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法式》它不僅向人們展示了北宋建築的技術、科學、藝術風格,還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生產關係、建築業勞動組合、生產力水平等多方麵的狀況。《營造法式》的編撰宗旨和成書過程有以下特點:
1.以“參閱舊章,稽參眾智”為編書基礎。這裏所謂“參閱舊章”是指古典文獻中有關土木建築方麵的史料,李誡共查得283條,在《營造法式》書中占8%。“稽參眾智”是指李誡向各行業的工匠調查,收集每個行業中世代相傳的口訣經驗,並將其整理,總結出各行業的技術製度和管理製度,這方麵共計3277條,在全書中占92%。
2.以建築的標準化、定型化為編輯各作製度的指導方針。例如,對於結構構件采用“材”的模數製,以對門窗裝修時控製構件的比例。對於磚、瓦等構件則製定出與主體結構相匹配的係列定型製品。對於彩畫、雕刻等藝術性較強的工種,則對當時流行的式樣、風格加以歸納和整理,並指出其特征和變化規律。
3.繪製大量工程圖樣,用以說明製度。《營造法式》以六卷的篇幅,繪製了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套建築工程圖。圖樣的內容包括有:建築的平麵、立麵、剖麵圖,即書中所謂的地盤圖、正樣圖、側樣圖;構架節點大樣圖,如一組組鬥拱圖;構件單體圖,如梁、柱乃至一隻拱、一個鬥的圖樣;門、窗、欄杆大樣圖;佛龕、藏經櫥圖;彩畫及雕刻紋樣圖;測量儀器圖。
圖樣的繪製方法有正投影,也有近似的軸側圖,它記錄了許多失傳的、不見經傳的作法,成為人們認識宋代建築,讀懂《營造法式》不可缺少的鑰匙。
在南宋、元代和明代等都非常重視運用《營造法式》,是中國古代很具權威的建築巨著。
片段精讀
妙語擷萃
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
延伸閱讀
鏈接一:王安石變法
北宋王安石於宋神宗熙寧年間進行的改革。治平四年(1067)正月,宋神宗趙頊即位。神宗立誌革新,熙寧元年(1068)四月,召王安石入京,變法立製,富國強兵,改變積貧積弱的現狀。
王安石建立一個指導變法的新機構--製置三司條例司,條例司撤銷後,由司農寺主持變法的大部分事務。呂惠卿、曾布等人參與草擬新法。
鏈接二:宋朝的知名建築
宋朝是中國古建築體係的大轉變時期。宋朝建築的規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建築更為秀麗、絢爛而富於變化,出現了各種複雜形式的殿閣樓台。建築裝飾絢麗而多彩。流行仿木構建築形式的磚石塔和墓葬,創造了很多華麗精美的作品。建築構件的標準化在唐代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各工種的操作方法和工料的估算都有了較嚴格的規定,並且出現了總結這些經驗的建築文獻《營造法式》。《營造法式》是北宋政府為了管理宮室、壇廟、官署、府第等建築工程,於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頒行的,是各種建築的設計、結構、用料和施工的“規範”。現存宋代的建築有山西太原晉調聖母殿、福建泉州清淨寺、河北正定隆興寺和浙江寧波保國寺等。其建築特征是,屋頂的坡度增大,出簷不如前代深遠,重要建築門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築風格漸趨柔和。
鏈接三:大英雄嶽飛
嶽飛
嶽飛生於北宋崇寧二年二月二十五日(1103年3月17日),死於南宋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為中國曆史上最傑出、最優秀的戰略家、軍事家、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