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以誠相待,杜絕利用
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
——王通
有人曾將交朋友的標準定為兩點:有用和有趣。或者是具有其中之一,或者兩者兼具。但是有些人往往將“有用”列為交友的重要準則,為了發展自己他們隻結交一些對己有用的“朋友”,“利字當頭”、“有用則交,無用則斷”;有時為了給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用他人的機會,他們又會費盡心機地向人展示自己的“可利用價值”,以此建立“良好”的人脈,增加接觸有用之人的可能性。
在上麵的那些人看來,交朋友的目的就是為了“互相利用”,他們還相信“隻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因此,他們隻結交對自己有用、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人,交往中會采取手段使他人為自己服務,等到利用價值消失或者目的達到後,又會不擇手段地把曾經給過自己幫助的人一腳踢開,這就是社交過程中的利用心理。
從性質上來說,利用心理相當於“過河拆橋”“卸磨殺驢”“過橋抽板”等詞語的寓意,它通常讓人覺得別人隻是工具,是階梯,不利用就是浪費資源,就是不夠聰明。然而,懷有利用心理的人卻忽略了一點:盡管利用他人會給自己帶來利益,但是這些利益是用損害自我的人格、以失去真正的朋友換來的。總之,這種人際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是內心不道德、不仗義的另類表現。
幾年前,大學畢業的陸恩加入了找工作的隊伍。他學的是平麵設計,在當時這種人才是急需的,所以,他定的條件很高,但用人單位卻嫌他沒有工作經驗,因此,畢業幾個月後還是沒找到工作。
突然,陸恩想到了一個沒有讀大學的高中同學,高中畢業後就與人合夥經營了一個不大的設計公司,並且許諾,如果陸恩找不到工作可以找他。此時陸恩想去同學的公司先積累經驗,然後再?一時間,他為自己的聰明興奮不已。
工作後的陸恩,非常賣力,同學對他也非常照顧。兩年內,陸恩的能力大有增長,由於空餘時間比較多,也為了更快地發展自己,他還去了一個比較大的公司做兼職,慢慢地,車、房、存款都有了?
一個小小的失誤,使同學的公司受到一個大大的打擊,同學沒想到的是,陸恩在這個時候要去辦自己的公司。走時,他給同學承諾,如果有什麼困難他肯定會幫忙的。和他一起走的還有幾個能力比較強的技術人員,對於他的做法,同學沒有說什麼,隻怪自己沒有能力留住他們。
說來也巧,朋友的公司還真的遇到了麻煩,並且是陸恩最擅長的一個課題。朋友找他來幫忙,他卻找各種理由搪塞。其實,在朋友說明情況後,他就有了想法:把這個項目拿下。陸恩說到做到。其實,他的客戶大多都是原來同學公司的合作夥伴。
在陸恩的公司剛起步不久,設計行業的競爭趨勢日漸嚴峻,很多小公司都麵臨破產,當然陸恩的公司也在劫難逃:車房都做了抵押,存款變成了欠款?他後悔自己辦公司,有時自我解嘲說,這是上天對他的報應。
陸恩就是一個擁有利用心理的典型代表,他不但利用他人,而且利用完以後還過河拆橋,像陸恩這樣的人,是我們現實交往中最不願意交往的人。因此,他們也就得不到真正的朋友,建立不好良好的人脈。
自己有困難、需要幫助時,一些人總是很容易的想到某些人,或許隻是為了從他們那裏得到幾句鼓勵的話,或許是一些錢財等物質供應,但是一旦他們“飛黃騰達”卻“六親不認”,甚至惡語相向。這樣的人,是在用自己的道德甚至是人格來做賭注,可以想象,他們的後果會是怎樣的慘敗。如果說人際交往中“過河拆橋”之後還有故事,那麼,隻會是拆橋人被圈在四周是河的一小塊空地上。
心理自助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