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寶貝取名技巧多(4)(1 / 3)

對男性而言,製名選字範圍是較寬的,但顯示男性性格的字亦有限,例如:剛、強、韌、毅、雄、壯、勇、猛、奮、衝、昌、盛、龍、虎、彪、熊、山、石、峰、岩、江、湖、河、海、仁、義、禮、智、忠、孝、悌、敬等,使用率很高。而對某些如花卉類的字詞則用之較少。即使有用的,也因人們識名習俗觀念問題而常常引起誤會。當代著名作家吳強,原名汪六濱,曾因為懷念一位姓吳、一位名薔的朋友而起用筆名“吳嗇”,在新四軍裏工作時,常被錯認為是女同誌,隻好根據“薔”的諧音改為男性色彩強烈的“強”字。張愛萍將軍這個名字是因為他愛劍、尤愛“青萍劍”而起的,可是卻惹了不少麻煩,他感歎道:我取名“愛萍”,有許多同誌不理解,以為“萍”字隻適合女同誌。

張將軍的感歎正道出了我國古今命名與識名普遍存在著性別特征的習慣心理與思維趨向。這是我們姓名學研究者共同關注與需要研究討論的一個問題。

對女性而言,隻要稍微留意一下周圍女性名字,我們就不難發現,一般的女性名字,大約都不出這樣範域:一是女性字,二是女容字,三是女德字,四是女物字,五是花卉字,六是羽翎字,七是豔麗字,八是珍寶字,九是景象字,十是慧雅字。為便醒目印心,輯錄若幹列下:女性字女、娘、姑、姨、姐、妹、奴、妃、妞、姍、妮、娃、姥、婭、娥、姬、娣、婦、媼、嫂、嬙、嫦、嫻、朁等;女容字姝、冘、姣、娟、嬋、婷、媚、嫣、箅、丷、朁、嬌、婉、嫵、娜、媛、娜、妙等;女德字貞、賢、惠、淑、端、莊、穆、靜、和、頤、嫻、義、安、寧、柔、順、清、潔等;女物字釵、鈿、簪、釧、環、紈、綺、縵、繡、鐲、瓶、台、簾、針、線、琴等;花卉字花、英、華、草、蘭、蕙、梅、菊、蓮、菱、荷、桃、杏、莉、薇、萍、芝、芹、苗、蘋、苓、茜、蕎、荃、茹、菲、菁、芷、薔、蓉、蘅等;羽翎字鳳、凰、鸞、鶯、鵑、燕、雁、鴻、雉、鷺、鷥、鴿、鸝、鷳、鵲、鴛鴦、鸚鵡、百靈等;豔麗字香、美、麗、豔、秀、彩、朱、紅、絳、綠、紫、黃、青、藍、翠、碧、黛、素、白、畫、燦、芬、芳等;珍寶字珍、寶、玉、珠、琚、佩、瓊、瑤、璧、瑛、瓔、珞、玻璃、翡翠、琥珀等;景象字春、夏、秋、冬、月、星、雲、霞、虹、霓、雪、霜、水、露、光、雯、雨、煙等;慧雅字慧、智、巧、聰、文、令、儀、雅、明、昭、壴、君、子、卿、宜、熙等。

兩字名的,亦多為上述的或同類珠聯,或異類璧合,如義春、賢英、秀琴、香子、翠英等。男女名字拗性別的,古今亦多見。所謂拗性別,即男子取女性名字,女子取男性名字。這種現象在古人已有發覺。如清學者趙翼在其《陔餘叢考》卷四十二“男人女名,女人男名”中羅列古代拗性別人名諸多,這裏略引部分如下:

古有男人則女名者,如……魯隱公名息姑。……《荊軻傳》徐夫人……徐姓,夫人名,男也。……《唐書》:李君羨,小字五娘。《五代史》,後唐莊宗有衛州刺史李存儒,本姓楊,名婆兒。錢鏐小名曰婆留,……此皆男子也。

女人亦有男名者,……《漢書·外戚傳》,薄姬少時,與管夫人、趙子兒相愛,子兒亦女也。武帝皇後有衛子夫,子夫之姊長曰君孺,次曰少兒。……文後傳,後名政君,妹名君力、君弟。……《後漢書》,鮑宣妻桓氏,字少君。吳孫權長女名魯班,適全琮;少女名小虎,適朱據。……又,南齊宮中有婦人韓蘭英,有文詞,自宋孝武時入宮,至齊武帝以為博士,教六宮書學,以其年老多識,宮中呼為韓公。則又女人而有男子之稱矣。

下麵再舉近現代我們多所熟悉的拗性人名,例如:現代詩人方殷筆名“勞茵”;當代作家馬春筆名“春燕”、“蘆霞”;現代著名作家趙景深筆名“露明女士”、“愛絲女士”;蕭樹烈筆名“蕭楚女”;張若穀筆名“劉舞心女士”;端木良筆名“紅良女史”;周作人筆名“萍雲女士”、“碧羅女士”;魯迅也曾用過如“雪之”、“許霞”、“樂”、“冬華”、“曼雪”、“茹蓴”等具有女性色彩的筆名。

又有女子拗取男名的,如招弟、赫男、超男之類諸多,要說給人們印象深刻的應該說是現代著名女作家謝冰心,她原名謝婉瑩,筆名起用不多,其中一個叫“冰心女士”,另一個則叫“男士”,這都是很鮮明地顯明性別的名字。如著名女物理學家吳健雄、鐵四局女主任醫師班光樹等,從名字上判辨性別是不容易的。

人們可能要問這些拗性名字的起命動意,對具體人是難以說準的,但就總體上析去,無外乎這麼幾端:一是職業需要,如梅蘭芳等戲曲界男性人物取女名則是因為演旦角有個女名總要協調和諧些。說是“拗”,倒不如說“順”,是“拗之再拗之”。二是隱匿真名,有些作家處於較為複雜社會和人際氛圍中,拗個筆名,以遁其真人。三是出於一種意願,比如給女兒取個招弟,是想後麵生個兒子。四是出於一種心理,女子硬是拗個男名,示強逞雄。五是雅興所致,詼諧逗趣。六是有心要改變性別化。

我們認為,我們並非強調人名性別化,但亦不宜“過拗”。“過拗”會給自己給社會帶來一些麻煩的。

十六、以感歎運遇取名

國有運祚,人有際遇。人生有坦途,也會碰到坎坷。奔馳坦途自然輕鬆快慰,折騰於坎坷往往不免慨歎。知識分子在這個時候有一件要做的事即是吟詠,或者是在自己的名號上排遣心緒,求得心神的解脫與慰藉。這裏我們不論曹孟德那種“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心情,隻表陶淵明寫《五柳先生傳》時那般環境。如陶淵明號“五柳先生”;杜甫號“杜陵布衣”、“少陵野老”;蘇軾號“東坡居士”;侯方域號“壯悔堂”;劉世珩號“一琴一硯齋”等等。這都是政治、經濟、環境實況的縮寫,含有酸、甜、苦、辣各種滋味,是運遇的感歎。

上列名號是自歎。又有歎他人的,或者是述,或者是嘲,總之是用他人運遇為其起名號。如南朝宋著名詩人謝靈運,由於幼時寄養在外,因此族中人呼為“客兒”,後來,世呼為“謝客”。

《宋史·楊畏傳》:“天下目為‘楊三變’,謂其進於元豐,顯於元佑,遷於紹聖也。”此一路順風,平步青雲者。

《朝野僉載》:“有董方,九舉明輕不第,號曰‘白蠟明經’”。此科場失利,仕途不通者。

《北夢瑣言》:“夏侯考未耦,伶俜風塵,時人號曰‘不利市秀才’。”此婚姻無著,孤苦單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