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比較研究結論
由於會展產業發展係統中的主導因素及作用大小不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會展業發展模式也存在明顯差異。通過上述比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3個關鍵性結論:
1.產業內涵和產業發展
目前,我國會展業的發展重點還是展覽業,會議、節慶、體育賽事等活動尚未引起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和相關專家學者的足夠重視,這無疑會製約會展產業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效應。從美國事件業的發展狀況來看,節事(festival and special events)是未來中國會展業發展的必然方向。因為,節事的內涵遠比會議和展覽會豐富,與之相關聯的產業群也更加龐大。作者預測,在未來3至5年,“會展業”這種提法在中國將逐漸被節事業(events industry)所替代,中國也會在events industry的各個領域百花齊放。
2.市場機製和產業活力
這裏的市場機製有兩層含義,一是指政府在會展業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二是指各種不同企業在會展活動中的分工合作。隻有政府從會展產業的競爭性領域逐漸退出(可以參與甚至具體運作一些關係到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活動),並把工作重點轉到產業發展環境的營造、產業發展規劃和法規的製定上來;隻有會展公司、廣告、運輸、搭建、旅遊等會展產業鏈上的不同類型的企業明確分工,並建立責權明晰的合同關係,會展項目的運作才能更富有活力。這是中國會展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唯一出路。
3.行業規範和產業秩序
目前,我國在會展行業治理上有兩大任務。一是要理順行業管理體製,無論是從遵照國際慣例的要求出發,還是從具體操作的角度來分析,我國都應采取具有前瞻性的模式:成立會議旅遊局,將會議活動納入旅遊部門進行統一管理;在展覽業內成立全國性的展覽行業協會,對展覽會進行統一規劃、管理和促銷,當然也包括統一開發和組織培訓。其次,要盡快建立和健全會展行業法規,除了要早日出台全國性的《展覽業管理辦法》,還應結合會展產業發展的最新動態,製定《展覽業知識產權管理辦法》等相關配套性法規。
(三)美國會展產業發展對中國的啟示
對比分析中美會展產業發展體係,最終目的是為了學習和借鑒美國會展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從而促進中國會展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作者提出了以下6大對策,僅供有關政府部門和研究人員參考。
1.編製產業總體規劃,加強宏觀調控
不管全國性的會展行業協會何時成立,首先應由國家商務部、中國貿促會等相關部門牽頭,編製全國會展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在總體規劃中,應該對全國會展業的產業定位、會展行業管理體製、各省市的品牌展覽會、會展人才培養等重大問題做出清晰的說明和合理的安排,以指導中國會展業的健康發展。其次,要建立符合市場經濟體製要求的會展業宏觀調控體係。為此,政府應從利用行政手段幹預甚至直接參與會展經營活動,轉到利用法律和經濟手段調節會展業的發展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