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記賬的習慣,把每次購物時的所有支出都記錄下來,尤其是堅持記錄大件物品或大筆消費的支出金額,每月做一次總結,看看哪些支出是多餘的,比自己每月的預計支出多出多少,在比較中就可以減少盲目的支出。
七、活在現實,戒除網癮
過分迷戀上網有損身心健康,嚴重的會導致心理變態,危害程度不亞於酗酒和吸毒。
——麥克·格裏弗斯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家用計算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網民的隊伍,一種新的疾病——網絡性心理障礙引起了全世界醫學界和心理學界的關注。
經過心理專家對眾多網民心態的分析,對技術的迷信和對速度的崇拜,膨脹的上網欲望,這是一些網民上網的動力;或者將上網當成是一種時髦、流行,如同身著名牌;又或者是看破紅塵,遠離現實生活,隱居網絡,這成了許多人逃避現實生活的一種手段。
目前全球2億多網民中,約有1140萬人患有某種形式的網絡心理障礙,占網民人數的6%左右。科學家根據這一最新統計數字為人們敲響了警鍾。這部分人在網上其樂無窮的衝浪體驗中逐漸形成了對網絡的依賴心理。隨著每次上網時間的增加,這種依賴越來越強烈。
接到兒子班主任的電話,趙英像是挨了當頭一棒。原來,這段時間,在大連市某高中的曠課記錄上,趙英的兒子小磊的名字一周至少會出現4次。小磊的班主任也多次打電話聯係趙英,但是都沒聯係上。
為了搞清楚小磊曠課的原因,她去學校了解情況,得知,兒子上課時總是萎靡不振,精神恍惚,成績直線下降,和同學的溝通也逐漸減少,原來小磊迷上了上網,而在此之前,小磊的網癮已經持續了一年多了。
可惜的是,這位母親對兒子的這種不良變化卻“全然不知”,隻是隱約回憶起小磊的班主任在這一年中打過的無數次沒有接到的電話,兒子需要的零花錢的增多,經常把自己關在房間“查資料”,不喜歡和爸媽溝通,回家閉口不提成績的事,偶爾問起,也是用成績還沒出來搪塞等等。
由於工作忙,趙英和老公都沒時間顧及兒子,以前常聽兒子說現在學習壓力很大,上高中了有很多學習資料都要自己動手去查,所以,為了兒子的心理健康,為了讓兒子搞好成績,一年前在兒子過生日的時候,為兒子在他的房間安裝了一台電腦,這樣他們不在家時孩子也不會太寂寞。沒想到的是,他們的這一舉動卻害了孩子。
趙英自責地說,剛接觸網絡遊戲時,孩子還是一張白紙,但是僅僅一次的體驗刺激就會將人吸納進局,而家長的忽略使孩子的墮落變得毫無障礙。
趙英為了幫助兒子戒除網癮,她試過許多方法,如嚴厲的說教、控製零花錢、跟蹤、心理輔導?可是這些方法,引起了兒子更大的反感,這樣使親情也陷入了僵局。
很顯然,趙英的兒子小磊完全陷入了網絡之中。由於沉迷網絡,小磊上課沒有精力,成績直線下降,與父母同學的溝通也減少了很多?網癮給學生小磊造成的傷害是不容忽視的,但是這顆毒瘤的毒性卻發散到社會中的各個角落,並且由其引發的悲劇著實令人觸目驚心。那麼人們為什麼會沉迷在這種虛擬的世界之中呢?
網癮問題的產生是主客觀原因交互作用的結果,性格內向、自製力差、無成就感、自卑、自閉、缺少親朋好友關愛等,都極易使人對網絡上癮。同時,生活、工作、學習壓力較大,計算機普及較快,但是正麵軟件相對滯後,法律不健全等客觀因素也促使了網癮的形成。
一般而言,上網的人都可以在網絡上獲得超越現實的感受,滿足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未能滿足的某些心理或精神的需求。
心理自助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