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數人的意見是正確的,這是人們的從眾心理產生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人們一般都不願意被別人看成越軌者。因為人要順利地生活和工作,必須依賴於他人,依賴於群體,如果異於群體大多數人的意誌就會受到群體壓力,進而受到群體的排斥。為了避免這種煩惱和不悅,人們在一些小問題上能委曲求全就委曲求全,由此導致從眾行為。在我國20世紀六、七十年代,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崇尚”簡樸的裝束,普遍穿藍製服、黃軍裝,有些人雖然喜歡穿戴有個性的服飾,但是總因有“生活作風”之嫌,心裏惴惴不安。

很顯然,這就是說,當我們產生不願越軌的從眾心理時,應盡可能冷靜、慎重地權衡一下,從眾之後其後果是利大還是弊大。如果是弊大,那就應當敢於堅持自己的意見。

對秘密要三緘其口

周波是光華唱片公司的業務員,他因工作認真、勤於思考、業績良好被公司確定為中層後備幹部候選人。隻因他無意間透露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秘密而被競爭對手擊敗,終未被重用。

周波和同事張忠私交甚好,常在一起喝酒聊天。一個周末,他備了一些酒菜約了張忠在宿舍裏共飲。倆人酒越喝越多,話越說越多。酒已微醉的周波向張忠說了一件他對任何人都沒有說過的事。“我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有一段時間沒事幹,心情特別不好。有一次和幾個哥們喝了些酒,回家時看見路邊停著一輛摩托車。一見四周無人,一個朋友撬開鎖,由我把車給開走了。後來,那朋友盜竊時被逮住,送到了派出所,供出了我。結果我被判了刑。刑滿後我四處找工作,處處沒人要。沒辦法,經朋友介紹我才來到廈門。不管咋說,現在咱得珍惜,得給公司好好幹。”

周波在廈門三年後,公司根據他的表現和業績,把他和周波確定為業務部副經理候選人。總經理找他談話時,他表示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負領導的厚望。

誰知道,沒過兩天,公司人事部突然宣布張忠為業務部副經理,周波調出業務部另行安排工作崗位。

事後,周波才從人事部了解到是張忠從中搗的鬼。原來,在候選人名單確定後,張忠便到總經理辦公室,向總經理談了周波曾被判刑坐牢的事。不難想象,一個曾經犯過法的人,老板怎麼會重用呢?盡管你現在表現得不錯,可曆史上那個汙點是怎麼也不會擦洗幹淨的。知道真相後,周波又氣又恨又無奈,隻得接受調遣。去了別的不怎麼重要的部門任職。

所以,既然秘密是自己的,無論如何也不能對同事講。你不講,保住屬於自己的隱私,沒有什麼壞處;如果你講給了別人,情況就不一樣了,說不定什麼時候別人會以此為把柄攻擊你,使你有口難言。

俗話說: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亂邦。所以老於世故的人,對人總是唯唯諾諾,可以不開口的,就盡可能做到三緘其口。

在現實中,正人君子有之,小人同樣有之;既有坦途,也有暗礁。在複雜的環境下,不注意說話的內容、分寸、方式和對象,往往容易招惹是非,授人以柄,甚至禍從口出。人隻有安身立命,適應環境,才能改造環境,順利地走上成功之道。因此,說話小心些,為人謹慎些,使自己置身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人生的主動權,無疑是有益的。況且,一個毫無城府、喋喋不休的人,會顯得淺薄俗氣、缺乏涵養而不受歡迎。

隨便說話的害處是非常多的。比如某君有不可告人的隱私,你說話時偏偏在無意中說到他的隱私,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他會認為你是有意跟他過不去,從此對你恨之入骨。他做的事,別有用心,極力掩飾不使人知,如果被你知道了,必然對你非常不利。如果你與對方非常熟悉,絕對不能向他表明,你絕不泄密,那將會自找麻煩。唯一可行的辦法,隻有假裝不知,若無其事。他有陰謀詭計,你卻參與其事,代為決策,幫他執行,從樂觀的方麵來說,你是他的心腹,而從悲觀的方麵來說,你是他的心腹之患。你雖然謹守秘密,從來不提及這件事,不料另有人識破機關,對外宣告,那麼你無法逃掉泄密的嫌疑。你隻有多多親近他,表示自己並無二心,同時設法偵察泄露這個秘密的人。萬一對方對你並不十分信任,你卻極力討好他,為其出謀劃策,假如他采用你的話,而試行的結果並不好,一定會疑心你在有意捉弄他,使他上當。即使試行結果很好,他對你也未必增加好感,認為你隻是偶然發現,不能算你的功勞,所以,你在這個時候還是不說話為好。

你有得意的事,就該與得意的人談;你有失意的事,就該和失意的人談。說話時一定要掌握好時機和火候,不然的話,一定會碰一鼻子灰,不但目的達不到,而遭冷遇、受申斥也是意料中的事。有些小人,巧妙地利用了別人在說話時機、場合上的失誤,拿他人當槍使,以達到損人利己的目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一些壓在心裏不願為人知的事情。同事之間,哪怕感情不錯,也不要隨便把你的事情、秘密告訴對方,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你的秘密可能是私事,也可能與公司的事有關。如果你無意之中說給了同事,很快,這些秘密就不再是秘密了,它會成為公司上下人人皆知的故事。這樣,對你極為不利,至少會讓同事多多少少對你產生一點“疑問”,而對你的形象造成傷害。

此外,你的秘密,一旦告訴的是一個別有用心的人,他雖然不可能在公司進行傳播,但在關鍵時刻,他會拿出你的秘密作為武器回擊你,使你在競爭中失敗。

不要被異性吸的暈頭轉向

心理學專家對人的異性度研究結果表明,男性對女性的認識度高,更富有創造力;女性對男性的認識度高,智商也高。因為,一個常與異性交往的人會經常受到異性思維的啟發,在異性身上學到自己可能缺乏的東西。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大多數人結婚後總比婚前成熟得多。那是因為結婚意味著與異性有了一種親密的關係,彼此朝夕相處中,隨著了解深入,無意之中會受到對方的影響,從而使自己的思路得以開闊、寬容度得以提高;同時也學會突破自我,變得豐富起來。

生活中有人認為異性之間隻有愛情、沒有友誼的觀點是錯誤的。異性之間提倡進步、發展和無傷害的道德原則,努力做到男女交往不傷害公眾的情緒,不傷害他人的家庭,不傷害身心健康,不傷害隱私權,不應把自己的幸福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婚外與異性交往要把握好尺度。異性朋友之間,不能過於親昵。因為不但要考慮婚姻中另一方的感受,也要尊重夫妻間的感情,夫妻間的信任和理解是最寶貴的,不可破壞。

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社會交往的增多,人們對精神需求增大了,男女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多,把握好男女交往的“度”,充分發揮異性朋友的正麵效應,提倡男女交往的寬鬆和寬容,是未來人際關係發展的一個新氣象。

那麼,婚後怎樣與異性交往呢?異性交往是人際交往中最敏感,也是最微妙的一種交往,婚後的異性交往尤其如此。結婚了,你還能坦然接受異性的邀約嗎?又該如何對待呢?

張芳已婚,在一家貿易公司擔任銷售工作,經常會收到來自異性的邀請,她一般根據需要,坦然接受,並通知丈夫到時候接她,其丈夫表示理解,夫妻關係和諧。小美,性格活潑、開朗,和異性一起出去是她經常性的休閑方式,有時候是和丈夫一起,有時候自己去。她認為,優秀的男人誰都會喜歡,但是丈夫隻有一個。兩人對彼此的朋友都熟悉,保護婚姻是他們的底線。

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我們要工作、生活、娛樂、建立自己的社會支持係統,就不可能不與人交往。無論你是否結婚,異性間的交往都存在著,發展著。

與異性交往應注意些什麼?在與異性交往時,有的人拘束、畏縮,有的人又過分熱情,顯得輕浮不莊重。

怎樣行事才能在異性心目中留下良好印象?

(1)講信用,守時間。說辦到的事一定要辦到,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即使礙於麵子不宜當麵拒絕,話裏也要留下有可能辦不到的餘地。

(2)對別人的話不要過分敏感。有些話對方出於無心,你過分敏感了,就顯得多疑褊狹。有些事不必太認真,小事“糊塗”有時反比不糊塗好。

(3)待人要不卑不亢。不卑,就是不卑躬屈膝,討好巴結,低三下四,這是有損人格尊嚴的;不亢,就是不傲慢自大,似乎自己總比別人高一等,這會引起別人的反感。

(4)言談舉止要文明禮貌,不要大聲喧嘩,靠聲音壓倒別人往往是缺乏修養的表現。當然說話過分小聲又顯得畏縮,缺乏自信心。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談話,也不要在聽別人講話時心不在焉。自己心裏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不要誇大其詞,也不要拐彎抹角,更不要矯揉造作。

(5)衣著要整潔大方,同自己的身份相符,不要濃妝豔抹,也不要穿奇裝異服,那樣容易給人以虛浮輕薄之感。對異性的魅力並不表現在外表上,而是由內在的修養和品性決定的。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而且,我們絕大多數人也都能夠真切地關愛自己的父母。如果你想負起為人子女的這份責任,想讓父母知道你是在用心愛著他們、關心他們,每一個成年的子女,在父母年老的時候,都會盡自己所能,為父母創造好的物質生活條件,讓父母吃好、穿好、住好。但卻由於自己的繁忙,或者因為自己的大意,而忘記了父母還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們更需要的是兒女的關心而不僅僅是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