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賞之有“門”。
教育的瑣碎皆體現於細節之中,而家長往往忽視了這些細節從而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從一定程度上講,這些蘊含在細節中的美麗,正是孩子通往未來的一切美好中的燈塔和橋梁。一個細心的家長,會最容易發現這些細節中美麗的“珍珠”,而細心地揀拾並串連起來,給孩子以美麗心靈的潤澤,讓孩子感受到美麗生活的味道。
有一位成功人士常常想起小時候媽媽在鄉親們麵前誇獎自己的鏡頭。他說:家裏弟兄們多,我們放學後要做很多的家務活。砍柴、燒水、做飯、喂豬,這些家庭瑣事,媽媽總是當著我的麵誇獎給同村的鄉親們。當我聽到這些誇獎時,我的心裏充溢著快樂和陽光,而變得愜意無比。正是這樣的誇獎和讚賞,讓我找到做事的快樂和動力,而變得勤奮、努力、上進。
家長朋友們一定和這位成功人士一樣有過很多刻骨銘心的體會和記憶。為何不將這些美好的記憶再演繹到我們的孩子身上呢?
有一句話講得好,孩子就是春天裏長在地上的苗,你認為他行,他一定能行。你認為他不行,他就可能不行,並用不行證明給你來看。而這個“你認為”,完全掌握在你的手裏。隻要你相信,隻要你肯定,一切皆有可能。
激勵性原則,更多地體現的是一種教育理念和思想。更多地應傾向精神方麵的激勵。有的家長誤認為,激勵就是給孩子物質獎勵,激勵就是給孩子發獎金、穿名牌。許願式的激勵,我們並不提倡。讚美一定要適度。沒有原則的濫用的讚美隻會變成孩子的精神鴉片,孩子會為了讚美而努力,而脫離原來的目標。
3.進之有“術”。
“術”指的是給孩子的目標要切合實際。一點一點前行,慢慢來,循序漸進,孩子就會收獲幸福和自信。
有一個馬拉鬆運動員取得了冠軍,人們問他取得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他說,簡單得很。在跑之前,我先熟悉了一下路線,並記下沿途的風景,哪兒是郵局,哪兒是賓館,我都一一做了標記。在跑的過程中,我將這些標誌作為每一個小小的終點。每看到一個終點,我就知道,我離目標越來越近。無數的終點完成了,我也就跑完了全程。
這位運動員的勝利法寶就是確立了無數個目標,然後再按目標前進。現實生活中,也是完成這一個個目標的過程。做好一件家務活,買一瓶醬油,獨自去一趟朋友家,給遠方的爺爺打一個電話,孩子捐出一分零花錢,一次工整的作業,小測驗取得了小小的進步,得到老師的表揚,等等,孩子都需要鼓勵和肯定。
家長朋友們,伸出你的大拇指,敞開你的心胸,給孩子以鼓勵和肯定。為什麼不可以呢?
三、一致性
一致性原則要求每一個教育者(含家庭內的每一位成員及學校中的相關教師)盡量讓其教育理念、方法、手段保持科學與一致性,以便在孩子身上產生最大的教育效益。
1.對內要謀求“同”。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一個單位,或者一個集體,班子成員團結一致,員工之間和睦相處,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個集體凝聚力就會很強,業績也會很好。相反,如果這個集體班子成員間你唱你的調,我演我的戲,那麼員工也會是三人一撮,五人一團,業績一定會很差。在家庭教育過程中,這樣的現象同樣存在,甚至表現得更為突出。如夫妻雙方教育方法的不一致,夫妻雙方與爺爺、奶奶、姥爺、姥姥之間教育手段的不一致等。導致教育方法不一致的原因更多的成分是溺愛和私心。常言道,給孩子一個好心腸,不要給孩子一個好臉色,雖然說得有些極端,但其中蘊含的教育理念卻極為有用。不管使用哪一種教育理念或方法,家庭成員間盡量要做到互相支持,而不是唱反調、使教育的合力變為零。
家庭教育理念及方法如長久保持不一致,對孩子的影響有時是毀滅性的。
案例:
小偉,胖胖的身材,任性,要強。他是媽媽帶來的,和後爸組成了一個新的家庭。媽媽對小偉十分溺愛,繼父在教育孩子上基本沒有發言權。後來到這個孩子上初中時,任性逐漸膨脹,媽媽的單向教育和溺愛,使孩子的心不再收攏。有一天,這個孩子在上課時看小說,政治老師沒收了他手中的小說。小偉趁政治老師在後排看板報的空子,舉起凳子向老師的頭砸去。幸虧老師移動步伐走開,才逃過這一劫。小偉後來輟學,與社會閑散人員為伍為伴。在過年的時候被點井下用的雷管炸瞎了右眼。再後來,因打架而被人殺害。
小偉慘死的鏡頭,血淋淋地呈現於我們的眼前。這是一個因教育不當而走向毀滅的案例。倘若其母不如此溺愛,倘若繼父能承擔起為父的那份責任,小偉豈能這麼早就失去生命而結束收場呢?
家長成員間常常為一些教育時機的選擇而出現認識上的偏差。下麵介紹一些常見的有利於孩子成長的教育時機。供家長朋友們借鑒參考。
現代研究表明,人體完成各項活動的最佳時間如下:
(1)最佳起床時間:
早晨5至6點鍾是人體生物鍾的“高潮”,體溫升高,此時起床會精神抖擻。
(2)最佳飲水時間:
起床後飲水既可補充一夜消耗的水分,又可稀釋血液,有洗滌胃腸、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上午10時、下午3時左右飲水可補充工作流汗和排尿所散失的水分;餐前1小時喝一杯水,有助於消化液分泌,促進飲食;睡前飲水,可衝淡血液,使循環通暢。
(3)最佳用腦時間:
上午8時大腦具有嚴謹周密的思考能力;上午10時精力充沛;下午2時反應最敏感;晚上8時記憶力最強。
(4)最佳工作時間:
上午10時至下午3時工作效率最高,一般而言,上午適於腦力勞動,下午適於體力勞動。
(5)最佳打針時間:
一般宜選擇在上午9時,此時身體對痛覺最不敏感。
(6)最佳午休時間:
人腦的活動能力在下午1時左右最為低落,故此時午睡最為適宜。
(7)最佳鍛煉時間:
晨練,冬、春季的頭一二個月應避開早晨6至7時,夏秋季早晨5至6時,空氣清新,氣候涼爽,是鍛煉的良好時機。平時上午9時、下午4時以後,做做健身操對健康有益,因為此時肌肉溫度高,粘滯性最小,關節最靈活。
(8)最佳刷牙時間:
應在每餐後3分鍾內進行,因為口腔內的細菌分解食物殘渣中的蔗糖和澱粉產生的酸性物質,會腐蝕和溶解人的牙釉,這個過程通常是在進餐後3分鍾開始的。
(9)最佳吃水果時間:
飯前1小時吃水果有益無害;飯後2小時吃水果其營養最容易被小腸吸收。
(10)最佳喝牛奶時間:
牛奶中含有一種成分,具有催眠、鎮靜作用,因此喝牛奶的最佳時間為睡前,既可補充營養,又有利於安眠入睡。
(11)最佳睡眠時間:
人體生物鍾在晚上10至11時出現一次“低潮”,因此,睡眠的最佳時間為9至10點。如果晚上11時後還未入睡,那麼過了12點就較難入睡了。
家長如能了解這些規律,就能保持教育孩子的一致性,而不至於發生各種衝突。
2.對外要謀求“合”。
現在好多教育個案的失敗,主要體現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沒有產生更大的合力,有些還相互抵消。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多元的。將板子打在家庭這一個方麵,顯然是不公平的,還有社會習俗等方麵的影響。但家庭教育確實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家長應盡最大的努力,保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互為補充,而產生最大的合力。
案例:
有一個孩子,換了一個新的集體。他的語文老師看不慣他的學習態度,便有意無意地批評過他幾次。這孩子便對語文老師耿耿於懷,常常在家長麵前嚷著要換班級。家長找到學校,也數說語文老師如何如何不好,要求給其子換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