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裏巴巴進入山洞後,洞門又自動關閉了。
他無所顧慮,滿不在乎,因為他已掌握了這道門的啟動方法,不怕出不了洞。他對洞裏的財寶並不感興趣,他迫切需要金錢。因此,考慮到毛驢的運載能力,他想好,隻弄幾袋金幣,捆在柴火裏麵,扔上驢子運走。這樣,人們不會看見錢袋,隻會仍然將他視作砍柴度日子的樵夫。
想好了這一切,阿裏巴巴才大聲說道:“芝麻,開門吧!”
隨著聲音,洞門打開了,阿裏巴巴把收來的金幣帶出洞外,隨即說道:“芝麻,關門吧!”
洞門應聲關閉。
阿裏巴巴馱著金錢,趕著毛驢很快返回城中。
……
(楊言洪,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8)
妙語擷萃
愛情當初隻不過是一點唾涎,繼續發展下去,它會變成汪洋大海。
勤勞刻苦的人富有,懶惰遲鈍的人貧窮。
對於處世接物,凡能忍辱負重,審慎考慮的人,往往易於達到目的,操最後的勝算。反之,急躁冒進,急於求成的人,沒有不失敗後悔的。
不考慮事情後果者,必為時代所遺棄。
世間的一切虛偽,正像過眼雲煙,隻有真理才是處世接物的根據。虛偽的黑暗,必為真理的光輝所消滅。
延伸閱讀
鏈接一:《一千零一夜》名稱的由來
《一千零一夜》的名稱出自這部故事集的開頭。中東的海島中有一個薩桑國,國王山魯亞爾因為王後不守婦道,便把她殺死。此後,他每天娶一個少女,第二天早上又把她殺掉。少女山魯佐德為了拯救無辜的姐妹,自願嫁給國王,她用講故事的方法引發國王的興趣,使他舍不得殺她。這樣她連續講了一千零一夜後,國王終於被感化,放棄了殺害婦女的暴行,並封她為王後。實際上,書中隻有一百多個故事(大故事中的小故事不算在內),並非講述了一千零一個故事,之所以取名為《一千零一夜》是出於阿拉伯人的習慣,以強調故事之多。
鏈接二:以“譚”代“談”的翻譯
一百年前,中國就有了《一千零一夜》的漢譯本,當時譯作《天方夜譚》。天方,我國明代以後就稱阿拉伯為天方國;夜譚,是借用漢語中的現成詞條(清朝有一本很有名的短篇小說集,叫作《夜譚隨錄》,和《聊齋誌異》差不多),同時也是指這些故事都是夜晚講的。但書名的“夜譚”的“譚”字,為何不直接用“談”字呢?這就說到我國古代的一種習慣——避諱。“談”字所以避諱,就是因為唐武宗的名字叫李炎。從他當皇帝那天起,人們說話或寫文章,凡遇到有兩個火字相重的字,都要避諱,用其他字來代替。於是,就出現了以“譚”代“談”的怪現象。
現在,“天方夜譚”已經衍變為漢語中的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指不太可能發生的離奇事情,由此我們就知道了阿拉伯這部古典名著在中國的影響有多大了。
鏈接三:《一千零一夜》的故鄉巴格達
據記載,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是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的創作地,市內有多處以《一千零一夜》為題材的雕塑,生動形象。巴格達位於人類文明的四大搖籃之一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中部,巴格達在四千多年前即為重鎮。公元七六二年成為阿拉伯帝國的都城,巴格達從此開始了顯赫的曆史。在長達數個世紀的曆史中,它是西亞、中東地區經濟、貿易、文化、交通的中心。被譽為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的“空中花園”即在此地。巴格達古跡博物館裏陳列著根據出土文物複原的古巴比倫城全貌模型以及舉世馳名的《漢穆拉比法典》石碑。
漫步巴格達城,中世紀的名勝古跡比比皆是,那裏有近百個大小不等、帶有金色塔尖和藍色圓頂的清真寺,別具一格的阿拉伯市場,茂密的棗椰林和落日餘暉中的駱駝群,給人許多回味。
鏈接四:“芝麻開門”的故事
《阿裏巴巴和四十大盜》是《一千零一夜》這部書裏一個很著名的故事。阿裏巴巴是一個正直的年輕人,有一天他發現了一夥強盜寶藏的秘密,原來隻要說出“芝麻,開門”,寶藏的大門就會自動打開。後來阿裏巴巴憑著自己的勇氣和女仆的聰明才智,消滅了這四十個大盜。因為阿裏巴巴知道寶藏的密碼,所以他和他的子孫從此就靠著寶藏過著幸福的生活了。“芝麻開門”也就成了大家熟悉的詞語,表示找到了成功的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