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是指管理者在被管理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譽,它是使被管理者信任和服從管理者的一種精神感召力。作為一個管理者,他的威信如何,對事業的成敗至關重要。一個管理者,要有效地實現管理目標,不但要有權力,而且更需要德才兼備,以德服眾,才能樹立起自己的威信,從而達到一呼百應的效果。
1.德才兼備,威信自立
作為一個管理者,要想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引起員工發自內心的共鳴,達到一呼百應的效果,這需要威信。這個威信是指管理者在被管理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譽,它是使被管理者信任和服從管理者的一種精神感召力。作為一個管理者,他的威信如何,對事業的成敗至關重要。一個管理者,要有效地實現管理目標,不但要有權力,而且更需要德才兼備,樹立自己的威信。
我國古代有這樣一個有關官場的故事:有一位新上任的縣官,當官才三個月就開始迫不及待地問他的下屬:“你看我的威望和前任比起來,是高還是低?”那個下屬隻是為難地搖搖頭,並沒有回答。於是,那個縣官第二天就主動辭職了。
這個故事就表明了,沒有一個當官的人不看中威信,如果當官沒有威信, 還不如不當。作為現代的管理者,更是如此。
管理者想樹立權威必須要明白,威信的底蘊來自於道德和才能。威信與個人特有的德才密切相關。人格、能力、經驗以及所控製信息都是形成個人威信的必不可少的條件,這些條件能夠使當事者對某些後果產生影響從而增加他們的控製能力。成功的管理者總是能夠利用任何的機會和場合來擴大自己的個人威信,他們知道在任何時候,沒有威信、不能影響別人的人是永遠也不會贏得別人信賴的,而得不到別人信賴的人是不可能把事情辦成辦好的。
“德”不僅指政治品格,還包括道德品質。領導者要道德高尚、品性正直,要信念堅定、方向正確、立場鮮明、眼光敏銳,還要堅持原則、辦事公道、秉公執法、獎罰分明,要嚴於律己、寬於待人、言行一致、言出必踐,要清正廉明、為人正直、不以權謀私、不玩弄權術。
如果領導本人利用職權違法亂紀、損公肥私,他的威信將會蕩然無存;如果他在生活、工作方麵做出表率,就會成為下屬的楷模,比任何東西都有說服力和影響力。俗話說:“無私功自高。不矜威更重。”一個品德高尚、大公無私的領導,肯定會受到員工的尊敬和愛戴,他的威望就會越來越高。
同樣,一個才華橫溢的領導,可以使人產生一種信賴感和安全感,即使在非常困難和極度危急的情況下,員工也會甘心情願跟著他去戰勝困難、共克時艱。
周恩來總理是我們黨和國家德高望重、魅力四射的領導人,深受全國和世界人民的愛戴。他逝世時,聯合國破例為他降半旗致哀。對此,絕大多數國家讚成,當然也有個別國家反對。
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瓦爾德海姆立即召開會議,作了一分鍾的講話。他說:“聯合國破例降半旗為周恩來總理致哀,是我決定的。為什麼呢?原因有二:第一,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她的金銀財寶多得不計其數,她使用的人民幣多得我們數不過來。可是她的周總理在銀行卻沒有一分錢存款!第二,中國有10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總理沒有一個自己的孩子。你們任何國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這其中一條,在他逝世時,總部將照樣為他降半旗致哀。”短短一分鍾的即席講話,就把周總理的光輝形象凸現出來,使與會的各國代表肅然起敬,心服口服。
“德”是做人的準則,也是組織管理者必要的修養。管理者的內在涵養、道德情操都對下屬起著表率作用。管理者平時關懷下屬的生活和工作,可使下屬更敬重而且心悅誠服。
那麼,我們如何衡量一個領導的威信呢?首先是感召力,領導的命令有人執行,令則行,禁則止,一呼而百應,不但接受指揮的職員的所占的比重大,而且指揮的靈敏度很高。其次是親和力,即領導應能成為一個被歡迎的角色,使員工能主動接近你,主動縮短心理距離,樂於向你袒露心胸,樂於聽你的教誨。再者是影響力,即領導的語言、行動、舉止、裝束等都成為員工樂於效仿的。尤其是領導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等會對員工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最後是凝聚力,是讓員工以一種歸屬的心理凝聚在領導周圍,樂於接受以領導為核心的組織結構。具體做法如下:
1.打造厚德得人心
明智的管理者最在意的是名聲,有好名聲才有好威信,才能眾望所歸。作為一個管理者,不能不明白厚德得人心的道理。隻有顧及下屬對自己的品質評價,隻有在下屬麵前樹立一個仁義寬厚的形象,才能更好地樹立威信,做到取信於“民”。
中國人曆來講究以德服人,下屬也希望他們的管理者會是一個寬厚仁者。樹立仁義寬厚的形象,將大大有利於管理工作的開展。這也是厚德得人心的真諦所在。管理者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培養自己的寬厚品質:⑴要努力收斂自己的壞脾氣。⑵專權獨裁不可取。⑶勇於認錯、改錯。
2.身先士卒闖難關
在困難和危險麵前,管理者身先士卒,率先垂範,才會喚起下屬的崇敬感。有的公司常見到這樣的情況:管理者在大小會議上慷慨激昂,要求職員同心協力渡過難關,但身居要職的管理者卻依然我行我素,浪費無度,公物私用。有些管理者雖然會對這種過於浪費的行為感到不好意思而有所節製,然而卻沒有太大的改變,依然濫用私權來滿足個人私欲,隱瞞實情和不公平的事時有發生,人事升遷受到賄賂左右,這種假公濟私、以公肥私的現象會嚴重地影響到管理者的威信。
大家期待的管理者,是在非常時期能夠表現得與眾不同,能夠沉著冷靜,斷然地做出決定,迅速敏捷地采取行動,挽狂瀾於既倒。隻有這樣的管理者,才能強有力地支配下屬,帶領下屬走出困境。
3.一定要尊重他人
管理者在教導下屬時與其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架子,倒不如以謙虛的態度對待下屬。如此不僅可在下屬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而且下屬受人指揮的感覺也會消失,故能以服從的心態聽下去。當然,下屬的責任感也就大為增加。他們將會認為:“領導如此看重我們,我們更應做好工作!”
以管理者的身份不恥下問,求教於下屬,如此不僅顯示出你的虛懷若穀,同時也可表現你對下屬的信任和尊重。例如問精通園藝者:“院子裏虎耳草的葉子為什麼一年比一年小?”或問喜歡觀測天象者:“我兒子問我行星與恒星的差異,我該如何解釋才能讓他明白?”如此一來,對方自然會因為你的詢問求教而津津樂道,即使下屬本身並沒有該方麵充分的專業知識,也必會竭盡所能地向你講解傳授。
4.公平無私心地寬
每個公司的管理者在自己的崗位上,都希望標榜自己對下屬公平、公正、無私。如果現在你手中有一件非常輕鬆的工作,它隻需要花費一點時間和精力,便會立即產生明顯的效果,而且這件工作深受公司上下的矚目,若圓滿完成了任務,還有機會和公司最上層領導見麵,得到特別的表彰,此時,你應當選擇哪一位員工去完成任務,還是親自去解決問題呢?
此時作決定的要訣是無私、公平,不可考慮自己的利益所在,絕對不可以因為工作輕鬆又可獲得利益,便想掠奪過來,企圖“自己做”,因為你的企圖很容易被下屬看穿。
領導者要學會修身正己,用自己的行為為下屬樹立榜樣,用自己的言行來感化和帶動下屬,做到公平、無私,才能真正在單位揚威,才能使自己樹立崇高的威信。
2.嚴於自律,追求高尚
員工更多的時候是為領導的道德品質所感動,進而產生無條件地服從與信賴行為。因此,管理者必須通過自己高尚的品德來吸引下屬。管理者要想有高尚的品德,必須要學會自律,把自律、自省、修己等看作是做人、做事與教育幫助別人的基礎和根本。
自律,就是領導者對各種規章製度的自覺認知,是在沒有外在監督下的一種自覺主動行為。一個普通人要想堅持自己的夢想,就要嚴格地要求自己,作為一個領導者更是如此,唯有律己才能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