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外國節日(7)(2 / 3)

泰國的春耕節春耕節是泰國傳統的宮廷大典,通常在五月中旬舉行。

春耕節起源於古代婆羅門教,目的是祈求諸天神,在耕種季節風調雨順,農作物茂盛並獲得豐收。

節日由泰皇親自主持儀式。春耕大臣在古樂聲中向國王寶座叩頭謝恩。然後在諸天神像前焚香朝拜;春耕大臣占卜測定年景好壞。當大臣預測到豐收年景時,觀禮群眾掌聲雷動。在舉行典禮的廣場中央,春耕大臣手扶犁柄象征耕田,古樂隊和婆羅門祭司緊跟在後,列隊繞三圈,表示犁田。春耕大臣從農婦手中接過盛滿神穀的小籮,將神穀灑在大地上。觀禮群眾蜂擁而上搶地上神穀,回家同自家穀種混合種植,以求豐收。

荷蘭的風車節每年五月中旬是荷蘭特定的風車節。

風車在荷蘭人同大自然的英勇鬥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170多年前荷蘭有9000個工作著的風車,現存近千座。風車高的達四層樓,車葉最長達40米。荷蘭成立了風車保護協會,並有一名專職技師在國內各地巡視,指導檢修。

風車節時,全國所有能開動的風車都轉動起來,供遊人參觀。事前都油漆一新,並用花環圍上,懸掛著國旗和用硬紙板做的太陽、星星,以示慶賀。

比利時的貓節比利時的易泊鎮,每年在五月間星期天,要舉行別具一格的貓節。

節日這天,人們從四麵八方擁到易泊鎮紡織品宮前的廣場上,抬頭仰望70米高的塔尖。上午十時鍾聲一響,萬眾歡呼,隻見從塔上拋下一隻用五顏六色彩布精製的彩色貓。貓肚裏還塞著100個比利時法郎,錢數微不足道,但據說誰要接住這隻彩色貓,便會交好運。所以人們躍躍欲試,前去看熱鬧,順便碰碰運氣。

據當地人講,從前易泊鎮是個繁華的城市,此後來了大量老鼠,偷吃商店食品,毀壞家庭中衣物,還傳染鼠疫,弄得此城一蹶不振,大傷元氣。人們痛恨老鼠,便養起貓來,結果老鼠全消滅光。為了感謝貓的恩德,保佑全鎮平安,就商定一個為貓表示慶賀的節日。

菲律賓的血盟節傳說一千二百年前,唐代商人遠渡南洋,在菲律賓的民都洛島登陸,同麻逸部落芒揚人歃血為盟,通商貿易,交流文化,成為曆史佳話。

菲律賓卡拉潘市的人民為了紀念唐代中國商人在民都洛島首次登陸,紀念島上少數民族芒揚人的古代文明和好客精神,千百年來流傳著在每年五月過血盟節的習俗。血盟節當地人稱為“桑杜吉安”,要歡慶一周。

節日裏,由省長、市長親自帶領政府機關全體工作人員和學校師生參加,並邀請當地菲律賓華商會會員扮演“唐使”、“唐商”,數千市民化裝成“土人”,市長扮演“酋長”,重演曆史上唐代商人登陸與當地人歃血結盟的情景。還舉行文藝晚會、體育競賽和物資交流。

馬來西亞的收獲節每年五月,馬來西亞沙巴族要舉辦規模盛大的收獲節。

節日這天,沙巴族人人穿上黑色的民族傳統服裝,無論男女都紮一條漂亮的腰帶。慶祝活動開始,女教士們陪著由年輕姑娘扮飾的水稻精靈峇木巴阿宗從水田來到慶祝場地。女教士們唱著對造物主的讚歌,隨著鑼聲鼓點,她們向屋子四周緩緩步行。男子們加入女教士的行列,他們一邊唱,一邊隨著節拍跺腳,高聲歡呼豐收。

向峇木巴阿宗敬獻糯米或米酒後,男女老幼跳起“蘇馬造”舞蹈,同時喊著充滿豐收喜悅的詞語。男女同舞,描繪出一幅農民們在稻田裏驅趕雀鳥的圖景,非常引人入勝。

西班牙的引牛節西班牙人熱衷於看鬥牛,更酷愛每年五月間精彩的引牛節的表演。

節日這天,選定一條大街,商店停止營業,車輛行人禁止通行。街道兩旁用繩索攔住,掛上彩旗、花環。號角聲響了,人們擁上人行道兩旁,有的站在陽台上或蹲在窗口。不一會兒,百名穿花綠衣服的青年勇士飛奔而來,後麵成百條野牛拚命追趕,橫衝直撞。這時,看熱鬧的人們一個勁兒呼喊助威。

此時,有的引牛青年被野牛踏傷或頂傷,場麵十分激烈。引牛勇士一直把成群野牛引進規模巨大的鬥牛場。

節日活動結束後,引牛勇士們都受到一定的獎賞,並列榜出名,被視為“青年英雄”。

六月丹麥的捕豚節

丹麥發羅群島的漁民以捕豚為生,每年6月初,要舉行隆重的捕豚節。

節日這天要舉行盛大的捕豚競技比賽,這天把海豚圍住在海灣裏。海螺號一響,所有青壯年漁民都赤身露體,駕艇下水,向海豚衝去,比賽看誰抓得最快最多。漁民們與海豚搏鬥,海灘上觀眾呐喊助威。隻見海灣裏碧波激蕩,水花飛濺,人聲沸騰,煞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