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難免會麵臨或多或少的問題。當這些問題發生的時候,你會需要一些心理慰藉,但你是否發現其實在這些問題當中都隱藏著一些心理學知識,而你如果把它們運用到工作中的時候,你會發現,工作可能會輕鬆很多。

抱怨等於慢性自殺

在多數情況下,當你責難、怒吼的時候,你的聽眾或許隻是一艘空船。那個一再惹怒你的人,決不會因為你的斥責而改變他的航向。

在美國,曾經有一位軍官接到命令,要他前往靠近沙漠的地方駐防。那裏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這位軍官不想讓自己新婚的妻子跟隨他一起去吃苦:但是妻子決意要跟他一起去。他們在靠近印第安人村落的地方找了

一間棲身的小木屋,這裏白天酷熱難耐,風一年到頭吹個不停。更要命的割是旁邊住的部落是不懂英語的印第安人,雙方根本無法交流。日子一長,這位軍官的妻子覺得極其無聊。一次,趁丈夫外出,她給母親寫了信,訴說苦處,並說自己一定要回家,堅決不會待在這個地方了。

母親很快就回信了,意味深長地告訴女兒:有兩個囚犯從獄中望向窗外,一個看到的是泥巴,一個看到的是星星。”寂寞的新娘並不是真想撇下自己的丈夫,想了想,便對自己說:“那我就去尋找星星吧。”從此她改變了以往的生活方式,走出屋外,與周圍的印第安人交朋友,並請他們教她怎樣織東西和製陶。開始印第安人對她並不友好,但一段時間過後他們發現她待人和善,他們便開始對她以誠相待。她因此迷上了印第安文化,不僅如此,她還開始研究沙漠,最後成了一名沙漠專家,寫了一本關於於沙漠的專注。

工作中也是如此,與其抱怨,不如去尋找自己的“星星”吧,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看成泥巴,這樣會讓自己陷入職場的泥潭。

史蒂芬是一家汽車修理廠的修理工,從進廠的第一天起,他就開始喋喋不休地抱怨,什麼“修理這活太髒了,瞧瞧我身上弄的”,什麼“真累呀,我簡直討厭死這份工作了”……每天,史蒂芬都是在抱怨和不滿的情緒中度過。他認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隸一樣賣苦力。因此,史蒂芬每時每刻都竊視著師傅的眼神與行動,稍有空隙,他便偷懶耍滑,應付手中的工作。

轉眼幾年過去了,當時與史蒂芬一同進廠的三個工友,各自憑著精湛的手藝,或另謀高就,或被公司送進大學進修,獨有他,仍舊在抱怨聲中做他討厭的修理工。

在職場中,如果你是真有才能,總有一天會被老板發現的,即使老板不能發現,你也可以通過一些有用的機會去充分地展示自己。一味地抱怨,並不能讓你得到利益或好處,相反,它會讓你失去很多機會,甚至是丟掉工作。

如果你受雇於某個公司,就發誓對工作竭盡全力、主動負責吧!隻要你依然還是整體中的一員,就不要譴責它,不要傷害它,否則你隻會詆毀你的公司,同時也斷送了自己的前程。如果你對公司、對工作有滿腹的牢騷無從宣泄時,作個選擇吧。一是選擇離開,到公司的門外去宣泄,當你選擇留在這裏的時候,就應該做到在其位謀其政,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的工作上來,為更好地完成工作而努力。

如果你想改變不被老板賞識的現狀,獲得提升的機會,抱怨是無濟於事的。你必須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明確自己在工作中應負的責任,你必須努力。隻有這樣,你才能達到改善的目的,享受到成功的果實。

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在現實工作中,有太多人雖然受過很好的教育,並且才華橫溢,但在公司裏卻長期得不到提升,主要是因為他們不願意自我反省,總是懷疑環境,對工作抱怨不休。還有不少人自命清高、眼高手低。他們動輒感到被老板盤剝、替別人賣命、打工,是別人賺錢的工具,因而在思想上產生了嚴重的抵觸情緒,聰明才智沒有用來思考如何十全十美做好上級交給的工作,而是整日抱怨。把大好的光陰和大把精力,在抱怨中白白浪費掉了。如果那些一天到晚想著如何抱怨工作的人,能將這些精力及創意的一半,用到工作上,他們就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有些工作隻從表麵看,也許索然無味,一旦深入其中,你就會認識到其不同凡響的意義一當你從工作的平凡表象中,洞悉其中不平凡的本質後,你就會從抱怨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無聊厭煩的感覺也自然煙消雲散。

細節決定成敗

“一滴水,可以折射整個太陽。”事實上,許多看來十分巨大的事情都是由微不足道的“小事”組成的。日常工作更是如此,看似繁瑣、不足掛齒的小事情比比皆是,一旦你對這些小事情輕視怠慢、敷衍了事,很可能最後的結果是“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美國標準石油公司曾經有一位小職員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館的時候,總是在自己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字樣,在書信及收據上也不例外,簽了名,就一定寫上那幾個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沒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後說:“竟有職員如此努力宣揚公司的聲譽,我要見見他。”於是邀請阿基勃特共進晚餐。

後來,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亍第二任董事長。

“這麼小的一件事,誰做不到啊!”這是很多身在職場的人都存在的一種心態。但是事情的結果是,一件在所有人看來都很小的事情,到最後卻沒有幾個人能夠堅持做好。柏拉圖和阿基勃特就是認真做好“小事”的典範,結果他們取得了他人所沒有取得的成功。

在工作中,無論是任何一個人,他們都有著自己的職責範圍。有些人負責一些比較重要且引人矚目的工作,也有些人負責一些不被重視的瑣事。假如說,你負責那些項目,恰好就是經常被人們忽略的瑣事,你可能就會非常容易感到沮喪。而沮喪的情緒,可能就會讓你忽視自己的職責,如此一來就會很容易出錯,而一旦出錯自己的信心便會受到打擊:“我這是怎麼啦,連這麼不起眼的小事情都幹不好!”

時裝大師皮爾?卡丹曾經說過:“真正的裝扮就在於你的內在美。越是不引人矚目的地方,越是要注意,這才是最懂得裝扮的人。因為隻有美麗而貼身的內衣,才能將外表的華麗裝扮更好地表現出來。”將皮爾?卡丹的裝扮理論運用在工作上,也是一樣的富有哲理,越是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就愈要好好表現,這才是成功的關鍵所在。

很多事實證明,事業上的成功源於“細”,阿基米德從洗澡水溢出澡盆這一細節得到靈感,發現了浮力定律;牛頓從蘋果由樹上掉下這一細節得到啟示,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豐田汽車把精細化的生產管理落實到細節之中,創造了輝煌的業績;海爾公司始終堅持“精細化、零缺陷”的經營理念,使一個虧損的企業發展成為世界家電品牌……

責任不分大小,每一個員工都有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也是每一個與公司利益相關的人必須做到的。每一個員工在所執行的職責內,都應該認真做到,避免工作中小錯誤的產生。客戶的事再小,也與客戶是否對公司100%滿意這種完美結局,緊緊地聯係在一起。所以,要對自己強調:“我們1%的失誤,對客戶而言,就是100%的損失。”每個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員工重視他們的任何一件小事,因為任何一個小的疏忽,都會造成客戶的不滿,甚至可能產生十分嚴重的後果。因此,客戶的每件小事都是大事,隻有把每一件小事做到位,大事也才會隨之完整。

一個成功的員工,往往會把自己的優秀體現在一個個細節中,他們會對每一個細節都精益求精,不允許出半點錯誤。隻有那樣,才能夠給顧客帶來一種體貼入微的舒心感。而他的成功,也往往是從重視這一個個細節中獲得的。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他精辟地指出了,若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簡單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對大部分人來說,工作都是由無數小事構成的。士兵所做的工作,就是每天的隊列訓練、戰術操練、巡邏以及擦拭槍械;飯店服務員每日的工作就是對客人微笑、回答客人提出的問題、打掃房間以及整理床單。而我們每日所做的或許就是接聽電話、整理報表和繪製圖紙。當我們在工作中犯了錯誤,也許都是非常小的錯誤,就不會太在意,甚至有些錯誤完全會被忽略掉。因此,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去主動的承認自己的錯誤,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有時候我們心裏往往會這麼想,要是自己犯了嚴重的錯誤,肯定會承認的,這麼小的一點錯誤就不用那麼認真了吧。如果是這樣,那絕對是大錯特錯。如果你了解那些成功的人,你就會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工作中沒有小錯。

哈爾?尼達姆是一名裁縫,他學成了手藝之後,就離開了師父,自己開了一家製衣店。他不僅手工活做得好,而且價格也很便宜,周圍的人都願意去他的店裏做衣服,因此他天天都很忙。有一次,一位老太太去他那裏定做了一套禮服,他做完以後才發現,袖子比老太太定做的長了半寸。老太太馬上就會來拿這套禮服了,已經沒有再修改禮服的時間了。沒過多長時間,老太太來到了店裏。她穿上了禮服,在鏡子前轉來轉去,對尼達姆的手藝非常地讚賞。

當她要付錢的時候,尼達姆說:“太太,我不能收您的錢。非常抱歉,我將您禮服的袖子做長了半寸。要是您能再給我一點時間,我會將它修改好的。”老太太即刻就要穿著禮服去參加一個晚會,因此根本就沒有時間再進行修改了。老太太表示,自己非常滿意這套禮服,就要付錢離開。雖然她不在乎那半寸,可尼達姆無論如何都不肯收老太太的錢。正是哈爾?尼達姆這種敢於承認錯誤、勇於承擔責任的工作態度,讓他後來成了一位世界聞名的高級服裝設計大師。

哈爾?尼達姆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就在於他從不因為錯誤小而不當回事,相反,他總是認真地對待每一個小錯誤,不放過任何能將事情做得盡善盡美的機會。

在現代社會中,有很多眼高手低的年輕人,不願意腳踏實地地工作。即使他們在工作中出現了一些小的問題,也不願意去深究,總是抱著得過且過、無所謂的態度。長此以往,當出現大的錯誤時,他們便會習慣性地推卸責任。試想,這種人會在事業上還會獲得成功嗎?

國王理查三世和他的對手裏奇蒙德伯爵亨利要決一死戰了,這場戰鬥將決定誰統治英國。

戰鬥進行的當天早上,理查派了一個馬夫去備好自己最喜歡的戰馬。

“快點給它釘掌,”馬夫對鐵匠說,“國王希望騎著它打頭陣。”

“你得等等,”鐵匠回答,“我前幾天給國王全軍的馬都釘了掌,現在我得找點兒鐵片來。”

“我等不及了。”馬夫不耐煩地叫道,“國王的敵人正在推進,我們必須在戰場上迎擊敵兵,有什麼你就用什麼吧。”

鐵匠埋頭幹活,從一根鐵條上弄下四個馬掌,把它們砸平、整形,固定在馬蹄上,然後開始釘釘子。釘了三個掌後,他發現沒有釘子來釘第四個掌了。

“我需要一兩個釘子,”他說,“得需要點兒時間砸出兩個。”

“我告訴過你等不及了,”馬夫急切地說,“我聽見軍號了,你能不能湊合?”

“我能把馬掌釘上,但是不能像其他幾個那麼牢實。”

“能不能掛住?”馬夫問。

“應該能,”鐵匠回答,“但我沒把握。”

“好吧,就這樣,”馬夫叫道,“快點,要不然國王會怪罪到咱們倆頭上的。”

兩軍開始交戰了,理查國王衝鋒陷陣,鞭策士兵迎戰敵人。“衝啊,衝啊!”他喊著,率領部隊衝向敵陣。遠遠地,他看見戰場另一頭幾個自己的士兵退卻了。如果別人看見他們這樣,也會後退的,所以理查策馬揚鞭衝向那個缺口,召喚士兵調頭戰鬥。

他還沒走到一半,一隻馬掌掉了,戰馬跌翻在地,理查也被掀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