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產階級革命家、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的楊靖宇,原姓馬,名“尚德”,意取“崇尚品德”、“高尚其德”。這顯然是一種表達傳統思想型的名字。“九·一八”事變後,他任東北反日救國會總會會長,領導東北抗日活動,改姓“楊”,名“靖宇”。“靖”,安定。《國語·周語下》:“自後稷之始基靖民”。“宇”,國土;疆域;又指宇內天下。《左傳·昭公四年》:“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他改名“楊靖宇”,意明誌明,就是要扞疆域、定邦國、安天下。
北宋散文家柳開,字仲塗,號東郊野夫、補亡先生。他少慕唐代散文大家韓愈、柳宗元的文章,因名“肩愈”,立誌與韓愈比肩,可謂抱負遠大。他勤學苦寫,終於文名當時。自以為有力量摒棄五代浮麗文風,而開拓古文之道,遂又更名“開”,即更名,則名行相顧,終成為宋代古文運動的前驅,為後來歐陽修、梅堯臣等古文運動巨瀾到來開了先河。
又如明末農民義軍領袖李自成,原名鴻基,陝西米脂李繼遷寨人,農民出身,童年時曾為地主放羊。他身體粗壯,勇猛有識略。據《明季北略》稱:他自謂丈夫當自成自立,橫行天下,因改名“自成”。
被譽為“活武鬆”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蓋叫天,這是他的藝名,原名叫“張英傑”,“英傑”者,英雄豪傑是也,這可是一個鏗鏘有力的名字啊。然而“蓋叫天”則更是一個響徹雲霄的名字呢。此名有這麼一段來曆:張英傑八歲學藝,兩年即登台,小藝人藝名“金豆子”,也恰如身份。十三歲時,再呼“金豆子”可不算雅號了,師兄們為他議改藝名,小藝人人小心大,他因敬仰京劇前輩譚鑫培——藝名“小叫天”,遂自名叫“小小叫天”。口氣大,誌向高。有人讚揚,也有人嘲譏,張英傑聞嘲激奮,當即宣誓:不但要學前輩,還要超前輩,蓋過“小叫天”,自成一家。曆史已經證實他的誓言是真正的誓言,“蓋叫天”在京劇舞台上獨樹一幟,人稱“蓋派”。
理想與空想的區別主要在於是否願意並真正為實現目標而奮鬥。說大話容易,起大名也容易,作個名字與事業相符的人可是要付出辛勞與汗水的,甚至是淚、血與生命。
十一、以寄寓願望取名
借名字以寄寓某種希望與祝願,這是我國古今最為普遍的命名技法之一。此法一般是相對於他人而言的,換句話說,則是指給子女或其他人起名。寄寓願望這個題目仍然龐大,因為人們的希望是諸多的,祝願也是複雜豐富的。這裏隻能擇要歸類,甄五大方麵:愛國經邦,光宗耀祖,成器成材,福壽安祥,餘者綜合一起為第五方麵。下麵逐一舉例說明。
①愛國經邦。這在“仰慕賢良”、“表達思想”中都已涉談了一些,如馬寅初為孫兒孫女命名即是。劉伯承元帥的第三個孩子是女孩,剛巧出生於“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的前日,她給女兒取名“解先”,希望她將來能成為婦女解放的先鋒戰士。據蔡萌《怎樣起名·姓名趣談》記載:徐海東將軍的小孫女出生時,全家人翻書、查字典,想給她取一個好聽又響亮的名字。徐海東說:“做人,重要的不是名字,是行為!”徐海東夫人周東屏說:“那就讓爺爺隨便給取個吧!”徐海東說:“我早就想好了,叫她‘蘭鋒’!”家裏人不理解,他解釋說:“‘蘭’是劉胡蘭的‘蘭’字,‘鋒’是雷鋒的‘鋒’字。她長大了要像雷鋒、劉胡蘭一樣!”全家人都高興地同意了。
②光宗耀祖。這是我國古代最有力量也最有影響的傳統宗族思想,恐怕在20世紀的今天,也有其一定的社會市場,甚至在將來的一個相當長的時間,仍然將會有一定程度的存在。既然如此,這種思想成為我國古今給子孫命名的主導思想與主要內容之一,也就不叫人奇怪了。在這裏,我們是作為一種命名思路和起名方法來加以介紹的。蕭遙天先生在《名字與宗族思想》中議及此題,他把這種思想條理分析出四種,一是寄托於承先的,例如:紹祖、繼祖、孝先、敬先。一是寄托於啟後的,例如:廣嗣、延嗣、裕孫、蕃孫。三是寄托繼業的,如紹箕、紹裘、繼武、克武。四是寄托於興宗的,如顯祖、亮祖、光祖、光宗、延族。
下麵我們想舉兩位今人名字與事跡,便析其詳。著名哲學家、教授容肇祖,字元胎,其名其字,一看即知。其詳情為:他是1897年出生的,然正值其掌教龍溪書院的祖父容鶴齡逝世,為表懷其祖之意,名其為“念祖”,後改為“肇祖”,其意是繼承和開拓祖先創建的事業,實含“念”於中而更添寓意了。又如革命前輩廖承誌,是國民黨元老廖仲愷、何香凝的獨生子,這是一個革命家庭,一門忠烈,給他取名“承誌”,是希望他繼承救國建國之誌,承擔強盛中華之業。他人若其名,切親人之願,合人民之望,於國貢獻巨大。
③成器成材。希望子孫成器成材,這是每個家長的衷心願望。從子女誕生之日起,伴隨其成長的月月日日,做父母的恐怕無時不在思考著、期望著。在給子女命名時易觸及這個題目,往往最有心寄寓願望於名字之中。如清代著名政治家林則徐,其父三十七歲有他,其兄早夭,全家寄希望於他,期望他學業出眾,事業風順,光宗耀祖,據說他出生那天,適逢新任福建巡撫徐嗣曾經門相賀:“此子日後名位當在我之上。”其父聞此吉言,喜欣異常,即給他取名“則徐”,意思是以徐嗣曾為榜樣,有才能,有名位。並取表字叫“元撫”,意思是謂發端於巡撫。又如中山大學昆蟲學教授蒲蟄龍先生1912年出生,其父望子成龍,將來於國大用,特給他取名“蟄龍”。著名女電影演員、表演藝術家王人美,原名王庶熙,典出《尚書·堯典》:“庶績鹹熙。”意思是許多事情都振興起來。據王人美自釋說:“我體會父親的心情是希望孩子們認認真真地讀好書,紮紮實實地學些本領,將來為改變國家貧困落後的麵貌出力。”她後來進了上海的“美美女校”,其好學精神、藝術才能頗為黎錦暉先生讚賞,特為她改名“王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