星通信技術等高科技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智能建築在未來將會作為現代建築甚至未來建築的一個發展方向,不斷吸收並采用新的可靠性技術,不斷實現設計和技術上的突破,為傳統的建築概念賦予新的內容和功能。

目前世界各國研發的智能建築普遍具有先進性、開放性、可靠性、模塊化、網絡化、實用化及可持續升級發展等主要特點。而在我國,智能建築目前主要凸顯的是它的節能環保性、實用性、先進性及可持續升級發展等特點。和其他國家的智能建築相比,我國更加注重智能建築的節能減排,更加追求的是智能建築的高效和低碳。

自20世紀70年代能源危機爆發以來,發達國家單位麵積的建築能耗已有大幅度的降低。創造健康、舒適、方便的生活環境是人類的共同願望,也是建築節能的基礎和目標。在我們的憧憬中,21世紀的智能型節能建築應該是冬暖夏涼;通風良好;光照充足,盡量采用自然光、天然采光與人工照明相結合;采取智能控製,采暖、通風、空調、照明、家電等均可由計算機自動控製,可以按預定程序集中管理,也可以局部手工控製,既能滿足人們不同的需要,又可以節約資源。

7.2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是一個建立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基礎上,麵向交通運輸的服務係統。它將先進的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傳感技術、控製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等有效地集成,並運用於整個交通運輸管理體係,從而建立起一種龐大的,全方位的,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運輸和管理係統。如我們熟知的高速公路路段即時顯示牌、道路監控、信號燈自動轉換等,都屬於智能交通的一部分。

智能交通係統的作用是以信息的收集、處理、發布、交換、分析、利用為主,為交通參與者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在該係統中,車輛可以依靠“智能駕駛”在道路上自由行駛,公路則可以依靠“智能調控”將交通流量調整至最佳狀態。有了這個係統,管理人員將對道路、車輛的行蹤掌握得一清二楚。

智能交通技術於20世紀80年代起源於美國,隨後在世界各地傳播發展開來。我國交通最大的問題是人口多,而且交通流的構成也很複雜,即除了龐大的機動車流、行人流、自行車流外,還有越來越多的助力自行車、三輪車等其他交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