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成功的背後是董事長伊藤雅俊和他在工作態度以及經營銷售方麵觀念上有著嚴重的分歧,而且這種分歧隨著歲月的增加所帶來的裂痕也越來越深。為此,伊藤雅俊曾多次要求岸信一雄改善工作方法,可他根本不予理會,仍然一意孤行。

岸信一雄的這種做法對於最重視紀律、秩序的伊藤雅俊來說是根本無法忍受的,在他看來食品部門的業績固然可貴,但是他卻無法容忍這種“治外權”的持續,他認為這樣會毀掉過去辛苦建立的企業體製和經營基礎,也無法坦然麵對公司的其他員工。

雖然輿論界對戰功赫赫的岸信一雄被解雇尖刻地批評伊藤雅俊,指責他過河拆橋,卸磨殺驢,把岸信一雄榨光了就將他趕走。但麵對指責,伊藤雅俊卻理直氣壯地反駁:“秩序和紀律是我的企業的生命,也是我管理下屬的法寶,對於不守紀律的人一定要從重處理,不管他是什麼人,也不管他為企業做過過多大貢獻,即便會因此減少戰鬥力,我也在所不惜。”

紀律就是組織的生命線,任何違反的人都要受到懲罰,而不論他曾經做出過多大的貢獻。這是紀律的平等性所要求的,隻有這樣,紀律才能樹立自己的威信。而管理者這種公正、公平的態度會讓員工產生“這是我們自己的工作場所”的認同感,讓他們加深彼此間的和睦感,增加對工作的興趣;也可以使員工擁有安全感,安心工作;還可以讓員工對公司及管理者給予自己的評價和期許有正確的認識,更能讓他們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工作。而對管理者而言,公正、公平的態度也有利於自己在工作場合中愉快地進行工作。

想成為一個聰明的管理者應該明白,隻要訂立一個準則,並事先告訴大家:“超過這個標準的人我就會用平等的態度來處理”,這樣一來,員工們自然也就毫無怨言了。

5.謹慎下令,令出如山

管理者要樹立自己的權威,就一定要嚴明紀律,令行禁止。要實現這個目標,所下的令要符合實際,要有執行力,所以管理者下令前要謹慎,下令後執行要堅決。

商場如戰場,管理組織也如同治軍。治軍講究為將者一言九鼎,讓士兵感到軍令如山倒,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這才是一個大將所應有的魄力。在組織中,管理者就是將軍,一定要拿出將軍的魄力去向員工傳達自己的意識,做到下令不隨便,令出要如山。

軍事作戰中,往往就是這種情形:士兵們隻要聽到軍官的命令,就得馬上執行,即使前麵有刀有槍也要勇往直前,沒有誰敢違抗。因為戰爭中是非常緊張激烈的,絲毫的怠慢和延誤都會帶來整個軍隊慘遭覆滅的嚴重惡果!

有一家工廠,有一段時間廠裏對不良現象進行整頓,規定凡工作時間打牌者予以開除。一天中午,離下班還差十分鍾,廠長路過食堂附近,忽然聽見裏麵有幾個工人在吆五喝六。他猜想:這準是有人違反廠紀,躲到食堂打牌來了。他立刻上前撩開門簾走了進去。誰知道那幾個打牌的青年工人動作十分敏捷,沒等廠長看清是誰,撒腿就從另一個小門跑了出去。身體矮胖的廠長在後麵緊追不舍,一口氣從食堂追到車間,又從樓下追到樓上。等他追上樓,那幾個違紀的青工早已隱入人群裏。

廠長自有辦法對付。他立即叫來車間主任,宣布全車間停工開會,整頓紀律。幾乎沒費多少功夫,就查出了那幾個青工的名字。在會上,他語重心長地教育全體職工,應該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廠紀廠規,通過從嚴治廠來推動企業的兩個文明建設。接著,他當眾宣布:對那幾個被當場查出來的違紀青工,立刻予以開除。就這樣,廠長通過抓住這個典型事例,很快就扭轉了工廠紀律鬆散的落後局麵。從那以後,廠裏員工沒再發生過類似事件,生產任務月月超額完成。

在企業管理中,雖然我們也主張用商量或建議的方式下命令,但當員工不接受指示或者幹脆把它當成耳旁風,為了集體利益你可以直截了當地處理他,以顯示出你的領導的威嚴。

當然,不該命令時也不能隨便下令。作為一名領導,最忌諱的就是濫發命令。隨意施令將會大大損害你的領導威信。這也是命令,那也是命令,不分青紅皂白,不辨明暗是非,結果隻會使你的屬下感到反感,他們就會把你的命令看輕,甚至不屑一顧,不遵照執行,如此,你的威信就一落千丈。

管理者下令不能隨便,而下達命令後,就一定要做到令出如山。

有些員工由於自恃有一定專長,或自知公司內很難找人替代他的工作,或者認為自己有背景等等諸如此般的其他原因,對你的指令充耳不聞。對於這些故意不聽從命令的員工,應該適當給他一點顏色,否則,你很難開展工作。

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弄清楚該員工對公司的重要性,他的專長是否難以替代,他與客戶的關係有否涉及私下的利益?假如他真的暫時無可替代,公司沒了他又會受到損失的話,最好私下找機會和他談談,了解一下他不聽指揮的原因。了解到原因自然可以對症下藥。如果常規的辦法不能使他轉變思想,聽從指揮,最好安排員工逐步接替他的工作,並物色適當的人選。不過這措施在時機未成熟前,最好別讓他本人知道,可以鼓勵他休假,好趁機要他把工作交給別人。同時,又可以升職為借口,要他培養一些接班人。必要時,可用幾個人來分擔他的工作,並聯係客戶。隻要一切準備好,不妨立即把他解雇,盡量減少他對公司的壞影響,同時向其他員工解釋解雇他的原因,以起到告誡作用。基本的原則是,你不能輕易地與故意不聽從指揮的員工妥協。

當你下達命令之後,可能還會有些人不是很聽號令,他們或許是性情乖戾的員工,或者是與你同期進企業的同事,也可能是比你年長的員工。這時,不管是什麼人,你就必須毫不猶豫地拿他開刀,否則有令不行將是常有的事。

還有一種情況管理者也要注意。總有一些員工心懷叵測,在你下命令時故意裝作不明不白。對付這些人,你必須始終抱著一個原則:令出如山,不可動搖!隻有這樣,你才能在下屬當中建立起領導應有的絕對權威。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並非一切都很順利,有些時候也會遇到阻礙而無法達預期的工作目標。比如,沒有按你的命令達到預期的銷售額,經費超出預算,拿不到預約的原料,無法在約定期限內交貨,無法回收成本等等;或許你也可能聽過員工的埋怨:“這很難辦呢!”“請再多寬限幾天。”“我已經盡力了。”此類問題的處理基本原則是,你不可輕易地與員工妥協。雖然達到目標並非易事,然而若每次皆延遲進度,重新修正,最後任務的內容就變得含糊不清。此時你需要堅定地重複你的命令,並大聲地激勵對方:“不要淨說些喪氣的話,不要給自己找借口,努力去做試試看!”

在這樣鼓勵與責備共存的話麵前,大多數員工都會奉命行事,並在工作中發揮最大的潛力,讓你的命令真正地得到貫徹實施。對於那些拒不從令的員工,你隻能動用“軍法”處置,記住,他們挑戰的不僅僅是你的命令,更是你的權威。

6.正確的命令要執行到底

作為一名管理者,無論製定的紀律多麼嚴明,不執行就等於空文一紙;對於下達的命令,無論多麼正確,不執行就等於廢話一句。所以管理者下達命令後,要對命令的執行情況有所督察,這樣才能達到令行禁止的效果。

春秋時期,商鞅為了使自己的法令執行下去,就想了一個辦法,商鞅在國都後邊市場的南門豎起了一根三丈長的木頭,百姓中如有人能將此木搬至北門則立賞十金。百姓覺得這件事很奇怪,沒有人敢動。商鞅又宣布能將此木搬至北門立賞五十金。有一個人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搬走了它,當下就得到了五十金。此事一出,人們廣為傳誦,官府疏於執行的形象盡去,而嚴於執行的威信迅速樹立起來。以此為基礎,商鞅立刻頒布了新法,從而使法令迅速地推廣開來,得到了很好的執行。

命令是管人最常見的形式,它可以以文件的形式間接下達,也可以以口述的形式直接下達。“有令必行”是管理工作的通則;反之,在執行過程中,命令被打了“折扣”,必定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這種“折扣法”,在我國現在的企業管理中時常是有的。

作為一個管理者,如果你的命令被下屬在執行中大打折扣,恐怕你不會高興。你的下屬敢對你的命令打折,很顯然他們沒有把你的權威放在眼裏,甚至他們根本沒把你當上司看。這也說明,你對他們的管理是徹頭徹尾失敗的!

張科長剛調到一個新的單位。他聽說辦公室裏有個小徐,精通業務,很能幹,就是有點我行我素,自己喜歡幹的工作就好好幹,不喜歡的幹脆撂挑子了。前幾任科長一直沒有把小徐的毛病改好。張科長上任第三天就把小徐找來,把科裏一個最瑣碎的任務交給了小徐,小徐列舉了一堆理由要求調換,張科長一口咬定非小徐莫屬。小徐心裏一萬個不樂意,任務是接下了,小徐心裏想:反正我不幹,我幹別的,你也不能說我沒做工作。

張科長見小徐無動於衷,看在眼裏,記在心上。過了一周,他找來小徐說:“小徐,我交代任務的時候可說了它的緊迫性,不過這一周下來你的工作沒有什麼進展。我從下周開始隻讓你做這項工作,其餘工作一律不用你做,要求你月底必須幹完,如果你有困難就及時提出來,我會盡量滿足你的要求,一周後我再檢查你工作情況。我相信你的能力。”

小徐把科長的話當成耳旁風,根本沒放在心上,依舊是老樣子。一周之後張科長拿出了殺手鐧:“小徐,你的任務毫無進展。主要是你一再拖延。看來你是不能按時完成任務了,我隻好讓別人來做這個工作。至於你嘛,我隻能考慮把你分到其他部門去了。你考慮好了再來找我。”

這下子小徐坐不住了。再按以前的樣子,自己就會失去這個位置了。他終於明白了自己的錯誤,於是找到張科長,檢討了自己的錯誤並按時完成了任務,以後再也沒有違背過張科長的命令。

小徐就是沒有把張科長的命令當成一回事。要想有權威性,就絕對不要讓你的命令打折扣!因為你的命令從某個方麵說是代表了你本人。

發布命令不隻是張紙而已,是領導、是管理者威嚴的體現,如果命令是正確的,就不能讓下屬滿不在乎。同樣,管理者發布的命令也要恰當、合理,避免讓下屬有機可乘。隻有最恰當的命令、最正確的命令才是最有效的命令,這是常理。作為管理者更應精通此道,否則在工作中,就會走彎路,比別人慢半拍。管理者掌握了下命令的技巧,命令已經“不令而行”了。

那麼,如何才能讓你的下屬執行你的命令呢?簡單地說,就是你一定要掌握向下屬下達命令的技巧和方法,在下達命令的過程中向下屬傳達這樣一種信念:我是你們的上司,不允許你們把我的命令打折扣,否則後果就在你的眼神中!

管理者在下命令時,必須大略預測一下未來的情形:遇到此種狀況時要如此做,演變成那樣時則需要那麼做。在最後衝刺的階段時更需用心,詳細地指示下屬,如此就不易出問題。

下達命令時,告訴屬下做什麼是一種需要技巧和專長的微妙藝術。如果管理者想要在你所選定的領域中獲得高度的成功,就必須知道如何通過你的命令指揮控製別人的行為,因為你不能一味靠著蠻力強迫下屬去做你讓他們做的工作,你必須學會如何運用特殊的領導手段讓他們明白心甘情願地為你效力,使他們即尊重你又服從你。同時,也要讓下屬明白,命令是不能被打折的。所以,宣告各項決定時,用詞要精練,越簡短越有威力。省略所有的口頭語,“這個”、“那個”之類的話會使你顯得優柔無力。規定就是規定,沒有任何緩和的餘地。要在大腦裏樹立起這樣的概念。該說兩個字時絕不多用一個字,讓你的下屬不存在任何僭越的心理。他們自然被你的威儀所征服。

遼沈戰役時,東北野戰軍四縱隊程子華部堅守塔山,與國民黨軍隊打得極為激烈。當程子華向東野總司令林彪報告傷亡數字時,林彪隻說了一句話“我不要傷亡數字,我隻要塔山。”

公司裏雖然不像軍隊這麼嚴酷,但是也要把命令貫徹到底,才能保證任務順利完成。對於不貫徹命令的下屬,必須加以處理。

19世紀英國著名的政治家迪斯累裏在總結控製別人行為的思想時得出結論說:“人是被話語統治著的。”你也可能用話語為你的思想和感情服務,你可以用你的方式去指揮別人按照你的意誌行事並為你的目的服務,你也可以下達被認真貫徹執行的命令。

執行正確的命令要注意,在執行命令過程中不能中途而廢。隻要命令正確,管理者必須在適當的時機,對下屬不厭其煩地叮嚀、激勵,有時甚至伸出援手,絕對要保證不能讓命令因為困難而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