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學校教育篇(1 / 3)

我們的學校是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人才的地方。培養人才有沒有質量標準呢?有的。這就是毛澤東同誌說的,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麵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鄧小平《插圖》

古之建國,教學為先。

——傅亮育才造士,為國之本。

——權德輿

欲求新政,必興學校。

——梁啟超

質有愚智,非學無以別其才,才有全偏,非學無以成其用,有學校以陶治之,則智者進焉,愚者上焉,偏才者專焉,全才者普焉。

——孫中山

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於學校。

——梁啟超

太平盛世以開人智為主,最重學校。

——康有為

學校之盛衰,關係天下之盛衰。

——黃宗羲

振興教育,必先廣儲師範,師資不敷,學校何以興盛?

——張之洞

欲革舊習,興智學,必以立師範學堂為第一義。

——渠啟超

舞範學堂為教育造端之地,關係至重。

——張之洞

興學之本,惟有師範。

——張謇

師範學校立,而群學之基悉定。

——梁啟超

學校,王政之本也。古者政抬之盛衰,視其學校之興廢。

——歐陽修

教化之本,出於學校。

——蘇洵

立學校以教其民。

——朱熹

查自強之策,以教育人才為先;教戰之方?以設立學堂為本。

——張之洞

今夫言治國者必推本於學校。

——梁啟起

立國由於人才,人才出於立學,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

——張謇

振中國,在廣人才。欲廣人才,在興學會。

——梁啟超

立國由於人才,人才出於學校。

——張謇

日本之驟強,由學校之極盛。

——康有為

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他的校長。

——陶行知

要有好的學校先要有好的教師。

——陶行知

應當將校門打開,運用社會的力量,使學校進步;動員學校的力量,幫助社會進步。

——陶行知

教學生讀書易,教學生做事難。

——陶行知

好學的教員與好學的學生是學校裏的活勢力。

——陶行知

患難困苦,是磨煉人格之最高學校。

——梁啟超

教化之行,興於學校。

——《金史》

有些學校不要學生讀課外書,以為學生學好課本還來不及.哪有功夫讀什麼課外書。我是讚成讓學生讀課外書的,我想向那些不要學生讀課外書的學校請願,能不能在改革教學方法的前提下,使學生容易而且善於學好課本?如果辦得到,學生就有餘暇讀課外書了。

——葉聖陶《插圖》

亡而存之,廢而舉之,愚而智之,弱而強之,條理萬端,皆歸於學校。

——梁啟超

自強之道,以作育人才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設立學堂為先。

——盛宣懷

通往學識寶庫的門戶多得很,大學隻是其中的一個門戶而已。這扇門一時進不去,可以從其他的門入內,甚至可以跳窗而人。不要躺在門旁歎大氣,流眼淚,以至於當餓殍。

——秦牧

正規大學固然是培養、造就人才的地方,但不是所有人才都是由大學培養出來的,更不能說所有的大學生就一定都能成為人才;隻要刻苦努力,通過別的途徑照樣可以出成就,在各個崗位上都可能為祖國的四化建設做出出色的貢獻。

——錢偉長

人類社會根本改造的步驟之一,應當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應當從兒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

——郭沫若

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歸於善。

——王奪仁

寓遊戲於教育之中,寓教育於遊戲之中。

——陳望道

幼兒教育是教好後一代的基礎的基礎,它關係到進入青少年時期德育、智育、體育的健康發展。所以說幼兒教育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是非常細致耐心的工作,也是一項極其光榮的工作。

——徐特立

幼兒本性是很純潔的,而他的習慣好壞是在成長過程所接觸的環境中逐漸模仿形成的。

——徐特立

因勢而利導,對病而下藥。

——蔡鍔

與其把學生當作天津鴨兒填人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可以自動的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

——陶行知

與其來種荊棘,不如留下一片白地,讓別的好園丁來種可以永久觀賞的佳花。

——魯迅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成行。家有千斤之玉,不知治,猶之貧也。良工宰之,則富及子孫。君子謀之,則為國用。故動則安百姓,議則延民命。

——韓娶

所謂教師之主導作用,蓋在善於引導啟迪,俾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用,非謂教師滔滔講話,學生默默聆受。

——葉聖陶

擇其善者以為師資。

——魯迅

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將,俱要好師、好友、好榜樣。

——蔡鍔

“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麵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魯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司馬遷

體罰是權威製度的殘餘,在時代的意義上說它已成為死去的東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兒童改善行為,相反地,它將兒童擠下愚昧的深淵。

——陶行知

天下無不教之下,亦無可以不教之人。

——陳宏謀

我們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也就是教育的出發點。

——陶行知

要把教育化為“春風風人,夏雨雨人”。

——徐特立

要使學者自發其心花,不要生搶活奪地隻剪些紙花在枯枝上貼。

——郭沫若

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陶行知

惟是談學而無師承,與師承之不正者,最為害道。與之居處,與之言論,隻漸染得廖妄之說,他時難於洗濯。不如且據見在樸實頭自作工夫,今雖未定,後遇明師友,卻易整頓也。

——陸九淵

小孩子應有與事物相接觸的機會。相接觸的機會愈多則事物之性質愈容易明了而適應事物之動作也愈容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