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心理健康,做快樂自己(1)(1 / 3)

不同的人對快樂的定義可能是不同的,當然獲得的方式也會不同,但是快樂的前提都必須是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對自我的清楚認識、對他人的寬容友善、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對工作的滿腔熱情?都是我們健康心理的重要保證。因此,我們可以說,現實中的點點滴滴都蘊含著巨大的幸福,隻有用心感受生活,才能獲得幸福,做個快樂的自己。

一、盡管不完美,但我仍是我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也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在認識自我看待別人這個問題上,很多人習慣於追求完美,求全責備,對自己要求苛刻,對他人往往也是有太多理想化的衡量標準。

人是可以認識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的自信不僅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價值,同時也是相信自己有缺點有毛病。如果人們能夠放棄完美,就能夠更加客觀的對自己和他人進行評價。明白人所具有的兩重性是不可改變的。人們應該有這樣的一種心態,既了解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又知道自己的短處和缺點,能明確自己的潛能和理想,也應該知道自己的困難和局限,每個人都是具有靈與肉、善與惡、真與偽、堅定與靈活、友好與孤獨的兩重性。

每個人都有缺點和弱點,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隻不過不同的人表現在不同的方麵而已。其實,每個人在交際中都會出現表現笨拙的情況,有些人不能實事求是的認識自己的缺點,更沒有勇氣來改變自己革新自己。所以有些人就情願不講話、不做事、不交際,以為自己這樣子就能不暴露自己的弱點。比如,在自己已經對該次演講做好了充分準備的情況下,沒有他人的強烈要求和推薦自己還是不會上台演講,即使有別人的強烈鼓動,但是自己還是怕會講不好,那就不如不講。

具有清醒的頭腦的人,絕不會以完人自居,他總是明白自己還有哪些缺點,並伺機改進,他們樂意接受他人的批評,並且對別人給自己完善自我的機會心存感激。人的臉皮不可以太薄,一聽到他人批評自己的缺點就神經敏感,這是缺點。但如果臉皮太厚,麵對別人的批評總是無動於衷,不接受別人的批評,不改進自己的缺點,這也是不正確的。

有些人,會誤認為批評自己的人是敵人,而阿諛自己的人是朋友。他人的嘲笑會把性格懦弱的人的脊梁壓彎,而性格堅強的人則會把別人的嘲笑視為一種促進自我完善的力量。

每個人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對自己有個充分的全麵的認識,並時刻告訴自己:“我是最棒的!”不斷地朝著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鬥。隻有不斷地鼓勵自己、接受自己,在麵對生活中的各種事情時才會有勇氣、有力量,才能夠不卑不亢,從容應對。

盡管不完美,但我還是我。正視自己,愛自己。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強健,讓靈魂得到陶冶,這樣才能更好地關愛他人,也才能更好地接受他人的關愛。當你真正的做到摒棄自己的缺點的時候,以正確的眼光和心態麵對自己,那麼相信你會擺對自己的職場位置,甚至是在社會中的位置,這樣你就會在生活的各個方麵充滿信心,遊刃有餘。

二、挑戰自己,我能行

羅曼·羅蘭曾說過:“自己把自己說服了,是一種理智的勝利;自己被自己感動了,是一種心靈的升華;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種人生的成熟。大凡說服了,感動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而現實中的我們在通向我們的理想之路時,往往成為自己的絆腳石?

也許是出於對未知的恐懼,也許是出於對現狀的不滿足,現實中的有些人在忍受著對成功的強烈渴望,他們隻能聽著別人痛飲成功之水的暢快之聲,看著別人飲後的欣慰表情而望功興歎。反過來想,何不挑戰一下自己,告訴自己“我能行”,然後努力獲取成功呢?

挑戰自己就是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上,規劃自己的一生,發掘自己內在的潛力,學會突破自己,從思想上行動起來,為打造完美的自我與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發現:有些智商一般,相貌平凡的人做出了驚人的成績,而有些耳聰目明、各方麵條件都不錯的人卻成績平平,甚至一無所成。這是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上帝不會偏愛每一個人,機會與成功總是降臨在那些自信並有充分準備的人身上。事實證明,獲得成功的條件應該有四個方麵:才能、機遇、挑戰、努力程度。而在這些條件中,最難把握的就是挑戰自己戰勝自己這一因素。

挑戰自己戰勝自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一個人要挑戰自己,靠的不是別人的助推,不是投機取巧,不是耍小聰明,而是充足的自信心和敢於冒險的精神。人有了信心,就會產生強大的意誌力,而人與人之間,強者與弱者之間,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就是意誌力的差異,人一旦有了意誌力,就能戰勝自己,一旦有了冒險精神,就能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