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 科技起居——智能生活(2 / 3)

從城市的結構看,我國城市化進程也與國外很不一樣,主要體現在城市結構和道路網絡的不同。與紐約、倫敦等成熟的國際化都市相比,我國城市中心區的功能高度集中,近千萬人集中在麵積狹小的市中心生活、工作,交通壓力也在這一區域內高度集中。

因此,智能交通體係的建設在中國勢在必行。同時,交通安全也是困擾當今國際交通領域的重大難題。據研究數據顯示,采用智能交通技術管理道路後,每年僅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就可減少30%以上,並能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50%以上。為此,世界各發達國家都投入了大量資金和人力,進行大規模的智能交通技術研究試驗。

7.2.1智能交通係統的特點

智能交通係統具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交通信息的廣泛應用與服務,二是提高現有交通設施的運行效率。

與一般技術係統相比,智能交通係統(ITS)建設過程中的整體性要求更加嚴格,這種整體性體現在:

1)跨行業特點。ITS建設涉及眾多行業領域,是複雜巨型的社會係統工程,也相應造成一些複雜的行業間協調問題。

2)跨技術領域特點。ITS綜合了交通工程、信息工程、通信技術、控製工程、計算機技術等眾多科學領域,需要不同專業的技術人員共同協作。

3)政府、企業、科研單位及高等院校共同參與,恰當的角色定位和各司其職,是係統有效展開的重要前提條件。

4)智能交通係統將主要由移動通信、寬帶網、射頻識別(RFID)、傳感器、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支撐,更符合人的應用需求,可信任程度提高並變得“無處不在”。

5)智能交通係統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信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控製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等有效地集成,並運用於整個交通管理係統而建立的一種綜合交通運輸管理係統。它可以實時、準確、高效地在大範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

7.2.2道路智能化養護

智能化公路養護是未來公路養護和路政管理的新方向,也成為智能化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位業界從事智能交通係統研究的人員表示:“實質上,交通就是要用資源來換時間,而空間是有限的,高架橋即使修兩層、三層,總是有比較大的限製,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通過信息化手段更好地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很關鍵。”道路養護作為智能化交通管理的重要部分,也將極大提高道路服務出行的效率。作為一種先進的、可做出預見性決策意見的係統,管理者隻要輕點鼠標,電腦屏幕上就會顯示出道路的詳細檔案及道路基本的“健康”狀況等信息。同時,檢測設備會告知我們,哪一條道路該修了,怎麼修才合理。該係統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將道路各方麵的基礎信息采集完畢後,輸入適用的模型中,通過計算,能對道路養護做出如“立即開始養護”或“三個月後養護”等專業的決策性意見。

道路養護部門表示,根據這種“預防警報”做出的養護會比道路破損後再去養護節省大量的人力財力,還能延長道路使用壽命,減少因為道路養護造成的交通壓力。據保守估計,與現在的“即破即修”模式相比,至少節約80%的資金。

目前,較為普遍的道路養護方式是:哪條道路壞了、破損裂縫了,養護部門就對其進行養護。但實際上,道路的破損並不是突發性的,而是早就隱藏著破損的潛在因素。但是長期以來,我們都沒有采用科學先進的手段去“防患於未然”,不僅浪費了工時和材料,造成道路養護的滯後,還使得養護過程變得被動,從而影響到城市道路的正常運營。有了智能化的道路養護係統,可以做出決策意見和費用參考,養護部門就能在道路破損前獲得信息,提前維護,從而提高好路率,降低維護費用。

7.2.3智能交通平台的發展

全國智能交通係統谘詢委員會指出,“十一五”期間,中國智能交通將以實際應用和服務出行者為重點,進行智能交通係統的基礎研究、產品開發和工程項目建設,為綜合交通係統的形成提供條件。

由於目前城市道路巨大的交通壓力,對道路使用效率要求的不斷提高,這一情況在北京這樣的特大型城市中,表現尤為明顯。

在北京,利用承辦奧運會的機會,智能交通正在逐漸顯出雛形。整個智能交通體係包括6個方麵的內容:交通綜合信息平台與服務係統,客運樞紐站運營調度管理與乘客信息服務係統,公共電汽車區域運營組織與調度係統,快速救援和搶修係統,出租車智能指揮調度係統,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ETC)係統。

其中,北京昌平試點屬於“交通綜合信息平台與服務係統”中的對內部分,就是說用戶為“交通管理者”,係統生成的數據作為交通管理和決策的依據。其最主要的作用在於:使路網協調並進行優化控製;均衡交通流量;合理安排養護內容與時間;有效預防交通擁堵。在“昌平試點”的試行過程中,提高控製調節交通流量的能力,保證城市主幹道的高效運行與暢通。

就整個北京交通的發展狀況而言,智能交通已經必不可少。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和完善,北京道路網形成了環形加放射式的形式。但城市人口密度長期維持在每平方千米2.7萬人左右,人口集聚進一步加劇,人口流動量大,交通環境複雜,這些綜合因素決定了交通出行信息服務成為必需。智能交通體係建設成為北京交通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北京市已頒布的《北京交通發展綱要》中,把2010年初步實現智能化交通管理作為近期目標,並將建立“新北京交通體係”,以智能交通係統為技術支持,作為北京城市交通發展的長遠目標。北京經過多年發展,在交通智能化水平方麵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一個“新北京交通體係”正在形成中。以後,不僅北京的交通會更加暢通快捷,也將對各個區域的和諧經濟發展,以及良好的空氣質量提供了保證。“智能交通發展到如今,已經可以讓我們了解到道路的擁堵情況,並且已經開始提供一部分智能化的服務。至於怎麼讓智能交通更大地發揮作用,還要一步一步地來。”這也是交通發展中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從事係統開發的人也認為,要成功地運用一個係統,不是僅僅花錢買一個軟件就完了,關鍵是要了解係統的組織架構和運作,這樣才能夠成功。另外,有關部門的支持、係統開發的階段性、相應的培訓、係統的維護等工作同樣十分重要。可見,作為一種高科技手段,智能交通要想在中國發揮巨大作用,不僅是技術問題,還需政策法規的保障、老百姓普遍的意識提高等大環境的改變。目前,智能交通建設已經取得相當矚目的成績,繼續堅持發展、加大投入、擴大宣傳,我國的智能交通水平一定會邁上一個新台階。

7.3智能家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