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性乾認為自己還沒有修改南懷瑾文章的資格,但他記起大學裏一位老師的話:“任何人的文章都是可以修改的。”於是他就鼓起勇氣,在那份傳真裏,雞蛋裏挑骨頭,對兩三個地方作了點小小的改動。比如,他把原電文中一句“富有更容易使人墮落造孽”改為“富有如失去理想,更容易使人墮落造孽”,因為他認為原文的語氣說得重了一點,不大能令人信服。從整個社會的發展趨勢來看,是要走向富有的,這也是大家辛苦追求的;而且,南懷瑾身邊的許多學生也都是富有之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億萬富翁皆有之,這些人跟他學神學佛,雖然沒有成仙成佛,但他們也並沒有因為富有而造成精神上的墮落,故而改之。傳真發回去後,南懷瑾連聲說“改得好”。
那時,練性乾同南懷瑾還沒有見過麵,便認為這句話是南懷瑾的客氣之語,是對他的鼓勵。其實不然,南懷瑾確實是虛心向他求教的。
中國古代有“一字師”,南懷瑾先生也為自己找了個“一句師”,而且這位老師還是比他年輕、比他資曆淺、學問不及他的人。作為一位著作等身、名滿天下、的大師級人物,卻能夠真心誠意地為一篇電文,向不如他的人請教,並且最終接納了對方的一句話改動,是很不容易的。這正是他用行動,為自己所說的“學無常師”作出的最佳詮釋。
學無常師,多方求教,方能成大事。
比如伊尹未發跡前,不過是有莘國君的奴隸,地位十分低賤,誰都不會認為他有學問。但他確實很有學問。可惜有莘國君不識其才,看他燒得一手好飯菜,便讓他當了廚師。伊尹十分注意學習,常借迎來送往、招待賓客之機,從賓客們口中了解天下大事。
有一次,商湯王的左相仲虺因公事從有莘國過境,逗留數日。伊尹便借招待他的機會,多次與他接觸。交談中,仲虺發現伊尹是個難得的人才,回國後,便將伊尹的詳情稟告了商湯,並借商與有莘國結親之機,要求讓伊尹作為陪嫁奴隸。這樣,伊尹就來到商湯家中。但商湯認為一個奴隸不可能有多大本領,仍讓他去當廚師。伊尹常乘機接近商湯,利用烹調作比喻向商湯陳說政治見解,先後達七十次,商湯均不為所動。
一天,伊尹故意將幾樣菜蔬或做得淡而無味,或做得鹹不入口,一同獻給商湯。商湯大為不滿,立刻召伊尹前來問話。伊尹對商湯說:“大王,燒菜既不能過鹹,也不能太淡。過鹹則難於下咽,過淡則無滋味。治理國家也是同樣的道理啊!既不能操之過急,急則生亂;又不能鬆弛懈怠,懈怠必然國事荒疏。”
伊尹停頓了一下,見商湯聽得聚精會神,便繼續說:“如今,夏王桀荒淫無度,昏庸暴虐,民心盡失,天下紛亂,黎民百姓飽受其苦,恨之入骨。而大王您以仁德治國,伸張正義,取信於民,已是眾望所歸,為當今天下唯一賢明的君主。您何不適時起兵,伐夏救國,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成就驚天動地的偉業呢”隨後,伊尹詳盡分析了天下大勢,論述了消滅夏朝的具體步驟和策略。
商湯這才發現伊尹是個傑出人才,當即宣布解除他的奴隸身份,並任命他為右相,與仲虺一同輔佐朝政,共同籌劃滅夏大計,終於大功告成。
伊尹的事例說明,一個人有沒有學問,不能看他的身份,不能看他的財勢,不能看他的學曆。有的人瞧不起地位低的人,認為向地位低的人請教有失身份。其實,在生活中,像伊尹這樣的人很多,其中多數人未能立業揚名,但不等於他們的學問沒有價值。我們看見的某個廚師,說不定他是一個尚未發跡的伊尹呢!我們看見的某個老釣翁,說不定他是一個尚未發跡的薑子牙呢!我們看見的某個小商人,說不定他是一個尚未發跡的寧戚(齊桓公的大臣)呢!向伊尹、薑子牙、寧戚們求教,怎麼會有失身份呢
即使對方不是伊尹、薑子牙或寧戚,不過是一個很普通的人,但隻要他有一技之長,也值得我們請教。如此積少成多,必成十分學問。
任何學問的源頭都在生活中。農夫農婦、販夫走卒都是生活中人,他們的頭腦中裝滿了從生活中得來的好經驗,學者們就是將他們的經驗加以提煉,才形成了好的理論。生活中有些人雖然沒有提煉經驗的能力,但並不等於說他們腦袋裏的東西沒有價值。好比金礦石,提煉後價值更高,但在提煉之前,其價值仍在,值得我們去提煉。孔子所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並不是故作謙虛,而是認識到了從別人的頭腦中找金礦的價值。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南懷瑾先生用行動豐富了這句話的意思,即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老師,在某一個或幾個方麵必定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比自己強的固然是老師,不如自己的也可以成為老師,因為看到其不足之處,自己就會反省。隻有學無常師,方能集眾人之長。在生活中,工作中,你不妨向你身邊的人學習。這些人可以是你的上司、同事、客戶,也可以是你的朋友,甚至是你自己。
(1)向上司學習
把上司當做老師,向他學習,不是因為他是上司,而是因為他優秀。他之所以能夠成為上司,一定有許多你不具備的特質。如果你能隨時隨地向他學習,那麼你做事會更盡心盡力。你會像你的上司一樣思考,像他一樣行動。當你真心地向上司學習,你就會主動去考慮部門的成長與未來;你會感覺到公司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你知道什麼是自己應該做的,而什麼是自己不應該做的。因此,向上司學習是提高自己能力最快和最主要的方式。
(2)向同事學習
向同事學習是進步最快、最省錢的方式,因為你可以在工作的同時,現學現用而又不必交學費。你可以向他學一門職業技能,所謂“藝多不壓身”,職場上的學習首先還是技能學習。你也可以向他學一種工作風格,比如辦事高效、有條理、細心、果斷等等。你還可以向他學習某種愛好,不但能給枯燥的工作增加一些樂趣,還能加深雙方的關係。
(3)向朋友學習
據說,美國的思想家、文學家愛默生跟朋友見麵,總是問這麼一個問題:“自從我們上次見麵,你又搞清楚了什麼”別小看這句簡單的問話,其實包含了許多學習的大道理。向朋友學習,無疑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每個朋友身上總有你所不具備盼長處,那麼,你不妨將你們之間每一次的聊天、每一次的見麵、每一次的娛樂都當做學習的好機會。另外,從性格趣味相近的朋友身上,你多多少少會看到自己的一些影子。那麼,不妨以朋友為鏡,發現並發揮自己的優點,發現並改正自己的缺點。從現在起,每次與朋友見麵或打電話時,不妨模仿愛默生,問他一句:“最近,你又學到了什麼”
(4)向低位者學習
在生活中,還有一些人,雖然身處低位,無位無錢無名,卻具有智慧,並且善於總結經驗。也就是說,他們具有將金礦提煉成金塊、打造成金器的能力,隻不過沒有人發現他們的才能,所以一直默默無聞。向這樣的人請教,也許比在大學裏讀幾年書還要有價值。因為何學問,都不是平白無故地長在學者腦袋裏,必有源頭。它的源頭在哪裏在生活中。農夫農婦、販夫走卒的頭腦中裝滿了從生活中得來的好經驗,學者們就是根據他們的經驗加以提煉,才形成了好的理論。他們雖然沒有提煉能力,並不等於他們腦袋裏的東西沒有價值。好比金礦石,提煉後價值更高,沒有提煉之前,其價值仍在。
(5)向自己學習
向自己學習不是自尊自大,而是向自己過去的經曆學習。世上所有的經驗,都是由“事情”積累而來的。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每經曆一件事情,都是給你提供了一次極好的直接學習的機會。如果能夠充分利用這些機會,那麼你的知識和技能必然會不斷地增加。事事皆有學問,而萬物皆可學習。隻要你明白了這一點,就會在麵對事情的時候,有意識地從這些事中學習知識與技能,從而增長你的經驗和智慧。對自己經曆的事情,多做總結和思考,你會發現經曆也是很好的老師。
生活中,你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這樣,不管你走到哪裏,隨處都可以成為你的課堂。在這個“課堂”裏,你隨時都扮演著學生的角色。到那時,你自然就會拋開“我很忙,沒時間學習”的借口,因為你無時無刻都處在學習之中。
南懷瑾先生為什麼能成為一代國學大師這與他學無常師多方求教不無關係。年輕時,為求得真知,不知遍訪了多少高僧,吃了多少苦,加上他天資聰慧,勤思考,才有了今天這樣令人矚目的成就,如若不然,還有那麼多文章麵世嗎所以說聖人無常師,要想學到真正的知識必須多方求教,博采眾長。對任何一個期待事業有成的人來說,僅憑從某個名師那裏學到的一點有限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多方求教,方能“集眾美於一爐”,練成一鳴驚人的絕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