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學校教育篇(2 / 3)

我們雖然不能事事以真的活的東西來教小孩子,但他小的時候,經驗豐富、想像力薄弱的時候,我們應當先給他看真的和活的東西才好。

——陳鶴琴

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管仲

有教無類。

——孔子

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以遊戲為生命的。要知多運動多強健;多遊戲,多快樂,多經驗,多學識,多思想。

——陳鶴琴

小孩子年齡幼稚,意誌薄弱,很容易受教育的影響的,施以良好的教育,則將來成為良好的國民,倘施以惡劣的教育,那末將來成為惡劣的青年了。

——陳鶴琴

小孩不要穿得太好,隻要洗幹淨就可以了。穿得破舊一些,人家不會見笑;穿得髒,人家才會笑話。我們栽棵樹,不澆水,不精心培育,就會枯死。教育人比栽樹難啊!

——董必武

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

——陶行知

學所以治已,教所以治人。

——馬總

小孩子最好的先生是前進的小孩。

——陶行知

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

——謝覺哉

以教人者教己;在勞力上勞心。

——陶行知

以聖賢之道教人易,以聖賢之道治己難。

——金纓

以言語為教者,不若躬行之懿也。

——方孝孺

要改造教育,必須同時改造社會。要改造社會,必須同時改造教育。

——惲代英

要從成人的殘酷裏把兒童解放出來。

——陶行知

要做好先生,首先要做好學生。

——毛澤東

要有度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蔡元培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

——李覯

積德求師何患少,由來天地不私親。

——呂岩

人不能生而知,必待學而後知,人不能皆好學,必待教而後學,故作之君,作之師,所以教養也。

——孫中山

學者須先立誌。誌既立,卻要遇明師。

——陸九淵

善師者,學逸而功倍,不善師者,學勞而功半。

——陸世儀

教育為立國之本,興學乃國民天職。

——陳嘉庚

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

——蔡元培

教書要育人。

——葉聖陶

教育的重點在“育”。

——葉蚤陶

教育是人類精神獨立的動力。

——石評梅

教育者,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

——蔡元培

教子要有義方。

——朱柏廬

教育不猛進,國弱大眾貧。

——馮玉樣

教育為公以達到天下為公。

——陶行知

教育不足造英雄天才,而英雄與天才自不可無陶冶之教育。

——王國維

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

——陶行知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他們所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陶行知

教育家必須把改造教育與改造社會打成一片。

——惲代英

教育是一種武器,是民族、人類解放的武器。

——陶行知

教育的目的是養成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手來做的這種精神。

——郭沫若

教人要從小教起。幼兒比如幼苗,必須培養得宜,方能發榮滋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即不夭折,也難成材。所以小學教育是建國之根本,幼稚教育尤為根本之根本。

——陶行知

教人之法,最宜謹其先後深淺之序。

——薛瑄

不願向小孩子學習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

——陶行知

科學要從小孩子學起。

——陶行知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陶行知

強迫不如說服,命令不如誌願,被動不如自動。

——陶行知

青年時期,最好是少講舒適享受,而是多去找一些苦吃。

——謝覺哉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陶行知

6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培養得好,以後隻須順著他繼續增高的培養上去,自然成為社會優良的分子;倘使培養得不好,那麼,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度決了不易變。

——陶行知

人力勝天工,隻在每事問。

——陶行知

好父母、好教師都要為兒童擇友。

——陶行知

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於“導”。

——葉聖陶

活教育教人變活,死教育教人變死。

——陶行知

教員的天職是變化、白化、化人。

——陶行知

教育的教材應從豐富中求精華。

——陶行知

教師應該嚴格,不要嚴厲。

——徐特立

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於“導”。導者,多方設法,使學生能逐漸自求得之,卒底於不待教師教授之謂也。

——葉聖陶

教也者,教人自知適當其可之準,非教之舍已而從我也。

——章學誠

教是被動,問是主動。

——謝覺哉

人不能皆好學,必待教而後學。

——孫中山

兒童有兒童的事情,成人決不宜壓抑他,也決不宜阻止他。

——惲代英

凡是兒童自己可以幹得來的事情,總是讓他們自己幹……至多在旁指導或看著,決不越俎代皰,這是要從小就養成他們的自立的精神。

——鄒韜奮

好奇動作是小孩子得著知識一個最緊要的門徑。

——陳鶴琴

得到真理的人便負有傳授真理的義務。

——陶行知

凡教人,必當因其性所習而利導之,就其已知者而比較之,則事半功倍焉。

——梁啟超

教育並不是專在學校。

——蔡元培

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