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梁啟超談教育:教育之成效在將來,不在當下(3)(2 / 2)

童第周正是憑借著這種勤奮刻苦的精神,才在生物領域取得了他人難以企及的偉大成就。

人生旅途中,很多聰明人最終都是一事無成,但原本被人們看作笨蛋的人,卻經常會做出讓人震撼的成績。勤奮或許不一定能讓人成功,但要想成功,那麼就必須勤奮,不然成功將成為空談。

英國著名散文家塞繆爾·斯邁爾斯曾說:“如果你是天才,那麼勤奮將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不是天才,那麼勤奮將幫助你贏得你想要的一切。”一些習慣可以讓人受益終生,勤奮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

學會自立自強自勉

《周易》中有一句至理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自古以來,人們就以自立自強自勉,所以對培養學生自立自強的品格十分看重。

梁啟超認為,一個人不能太依賴自己身邊的拐杖,應該主動的丟掉,學會獨立自主地去做一些事情,隻有這樣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者。因為,有主見的人,在危機來臨時,他們不會盲目地選擇跟從誰,而會結合實際情況分析其中的利弊,當一切都了如指掌時,才時選擇最佳時機出手。

其實,生活就是一個從依賴到獨立的過程,或許你害怕因為獨立而失去了某種信賴關係,但如果你捫心自問,就會發現,人們欽佩的都是那些勇於獨立思考、獨立行事的人。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既要在心理上保持一種獨立,也要在行事上保持一種獨立。雖然獨立了並不代表著你就成功了,但是學會獨立是你取得成功的前提條件。如果事事都依賴別人,那麼你將失去進取之心,沒有了進取之心,何談成功。一個人隻有獨立自主,才有創業的勇氣,才有機會取得讓人驚歎的成績。

很多時候,我們為了尋求便利,便會求助於他人,這或許可以解決燃眉之急,卻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想要徹底解決問題,還得依靠自己。如果沒有獨立的個性,即使有了好的機遇抓不住,就算抓住了,也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在教導孩子時,就十分注重對他們自立品格的培養。

鄭板橋三歲喪母,生活一度陷入困境。五十歲以前,一直依靠教書和賣畫為生。乾隆七年考中進士。隨後在山東一帶出任知縣。由於他勤於政事,因此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愛戴。隻不過後來因為主張賑濟饑民,得罪了官紳,不得不辭官返鄉,此後又操起了老本行,以賣畫為生。

鄭板橋五十二歲時才有兒子,可謂是老來得子,因此對這個兒子十分喜歡,後為其取名為小寶。為了將兒子培養成才,他可謂費盡心機。

鄭板橋在出任地方知縣時,因路途遙遠,於是將妻子和兒女留在了家中,讓其弟鄭墨代為照看。鄭板橋在為官期間,看到很多官僚子弟,因為嬌慣而變得囂張跋扈,因此,盡管他身在山東,但依舊放心不下遠在家鄉的兒子。

古人雲:“嬌子如殺子。”一次,當鄭板橋聽說兒子經常在家炫耀,“我爹是大官”,並經常欺負傭人家孩子時,他便立即寫信給堂弟:“我老來得子,自然對其十分喜愛,但愛之必以其道。”

他認為將兒子交給堂弟看管,必然會比自己更為嬌慣。所以,他不斷寄詩詞回家,讓兒子學習誦讀。他要求家人對兒子嚴加管教,要“長其中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家人便按照鄭板橋的方法教育孩子,果然取得了明顯效果,孩子的進步非常大。家人高興地給鄭板橋寫信,告知這種可喜的變化,並說,按照目前的情況發展下去,小寶必然可以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長大也會當個大官。

誰知,鄭板橋看了信後,認為家人對小寶的教育不當,在他看來,這樣做對孩子沒有任何益處。所以,他立即回信說:“將讀書的目標定為中舉,中進士,作官,這樣怎能獲得更好的生活?從根本上就差生了偏差,這樣的道路隻會越走越窄,最終沒有什麼好結果。”他還說:“其實讀書中舉、中進士、作官,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要從中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