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學校執行的是以分論英雄的單一評價。每周都要根據班級的衛生、紀律等進行排名,然後根據排名發放班主任補貼;每次考試結束,學校也要進行名目繁多的排名,例如,有總分和單科分的班級、年級、全縣排名,有進步、退步排名,有平均分排名等,然後還要把這些排名在全校和年級的會議中多次宣讀。因此作為班主任的喬老師,就拚命地抓班級衛生、紀律,抓教學。
但是,不論他怎麼努力,班級每周量化都在中等,盡管他常常表現得很不在乎,但是他的內心還是很鬱悶的。於是,他開始嫉妒那些比自己好的班級,甚至猜疑是其他班級在搞壞,破壞他們的衛生和紀律等,然後將嫉妒的矛頭直接指向校領導和好的班級的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身上。
對於校領導,他是敢怒不敢言;對好的班級的老師,他說話從來不會友好,經常帶有諷刺挖苦的語氣,對於這一點,大家都能理解。但是比他差的班級,他也不會正眼看對方,常常表現出一副不屑的表情?
由於喬老師代的是兩個班的語文課,不管他如何努力,他們班的各個方麵都不如另一個班,所以,他常將敵視的情緒帶到課堂,對另一個班的學生進行挖苦諷刺。
久而久之,老師不願和他說話,另一個班的學生不想學他的課。漸漸地,他感覺人際相處越來越難,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所以,對教師這一職業也產生了厭倦感。
工作壓力的增大,使喬老師對周圍的一切都產生厭倦感,有了敵對心理,在喬老師的身上我們也看到了敵對,或者是仇視心理的危害。但是普遍意義上的仇視心理是如何產生的呢?
研究發現,仇視心理主要是自幼在敵視的基礎上產生了固定意識的心理扭曲,由於多次受到打擊處理,從心理上產生了一種醜化、歪曲的心理定勢,以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看待評價他人,對對策看成是圈套,對打擊看成是迫害,將勞動看成是剝削等。因此,他們的內心幾乎處於被扭曲狀態。
心理自助術
仇視心理傾向者雖然看似對許多事情都很不在乎,實際上內心是十分痛苦和不安的,他們常常把自己擺在與別人對立的位置上,這樣很不利於人際交往的良好發展,心理上難免會有孤獨、寂寞之感,長久下去也不利於身心健康,所以要克服這種不良傾向。心理學家給了幾點建議:
1.追根求源,對症下藥
要克服這一心理,先要弄清楚你為什麼會對一些人或事充滿敵意,然後對症下藥,幫助自我從中解脫出來。
2.悅納自己,不做猜疑
根據常理推測,充滿仇視的人,多數是自卑的人,因為自己瞧不起自己,自己不能悅納自己,所以才會對他人或他物心生猜疑,產生敵意,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逆著仇視心理產生的方向去思維,來緩解仇視心理。
3.交換情景,換位思考
將自我置於一個假想的情景裏,不斷地播放自己曾經對別人說過的話和做過的事,不同的是,情景中的人和真實發生過的事中的人發生了交換,即,讓別人對自己說那些傷心的話,做那些傷人的事,情景反複出現,看看自己有什麼感受。通過這樣的換位,你的仇視言行或許會有所收斂。
4.視覺轉換,關注亮點
有仇視心理的人,總是看到仇視對象陰暗的一麵,看不到積極的亮點,所以,可以通過換一個角度看對方,來達到改善情緒和觀念的目的,即心理學中的“視覺轉換治療法”。
5.及時溝通,消除誤解
仇視往往是由於不了解彼此,有些誤會而產生的,所以,在實踐中一定要學會多與他人進行溝通。首先,讓他們多了解自己,能夠理解自己的難處,或許還可以從他們那裏得到支持;其次,自己也要多了解他們,明白什麼地方是自己的不足所致,什麼地方是由於猜疑所導致的誤會,從而改進自己,最終消除仇視心理。
另外,保持一顆愉快的心,看淡一些名利,不但可以減輕仇視心理,還可以給人的生活或工作以正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