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理由
《會飛的教室》是一部高度濃縮的校園風景錄,它所表現的同學之情、師生之愛、朋友之誼,無中喚起我們對友情的追憶與珍惜。
背景搜索
卡斯特納,德國人,1899年出生於德勒斯登.家境貧寒,求學過程艱辛,但最後仍獲得萊比錫大學的博士學位。卡斯特納一生寫作不輟,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掌政期間,作品被當眾焚燒,且被禁止寫作,直到大戰結束為止。雖然生在苦難的時代,但卡斯特納從不退縮,經曆了戰爭的殘酷,卻並不因此而對人生感到絕望,就像他故事中的每一位主角一樣。
艾利克?卡斯特納是德國人,於一八九九年出生於德勒斯登。自於家境貫賽,求學過程十分艱辛,卡斯特納一生寫作不輟,雖然生括苦難的時代,但他從不退縮,經曆了戰爭的殘酷,卻並不因此而對人生感到絕望,就像他故事中的每一位主角一樣。愛孩子的卡斯特納自己沒有孩子,他把全世界的孩子都當做自己的,所以他有許多專為孩子們寫的小說,像《愛彌兒捕盜記》《小不點與安東》《動物會議》等。他的作品《莫忘一九九五年》,還曾被提名諾Ⅲ爾文學獎。
《會飛的教室》是一出由書中的主角們自編,自導,自演的戲劇。故事從排演會開始,展開一連串生動,感人的情節;其中雖然有許多令人捧腹的內容,但最令人動容的是同學之間深厚的友誼,以及老師們對學生赤忱的關心和愛護。被父親惡意遺棄的姚尼,有著文學家的多愁善感,幸能得到白船長的疼愛;家境清寒的戴馬亭,擁有豐富的才華;貴族出身的鄔理,被膽小的毛病深深困擾著;體格健壯,立誌成為拳擊手的馬提斯,因功課不好而苦惱……人生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幸與不幸,貧窮與富裕,都不是絕對的唯有這些遺憾的存在,才能使人更有勇氣麵對人生中的各種打擊與逆境;這也是在本書中最想要表達的觀念。
作品快讀
吉奇斯蒙中學的校園裏覆蓋著厚厚的一層雪,這是今年入冬以來最大的一場雪。那天是星期三,吃完午飯,下午就是自由活動時間。“大胃王”馬提斯抱怨學校餐廳裏飯太少,根本沒有填飽肚子,好友鄔理借給他錢去買麵包。鄔理出生於一個貴族家庭,身體虛弱,膽子也很小。他吃完飯朝體育館走的路上要經過學校的小山岡,據說那裏是古代處置犯人的刑場,想到山岡上陰森森的山路和布滿血漬的刑場,鄔理不由得毛骨悚然。
體育館裏,大家正準備排演一出聖誕劇《會飛的教室》,劇本是姚尼寫的,布景全部是班長戴馬亭畫的。說起姚尼,他可是個非同一般的人物。姚尼的父親是個德國人,母親是美國人,他們在紐約生下姚尼之後,感情不和,母親拋下姚尼就走了。姚尼四歲就獨自從紐約乘船去德國的漢堡,尋找自己的爺爺、奶奶。其實他的爺爺奶奶已經去世了,他父親這樣做隻是為了甩掉他,結果姚尼成了流浪兒,幸好被好心的船長收留了。這樣的生活經曆,使姚尼形成了多愁善感的性格,他在文學方麵有很大的天賦,立誌將來當個作家。這出聖誕劇就是他假期留在學校裏寫成的。
《會飛的教室》講的是一個老師帶著學生坐在一架大飛機上飛到書中所提到的曆史古跡和特殊的地理景觀中,進行實地觀察,這也可以說是學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學模式了。他們的飛機先飛到了維蘇威火山,老師講解了埋在火山下的古老的龐貝城。接著又飛到了埃及的金字塔,法老胡夫看到竟然有人來參觀他的墓穴,非常不滿,把學生中的一個小女孩擄進了金字塔。後來幸虧他們的飛機飛進了天堂,聖彼得幫忙救出了小女孩。小女孩的扮演者就是膽小、瘦弱的鄔理,大家給他借來了金黃的假發作道具。很有哲學頭腦的塞巴修扮演老師的角色。
正在大家投入地排練的時候,符德麟跌跌撞撞地跑了進來,報告了一個不好的消息:在他們放學回家的路上,職業學校的學生埋伏在半路上偷襲他們,結果把他的好友葛洛迪抓走了,全班的德文聽寫簿可能會被毀壞。葛洛迪的父親是他們的德文老師,葛洛迪把全班的聽寫簿帶在身上拿回家給他爸爸修改。這個問題非同小可。戴馬亭立刻想到找禁煙老師出主意。
禁煙老師並不是學校裏的老師,他住在學校外麵的一個掛著“禁煙專用車廂”的牌子的車廂裏,過著隱士般的生活。由於他對孩子們非常好,孩子們就把他當成良師益友。禁煙老師是個頗神秘的人物,有人看見他經常在晚上去一家小餐館彈鋼琴,這使他在大家眼裏顯得更加神秘了。戴馬亭和幾個同學匆匆地跑去找禁煙老師,訴說了他們和職校學生的一些宿怨,其中最近的一次是他們偷了職校的骷髏旗並撕碎了,後來,在培克老師的督促下才還給人家。禁煙老師聽完後慷慨地答應去解救葛洛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