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老板應時刻提醒自己:在這個圈子裏,其目的就是要讓自己的公司發展壯大,實力增強。縱然商場如戰場,但畢竟不是快意恩仇的江湖:一言不和,拔刀相向!
對待類似於小人的競爭對手,你最有效的方式不是避免謠言,澄清自己,而是對他置之不理。
當然,你如果有“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胸襟,一定會取得跟羅伯特一樣驚人的效果。
讓人銘記一生的助人藝術
幫助急需幫助的人
伊朗有句諺語:戰場上識勇敢,激怒中識智慧,窮困中識朋友。雪中送炭、口渴喂水是施恩的一大特征,別人有難處時才需要幫助,這是最起碼的常識。
通常情況下,人們都喜歡往春風得意、優秀出色的人身邊靠攏。與事業有成的人締結關係,以便可以巧妙利用對方那股氣勢,這是人之常情。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結識的對象,通常無法培育成可靠的人際關係。隻有在他人急需的時候伸出你的援手,他人才會感激不盡,才會銘記一生。
菲得洛斯曾明確地表示,與有權勢的人交朋友是不安全的。但是,在對方沒落失勢時你走上前去,會讓對方產生強烈的印象,對你感激涕零,並視你為患難之交。“江南神偷”王同山金盆洗手後一度生活潦倒,此時,一賓館老板收留他,聘他做保安。王同山感激不盡,工作盡心盡力,為賓館維護好了環境與秩序,並且逢人便稱讚老板的仗義相助。
商人呂不韋當秦國太子安國君的兒子子楚在趙國作人質鬱鬱寡歡之時,幫助子楚,並送趙姬侍奉子楚。同時,呂不韋向安國君的寵妃華陽夫人送禮,讓其扶持子楚做了安國君的正式繼承人。不久,安國君繼秦王位,子楚便坐上了太子寶座,隨即又繼承秦王王位,稱秦莊襄王。呂不韋因為扶助秦王有功,被任命為相國,封文信侯,賞洛陽10萬戶作為食邑。
在對方陷入遭到眾人漠視的狀態,連原本交往密切的人也將離棄時,你靠攏上前,必然會令人心存感激。所以許多人都認為,在落魄時伸手援助自己的人,值得與之交往一生。
在別人落魄時,伸手相助,雖然看似會給自己帶來一些麻煩,但是雪中送炭卻是增進雙方友誼,加深雙方感情的絕妙機會。這時,即使是你給予別人的滴水之恩,也會產生日後湧泉相報的效果。
在選舉時,這種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明暗凸顯的例子極其常見。在獲勝的候選人周圍,那些素昧平生的人也紛紛獻花鼓掌,落選的候選人卻無人問津。仔細分辨,甚至那些選舉期間原本支持失敗候選人的人,也轉而投靠到政敵的懷抱。
對於敗選的人,這是十分落魄的時候。選舉失敗,人人求去,在此時如果有人造訪並鼓勵失敗者,此人必定大感欣慰。倘若再對失敗者進行一番誠摯的勉勵,“下次選舉一定要好好加油”,失敗者定會因此產生奮起心。
在這種淒涼的失敗情形下人們與失敗者建立的關係,可以讓人感覺到你是個正直的人,不勢利。更何況,當時失敗的人,也不會永遠處於失敗的境地。如果你希望與勝利者結成莫逆之交,就應該在其失敗時即已伸出援手。
在生活中,榮枯盛衰亦是常伴之物。既有逐步攀升的人,也有失足沒落的人。得意的人身旁有大批人包圍著,可能沒有覺得你的存在對於他的重要作用;相反,落魄的人身旁則無人靠攏,此時他的心中或許你的分量最重,你會被其視為可以共患難的摯友。
並且,一度失敗的人在某種機緣下再度翻身爬起的例子亦數不勝數。如果等到對方再度成功之際才來攀附交情,則為時已晚矣。就像股票,如能在低價購入潛力股,便可賺錢。在別人落魄時伸出援手,幫忙解難的行為,賺取好人脈十分重要。
冷廟燒香佛更靈
聲名顯赫的人自然欲結交者眾多,於是門庭若市,自然成為平常之事;而一貧如洗,身無長物的“困難戶”,則少有人願意結交,於是“門前冷落車馬稀”也成正常之理。這些門前冷落的人,便是我們常說的冷廟,他們多因一時失利而窮困潦倒。有的人門縫裏看人,對這些處境敗落的人抱著藐視和不屑的態度,但一個成功的商人是絕對不能這樣做的。
有位成功的商人經常得到貴人朋友的相助,而他的這些貴人朋友都是以前很普通的人。別人向他取經,他一語道破天機:“處朋友如求神,冷廟燒香佛更靈”。
作為一名小老板的你也應該有這樣的胸懷,你應該明白一個道理:誰都難保他不會東山再起,一旦他真的時來動轉,從“青蛙”變成王子,而你恰巧當初燒了兩炷香,那你就後福無窮了,這自然是皆大歡喜、人人樂意的事情;即便他並沒有東山再起,你也會因此結交一個真正的朋友,即使他並不能幫到你多大的忙,至少他會擁護你並擁護你的事業。
因此,如果你要燒香,不要盡挑那些香火正旺的廟宇,那些門前正冷的小廟,也不妨順路走上一走,燒上幾炷,這浪費不了你多長時間,更浪費不了你多少錢財,也許哪天你就看到了這座小廟的驚人變化,很多有誌之人都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
陳超是某縣一個很有名氣的商人,手下有幾間木材加工廠,資金雄厚,在本地也算是個小富豪了。除此之外,他愛交朋友也是出了名的,上到縣長,下至平頭百姓,小小的縣城裏,可能有一半人都是他的朋友。陳超交朋友也不像別人那樣隻顧著往上交,而是不分高下一起交,用他的話說就是“冷廟、熱廟一起燒香”。比如說縣林業站的老李,在林業站熬了9年,還是個副站長,看來很難有出頭之日。但陳超卻不嫌“廟”冷。逢年過節總要去送點禮物,路上見了麵大老遠地就開始打招呼,老李找他去喝酒,陳超也從不推辭,一來二去兩人倒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第二年初時。老李居然來了個大翻身,被調到縣委農林辦當了主任。正在這時,上麵批給了該縣1000立方米的采伐指標。這一下老李的“冷廟”變成了炙手可熱的“熱廟”,各路人馬排著隊去求老李。陳超也看上了這個買賣,找到老李一說,老李馬上就答應賣給陳超270立方米,而且還允許他先挑,結果陳超又大賺了一筆。
多個朋友多條路,陳超就因為不嫌棄落難朋友,因而給自己打開了一條“路”。交朋友要廣,眼睛不能隻盯著炙手可熱的權勢人物,冷廟也得多燒香。這樣辦起事來你的路子才會四通八達。
其實不隻是廟有冷熱之分,人又何嚐不是?一個人是否能發達,要靠機遇。你的朋友當中,有沒有懷才不遇的人,如果有,這個朋友就是冷廟。你應該與熱廟一樣看待,時常去燒香,每逢佳節,送些禮物。為求實惠,有時甚至可以送些錢,請他自己買實用的東西。又因為他是窮人,當然不會履行禮尚往來的習慣,並非他不知道還禮,而是無力還禮,這是他欠的人情債。人情債越欠越多。他想還的心便越急切。所以日後他否極泰來,他第一要還的人情債當然是你。他有清償的能力時,即使你不去請求,他也會自動還你。
有的人能力雖然很平庸,然而因為時運通達,也會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人在得意的時候,一切就看得很平常,很容易,這是因為自負的緣故。如果你的境遇地位與他相差不多,交往當然無所謂得失。但如果你的境遇地位不及他,往來多時,反而會有趨炎附勢的錯覺。即使你極力結納,多方效勞,在對方看來很平常,彼此感情不會有多少增進。隻在對方遭遇逆境,以前親親熱熱,反眼相逢不認識;以前車水馬龍,今則門可羅雀;以前一言九鼎,今則哀告不靈;以前無往不利,今則處處不順,他的繁華夢醒了,對人的認識,也比較清楚了。
如果你認為對方是個英雄,就該及時結納,多多交往。或者乘機加以忠告,指出其所有的缺失,勉勵其改過。如果自己有能力,更應給予適當的協助,甚至施予物質上的救濟。而物質上的救濟,不要等他開口,隨時采取主動。有時對方很急著要,又不肯對你明言,或故意表示無此急需。你如得知情形,更應盡力幫忙,並且不能有絲毫得意的樣子,一麵使他感覺受之有愧,一麵又使他對你有知己之感。寸金之遇,一飯之恩,可以使他終生銘記。日後如有所需,他必然全力回報。即使你無所需,他_朝否極泰來,也絕不會忘了你這個知己。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每個人生活在社會上,都要靠朋友的幫助。但平時禮尚往來,相見甚歡,甚至婚喪喜慶、應酬飲宴,幾乎所有的朋友都是相同。而一朝勢弱,門可羅雀,能不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就不錯了,還敢期望雪中送炭、仗義相助嗎?
正所謂:“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趁自己有能力時,多結納些潦倒英雄,使之能為己用,這樣自己的發展才會無窮。對朋友的投資,最忌諱的是講功利,因為這樣便成了一種買賣,說難聽點更是種賄賂。如果對方是講骨氣之人,更會感到不高興,即使勉強接受,也不以為然。日後就算回報,也是得半斤還八兩,沒什麼好處可言。
平時不屑往冷廟上香,臨到頭再來抱佛腳也來不及了。一般人總以為冷廟的菩薩不靈,所以才成為冷廟。其實英雄落難,壯士潦倒,都是常見的事。隻要一朝風雲際會,仍是會一飛衝天、一鳴驚人的。從現在起。多注意一下你周圍的朋友,若有值得上香的冷廟,不妨在無事時多燒兩炷香,在你有事相求時,廟裏的菩薩肯定對你有求必應的。
向落難的人伸出你的手
社會交往離不了感情投資,隻有對你跟朋友間的友誼不斷注入新的“資金”,你們的友誼之樹才能長青。但是投資也要有策略,不能盲目投入,就像我們的理財投資一樣,隻一味投入,隻會造成自己精力財力的浪費。朋友間的感情投資也是一門大學問。
送給快要餓死的人一隻燒餅和送給富貴人一座金山,就他們內心感受來說,是完全不一樣的。人的內心就是這樣,建立在不同需求層次上的滿意程度是各異的。我們在困難的時候得到別人的幫助,內心會感激不盡,甚至終生不忘。因此有人總結發現,將你的感情投資給最需要的人,你的感情投資才能體現出最大的價值。
沈陽有位叫孫儒臣的孤寡老人,他節衣縮食,過著清貧的生活,把苦苦攢下來的錢都讚助給了一位山村貧苦的學生。該學生雖然考進了一流的大學,但因家庭貧困麵臨著輟學的危險。孫儒臣知道後,很是心痛,不僅將自己一生大部分的積蓄捐給了這位學生,而且還把此後積攢下來的每一筆錢按月寄給這位素未謀麵的孩子。該學生大學畢業後,被一家大型企業聘用,在工作期間,他一直記掛著那位老人,等有了時間,就親自前去拜謝。
但是自從他大學畢業後,就再沒有老人的任何信息了。這名學生很是著急,特意從公司請了長假,根據掌握的有限信息,最後終於找到了孫儒臣老人。當時老人已經危在旦夕,而所有的積蓄都已經給他做讀大學的費用了。該大學生熱淚盈眶,發誓要救活老人,無奈之際,他想到了“賣身”,將自己的一生賣給了一家公司,老人的病治好了,他感到很欣慰,並打算在以後的歲月裏,他將其贍養老人的義務。
孫儒臣老人的該大學生正處於“危難”之際,伸出自己的援手,使該學生的大學夢得以實現,學生對其心懷感念,記掛一生,最終老人得以安享晚年。這個故事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雪中送炭,別人將銘記你一生。
人們對雪中送炭的人總是懷有特殊的好感。但是並不是說善良的你可以時時救人於水火,有時幫人不當,也會帶來不便。對人的恩情過重,會使對方自卑乃至討厭你,因為一來他無法報答;二來感到自己的低能。另外,經濟學中的邊際曲線同樣適用於這裏,因為人的滿意程度是邊際遞減的。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在情人節的前兩個月,一位意大利的心理學家曾在兩對具有大體相同的成長背景、年齡階段和交往過程的戀人當中,做了這樣一個送玫瑰花的實驗:
心理學家讓其中一對戀人中的男孩,每個周末都給自己心愛的姑娘送去一束紅玫瑰;而讓另一對戀人中的男孩,隻在情人節那一天給自己心愛的姑娘送去一束紅玫瑰。
由於兩個男孩的送花頻率和時機不同,導致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那個在每個周末都收到紅玫瑰的姑娘,表現得相當平靜。盡管沒有大的不滿意,但她還是忍不住說了一句:“我看到別人送給自己女友大把的‘藍色妖姬’,比這普通的紅玫瑰漂亮多了,心裏真是很羨慕!”
而那個從來沒有收到過紅玫瑰的姑娘,當手捧著男朋友送來的玫瑰花時,表現出了被嗬護、被關愛的極度甜蜜,隨後竟然旁若無人、欣喜若狂地與男友緊緊擁吻在了一起。
心理學家在得到了這個實驗結果以後,立刻先向兩對戀人說明了原委,以消除實驗帶來的消極影響,同時還向他們講解了另一個實驗:
當一個人的右手舉著300克砝碼的時候,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碼,他並不覺得有多少差別;直到左手砝碼的重量增加至306克時,他才會覺得有些重。如果右手舉著600克的砝碼,左手上的重量要達到612克時,他才能感覺到重。這就是說,原來右手的砝碼越重,左手就必須增加更大的重量,他才能感覺到差別;或者說,人的感覺與原來的基礎密切相關。在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之為貝勃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