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防治有人工捕殺,利用害蟲對某些物質的強烈趨性進行誘殺,如在櫻桃園裏掛上盛有糖醋液的容器,引誘害蟲吸食時掉入淹死。對於趨光的害蟲,設置燈光,利用特定光波的光線誘殺害蟲。
生物防治則是利用有益生物防治櫻桃病蟲害的方法。在果園自然環境中放養有益天敵昆蟲捕食害蟲。利用昆蟲激素防治害蟲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常用昆蟲的性外激素幹擾昆蟲正常交尾起到防治害蟲的作用。生物防治不汙染環境,對人畜安全無害,無農藥殘留,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好在櫻桃生長時的氣溫不高,雨水不多,初夏病蟲害還來不及發生。三月開花,五月結果,從開花到成熟也不用多長時間,不像梨子、蘋果等,需要半年多時間才長成。天時就讓櫻桃比起別的水果少用了不少農藥。細想想,櫻桃在病蟲害條件形成之前搶先成熟,也算是一種進化的生存智慧吧。
九、小鳥成大敵,布下天羅地網仍不能大意
櫻桃果實柔軟多汁,很受鳥類喜歡。櫻桃熟了,一群群喜鵲、灰喜鵲、麻雀便飛臨櫻桃園。我們在果園裏看到三五成群的喜鵲在櫻桃樹上跳來跳去,啄食著熟透了的櫻桃。
這些鳥類還特別機靈,吼叫、放鞭炮都不起作用,喜鵲似乎識破了,人們拿它們也沒辦法,聽見動靜,叫一聲,懶懶地飛離正在啄食的果樹,但卻不肯離開果園。
四季青鄉香山村的李書記講,這些鳥專挑品種好的櫻桃啄食,隻要不吃飽,怎麼趕都趕不走,如不采取措施,好果收成會減少兩成或者更多。
掛稻草人、敲鑼鼓、放鞭炮等傳統辦法已經不起作用了。近年來開發出了一種驅鳥器產品,靠發出鳥類天敵鳴叫的聲音驅趕群鳥,可天天都是這個聲音,慢慢地鳥也習慣了,不怕了。
人總不能拿鳥沒辦法,現在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將整個果園用大網子罩起來。這種方法雖然投入較大,也算不得什麼“高技術”,但行之有效。在果實開始著色時,用鋼筋鐵絲等材料架設網架,網架上鋪設用尼龍絲製作的專用防護網,網的周邊垂下地麵用土壓實。這樣,整個果園被罩在巨大的尼龍網下,鳥隻能在網子外邊幹著急進不來。即便這樣防範,這也不能大意,不知何時一陣大風刮來,把網子掀開一個口子,鳥可就又鑽進來了。
十、北京櫻桃有了“護體神功”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林業果樹研究所櫻桃課題組於20世紀90年代便開始從事櫻桃新技術的研究與推廣。
針對北京氣候特點,致力於櫻桃品種、砧木選育、栽培技術以及生物技術輔助育種等研究。著力開展自交可育、豐產優質甜櫻桃新品種的選育;易繁殖、早結果、適應性強和多抗性的砧木育種;開展一係列櫻桃產業新技術的研究與示範推廣。
建立的示範點涵蓋了門頭溝、通州、海澱、昌平、順義、平穀、房山、大興等多個區縣,麵積達3千餘畝,直接輻射帶動麵積近1千畝。努力將新品種、新技術紮根於京郊大地上。為提高北京市櫻桃栽培水平,帶動廣大果農致富,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得到了政府和果農的好評。
課題組從品種配置、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麵著手,傳授先進的科學栽培理念,在京郊推廣幼樹防寒越冬、早期豐產、大樹改接換優、采收期修剪與主枝更新等技術。
他們依據北京市的氣候特點和甜櫻桃生長發育的規律,摸索出一套在北京氣候條件下,櫻桃的早果早豐栽培技術,並在生產中推廣應用。針對北京早春幹旱多風,氣溫升高快、地溫升高慢的不利條件,研究出了冬春櫻桃幼樹防抽條的技術措施,能夠有效地保護幼樹安全越冬,保證幼齡櫻桃樹的安全生長,為早果豐產奠定基礎。
為讓老一些的櫻桃園都種上優良品種,他們開發出櫻桃樹的高接換優技術,提出了春季多頭高接,夏季補接等係列嫁接技術,對櫻桃樹進行更新,使改接的櫻桃園當年樹體恢複,次年掛果,3年便豐產。
在通州、順義、門頭溝的櫻桃園裏,他們建立了櫻桃優係測試基地。獲得複選優係30餘個,培育出5個甜櫻桃新品種,分別命名“彩虹”、“彩霞”、“早丹”、“香泉1號”和“香泉2號”。其中“彩虹”是一個優良的中晚熟鮮食品種,果實扁圓形,完熟後果麵鮮紅色。果頭大,平均單果重8.0克,取大果重10.5克。可食率93%。果肉黃色,脆,汁多,風味酸甜爽口,色澤豔麗美觀,
果柄中長,適宜觀光采摘。北京地區6月上、中旬成熟,樹姿較開張,樹體和花芽抗寒力均較強,無特殊的敏感性病蟲害和逆境傷害。具有較高的商品價值和市場前景。
“櫻桃好吃樹難栽”如今有科學技術的支撐,栽種已不是件難事了,可依然是“不下苦工花不開”。
一棵棵櫻桃樹,給人們帶來了精神與物質的滿足,成為美麗世界的一部分。當人們來到櫻桃園,站在櫻桃樹下時,心裏一定湧動起對科技人員和果農付出智慧與辛勞的感激。感激他們奉獻的紅豔豔櫻桃令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