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德國的街道節每年春季,聯邦德國慕尼黑要舉辦別具一格的街道節。慕尼黑赫爾措克大街的居民每逢街道節,就在大街上擺好桌子,放好凳椅,還準備了大量的啤酒、礦泉水、香腸和幹酪,供居民們在節日裏飽餐暢飲。節日開始,教堂鍾聲齊鳴,居民們高興地唱歌、跳舞、聽音樂,市長還到場作講演。許多劇團和樂隊也來為居民演出。人們還可欣賞古老的騎士比武、大規模的牌藝比賽、木偶戲、民間舞蹈,還有火把遊行、自行車比賽等。街道節的參加者不僅有這條大街上的居民,也有許多來客,有時參加者多達數千人。街道節一直持續到深夜。快樂的街道節使居民盡情娛樂,還可以增進鄰居之間的友誼。
蘇聯的謝肉節每年三月二十二日是蘇聯民間傳統的謝肉節。節日不僅曆史悠久,而且節日狂歡的規模也非同尋常。在古代,每逢節日在莫斯科要舉行遊行。數十輛狗熊和豬拉的雪撬走在隊伍最前麵,上麵坐著宮廷大臣、雜耍小醜等,人們載歌載舞簇擁著車輛行進。如今,按民間習俗,節期七天,每天不同內容:星期一是迎春日;星期二是娛樂日;星期三是美食日;星期四是醉酒日;星期五是新姑爺回門日(丈母娘在這一天要宴請新婚的女婿);星期六是姑娘相新嫂子日(未婚妻拜訪未婚夫的姐妹們);星期日是送冬和寬恕日(人們互相串門,請求對方寬恕自己的言行)。節日期間家家戶戶煎烤薄餅,大擺酒宴,探親訪友,十分熱鬧。蘇聯人民認為“謝肉節”這一詞本身便包含安寧、溫飽和歡樂的意義。
四月緬甸的潑水節
每年四月中旬,緬甸人民要舉辦一年中最盛大的潑水節,這是緬甸年節,通常曆時三、四天。
節日這天,要舉行潑水儀式。人們手拎水桶,手拿水槍、水龍等潑水器具,聚集在廣場、街頭,當儀式主持人宣布潑水開始,人們就互相潑水,在飛濺的水花中追逐嬉戲。潑水,含有辭舊迎新之意。
節日裏,街頭搭著彩牌;露天舞台上,演出著優美的歌舞;青年們競相乘著裝飾成孔雀、天鵝或宮殿的花車參加遊行。
敬愛的周總理生前九次訪問緬甸。在1955年和1960年,周總理和緬甸人民歡度過兩次潑水節。
西班牙的鼓節西班牙特魯埃爾省的卡蘭達鎮,在每年耶穌受難日(複活節前的星期五),要舉行獨具一格的鼓節。據說,在十二世紀某年耶穌受難日那天,北非野蠻部族阿爾穆拉維德入侵西班牙,卡蘭達人聽到山上牧羊人敲鼓報警,便全鎮人撤出,幸免遭難。以後,就在這天舉辦鼓節。
鼓節早上,卡蘭達鎮有2000名(占全鎮人口一半)身穿紫緞長袍,挎帶各式鼓具的鼓手,集中在教堂前廣場上。正午教堂鍾聲一響,兩千麵鼓便震天動地的猛響起來。下午四點,開始遊行,鼓隊先導,接著彩車,後麵又是大批鼓隊。隨後各自回家敲一個通宵的鼓。次日黎明,又集中廣場,鎮長念道:“天父在上”,人們隨聲說:“阿門”。鼓聲立刻大作。片刻,鎮長放下手中權杖,鼓聲戛然而止,宣告鼓節勝利結束。
泰國的宋幹節泰國的宋幹節是新年節日,在每年公曆四月十三日至十六日。
節日的第一天清晨,家家戶戶須灑掃清潔,給佛寺送去紅糖餅和米粉,同時也把這類食品分送給村寨裏的老人和親友。在這一天,人們還要燃放火花和放高升,祈求年豐人壽。
第二天為堆沙日,人們把沙子運到寺院的院落裏,將沙堆成塔形敬獻給佛,然後又把沙子撒在整個院子裏。
第三天,人們去佛寺禱告,送給和尚一些食品,並用淨水洗滌佛像。隨後,人們就按聖水洗佛的習俗,相互潑水祝福,求佛保佑。
在中部魚米之鄉暖武裏一帶,人們將平日喂養的魚、鳥等觀賞動物,送到郊外放生。
尼泊爾的馬其亨德拉納特節每年四月在尼泊爾雨季來臨之前,加德滿都河穀地區要歡慶一年中最盛大的拉托·馬其亨德拉納特節。祈禱這位雨神早降甘露保豐收。
節日期間,成百名信徒肩套纖繩,拉著供有雨神的“聖車”,在樂隊先導下,沿古時規定路線緩緩前進。男女老少爭先恐後地用手碰一下車輪,把手掌放在額上為自己祝福。
當“聖車”到達紮瓦拉克赫廣場時,慶祝儀式進入高潮:一個和尚從“聖車”上取下鑲滿寶石坎肩這一雨神神物,並在聖車車輪上繞個圈,向每個方向展示三次。另一個和尚即攀上聳立在“聖車”上的圓柱頂,從那裏擲下一個小銅盤,大家關注著圓銅盤落地後哪麵朝下。它將決定今年的前景--雨水和豐收,還是旱災和荒年。
墨西哥的賽驢節(每年4、5月間)
墨西哥的奧同巴市被稱為“世界驢都”,一年一度的賽驢節就在該市舉行。5月1日前後,是賽驢的高潮時節。賽驢節的內容豐富,其中有:騎驢足球賽。每隊由手持掃帚的6名隊員組成,在激烈的交鋒中,奮力將足球掃進對方球門,最引人入勝的節目是騎驢賽跑和馴驢表演。參加者老少皆有,有的甚至全家一齊上陣。擔任裁判的是一位戴驢頭麵具的“驢老先生”。各項比賽的勝者均可獲得數量不等的獎金和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