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外國節日(7)(1 / 3)

埃及人的聞風節四月十五日,是埃及人的春節--聞風節。我們應朋友之邀,駕車外出,一睹當地百姓度佳節的風情。

聞風節,是埃及最古老的傳統節日,其曆史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法老時期。“聞風”的名稱是由古埃及語演變過來的。當初,古埃及人把一年中白晝與黑夜時間時等、春風送暖、萬物生長的這一天視為新年的開始。每年的這一天,他們都要舉行盛大的慶典。這就是聞風節的起源。以後隨著時代的變遷,埃及人把這一傳統節日正式稱為聞風節,固定在每年相當於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一。朋友介紹說,古代埃及人認為,這一天外出“聞風”,可以祛病避邪、強身壯體,誰最早出門“聞到春風”,誰就會在這一年中交好運。

埃及的節日眾多,然而唯有聞風節是全體人民共度的民間傳統節日。同時,它又是現代埃及唯一從古代法老時期繼承下來的節日。聞風節也被叫作春節。這一天全國放假一天,當地百姓不分民族和宗教信仰都會以傳統的方式喜迎這一標誌大地回春的節日,全民踏青春遊是聞風節唯一的活動。每年聞風節,埃及各大公園及其他郊遊場所提前於早晨6時開門,交通部門專門增設了春遊客運線路,以接待成千上萬尋芳踏青的遊人。

我們從尼羅河畔來到開羅植物園和動物園,這裏大地鋪翠,鳥語花香,是當地人們歡度聞風節的最主要的聚集場所之一。公園內,興高采烈的遊人多以一家老小在草坪上圍坐,在享受明媚春光的同時談笑風生。野餐是必不可少的內容。聞風節的食品至今保持法老時期的風俗,要吃煮雞蛋、生鹹魚、大蔥、生菜和埃及豆。古埃及人認為雞蛋是生命的起源,地球形同雞蛋,分為天地兩半。吃雞蛋有吉祥之意,熟雞蛋往往染上紅、灰、褐等顏色。大蔥被看作神聖的食物,可以驅病避邪;生菜和埃及豆則是古埃及人供神的祭品,也是埃及人喜食的兩種蔬菜。至於生鹹魚,由於不太衛生,多數埃及人平時已很少吃,但是在聞風節這天不少人還是食用。這種鹹魚由鹽和橄欖油醃製而成,叫做“法西赫”。據說,古埃及人就是以此法保存鮮魚不變質,延長食用期的。

夕陽西下,人們在飽覽大自然生機勃勃、萬象更新的風光後,開始依依不舍地踏上返程。當公園清場關閉時,我們看到,還有眾多的人們遊興未盡,他們聚集在公園外的綠地、尼羅河兩岸、街心花園、公路上的綠化隔離帶,繼續感受著春天的氣息,沉浸在歡樂之中……科特迪瓦的迪裴節每年四月前後月亮最圓的那天,科特迪瓦阿比迪族要過迪裴節,這是一個宗教節日。“迪裴”含有光明戰勝黑暗、新生代替腐朽之意。

節日前所有外出的人必須趕回家,各村莊用樹幹封鎖通道,使村莊頓時變成一座森嚴的堡壘,充滿著隆重而神秘的氣氛。

節日早晨,村中長老在河邊用整羊祭獻給阿比迪族的民族英雄比迪奧。午夜,各家向祖先獻棕櫚,以示懷念。第二天淩晨,各家呐喊趕走“死神”,聽到“多多”鼓聲,男子不分老幼都奔出家門跳進河裏彼此潑水。傍晚,全村遊行,酋長高舉戰刀,走在隊伍最前,其餘的人用木炭將臉抹得更烏黑。隊伍在聖樹下廣場上會集,在鼓點節拍下,跳起歡樂勝利舞。

日本的高山節在日本中部氏馬單山區深處,有一個美麗的小鎮,叫高山鎮,每年春、秋兩季在這裏都要舉辦高山節,這個傳統節日已有740多年的曆史。

節日期間,人們擁向街頭,表演各種民間舞蹈。長長的節日隊伍由表演獅子舞的人開道,接著是兩列由舞蹈和木偶戲相伴的華麗的大型彩車隊,由一群身穿和服的男女推拉前進。入夜,彩燈盛放,光彩奪目,尤如掛滿彩旗盛裝的軍艦在夜海中航行,十分壯觀。

五月希臘的迎春節

每年5月1日是希臘的迎春節。“五一”預示著春回大地,百花盛開。

“五一”一大早,各地城鄉鼓樂喧天,歡樂的人群聚集到一起看演出。劇中各種角色由當地未婚青年裝扮。有的扮“神人”,有的扮“情人”,有的則扮“魔鬼”。“神人”穿著白色的祭服,身上插滿鮮花,頭戴花冠,手握一根“五月權杖”。當他手中的權杖響動時,各各種角色便開始表演。當人們正準備舉行“婚禮”時,“新郎”突然被人“打死”。當演到“神人”使死者在春暖花開“複活”時,在場的觀眾拍手叫好。為之慶幸。慶祝活動在一片歡快、熱烈的集體舞中結束。迎春節一般都是群眾自發組織。要延續8天才能盡興,歡鬧的隊伍從一個地方湧向另一個地方,意在向所有的希臘人傳送歡樂,傳送春回大地的信息。

老撾的盤龍節五月十一日是老撾的盤龍節,也叫醉酒節,是慶祝豐收的節日。

節日裏,各鄉鎮寺廟的“銀盤龍”送首都萬象集中。所謂“銀盤龍”是長二丈左右,如碗口大的竹竿製成。竹竿從頭到尾畫上五彩花紋,根部環縛五、六根裝滿火藥的短竹竿。然後列隊遊行,最後集中在湄公河畔放射“銀盤龍”。和尚念經祈禱,各隊群起而舞。“銀盤龍”由小到大安放在發射架上後,即刻點燃火藥線,轟隆一聲巨響,湄公河兩岸人群歡呼。“銀盤龍”越放越響亮,人們的情緒也隨之越來越興奮,一條條火龍直衝雲霄。龍是吉祥的標誌,盤龍節是老撾人民期望五穀豐登、人口平安、六畜興旺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