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環球電訊更是如此,李嘉誠甚至沒有動用其他電信資產,於2002年1月提出第一個開價,隨即收回,之後卷土重來,以低於前次2/3的價格成交,贏得了巨額收益。

【李嘉誠成功啟示】

我們的周圍也有許多白手起家、迅速致富的人和例子。但是當自己真正做起來時就要巧妙地拿捏分寸,充分運用智慧與技巧,一舉成功。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而能否成功則要看你的智慧、技巧的運用。

賺錢要賺在明處,更要賺得合法

【李嘉誠語錄】

精明的商家可以將商業意識滲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去,甚至是一舉手一投足。充滿商業細胞的商人,賺錢可以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智慧闡述】

在一個商業社會,錢當然是賺得越多越好,但是賺錢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合法合理的錢應該賺,甚至可以賺到每一分應得的利潤,但是絕對不能違反原則、傷天害理。如果為了賺錢而不擇手段,前景也將是黯淡不明的。李嘉誠就曾莊嚴地講道:“我的金錢,我賺的每一毛錢都可以公開,就是說,不是不明不白賺來的錢。”這就是李嘉誠生意經中首先做出的選擇。

李嘉誠認為,金錢的多寡並非衡量一個人價值的唯一標準。能像李嘉誠這樣完完全全清清白白賺錢的人,在商界中堪為楷模。李嘉誠創造了一個神話,他的不凡業績,將載入中國和世界的經濟發展史冊。

李嘉誠在與汕大師生談及經營戰略時說:“在一個商業社會,錢當然是賺得越多越好,自由的事業,非常吸引人,前景好得不得了,法律也準許,這個事業可以做。但是就算這樣的事業,如果帶有疑問在我心裏,我情願犧牲。有個國家的總理給了我一個賭場的牌照,這是配合他整個旅遊區的牌照。我公司的經理知道我不喜歡賭場的事,就提了一個建議,說這個是無本生意,又肯定有錢賺,可以先將這個牌照租給其他外國人經營,租金一億五千萬美金。我看過後馬上寫了‘放棄’二字,絕對不可以經營這個事。”

“還有軍火,有人勸我:‘這不是槍,這是一個新的武器。’大概隻有這麼大吧(比劃),但是放在這裏的話,一平方公裏所有的人都動不了了,這最新的我也不要。這個國家的總理到香港來,他說:‘整隊兵跟著我向我要牌照,我給你,因為你有發展在這裏,你為什麼不要?,我的經營理念是:可以賺的錢應該賺,不過要合理合法。可以賺足夠多的錢,可以想辦法賺到最後一分錢,但是不能傷天害理。”

李嘉誠談及的賭場牌照的事情是這樣的,李嘉誠在巴拿馬國投資,擁有集裝箱碼頭、飛機場、旅館、高爾夫球場以及大片土地,成為當地最大的海外投資商,巴拿馬政府為表示感謝,拿出很多商人求之不得,一定可以賺大錢的賭場牌照,作為酬謝的禮物。麵對送上門的錢財,李嘉誠卻婉言謝絕,他說:我對自己有個約束,並非所有賺錢的生意都做的。

巴拿馬總理找到李嘉誠,說:“你這麼大的投資,我一定要給你,你有三家旅館,隨便你放在哪一家都可以。”盛情難卻之下,李嘉誠做出妥協,決定不接受賭場牌照,但是在旅館外麵另外建獨立的房子,給第三者經營,並且由第三者直接跟政府洽談條件。李嘉誠的公司隻賺取租金,李嘉誠說:“旅館的客人要去那兒我不管,但我的旅館裏,絕對不開設賭場。”

對不少人來說,這種送上門的錢當然要賺,而且要大賺。但李嘉誠卻說:“這是我的原則,原則必須堅持。”“絕不同意為了成功而不擇手段,刻薄成家,理無久享”,這就是李嘉誠的原則。所以,在公司的一次重要會議上,李嘉誠讓人記下這樣一句話,公司經營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民間有一句俗語:“喝涼酒,拿髒錢,早晚是病。”很多企業的管理者由於太想成功,往往去從事一些肮髒的行業,做一些黑暗的勾當。這些企業在某一階段看起來發展速度很快,但很難長久,來得快,去得也快。賺取既不合理也不合法的錢通常需要靠特定的環境和渠道,依賴性很強,一旦某個環節失靈,就可能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

美國人德羅裏安曾經是聞名世界的“跑車大王”。但他需求無度、奢侈浪費,而且一心尋歡,在生意上隻花很少的心思,對市場調查工作做得不夠,以至屢屢決策失誤,造成汽車大批積壓,公司開始出現虧損。但他不去積極尋求應變之策,卻動起了歪腦筋,他決定鋌而走險,從牟利甚高的毒品買賣上尋找出路,以挽救瀕臨破產的公司。

德羅裏安將自己的打算告訴一個叫CL的朋友,並表示希望從中獲取5000萬美元的純利,但他沒有料到,CL是聯邦調查局掃毒部門的一個合作者。在CL的安排下,德羅裏安與聯邦調查局正在通緝的大毒販赫特烈會麵,兩人訂下了詳細的運毒計劃。一個月後,當德羅裏安登上飛機飛往洛杉磯時,被三名張網以待的聯邦調查員逮捕。

德羅裏安被捕的消息震驚了西方商界,在德羅裏安汽車公司內部更引起了巨大的震蕩。不久後,這家公司即宣告破產。德羅裏安的利令智昏,終於葬送了自己一生的事業。

任何經營者都懂得,也都明白,經商的目的就是賺錢,但賺錢要賺在明處,賺得合理合法,須知,不正當的經營即使能發一時不義之財,但求富不仁,最終還是逃脫不了失敗的結局。每個人都必須謹記賺錢要合理合法的道理,這是在商海中屢試不敗的首要條件。

【李嘉誠成功啟示】

無論是富貴還是貧賤,無論是倉促之間還是顛沛流離之時,都絕不能違背這個基礎和原則。麵對激烈的競爭,弱肉強食,爾虞我詐,隻要能達到目的,甚至不擇一切手段。用孟子的話來說,還是那句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放棄同樣是一種勝利

【李嘉誠語錄】

人生自有其沉浮,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忍受生活中屬於自己的一份悲傷,隻有這樣,你才能體會到什麼叫做成功,什麼叫做真正的幸福。

【智慧闡述】

李嘉誠一向主張善意收購,麵對複雜的商場,並不是每一次交易都能賺錢,也不是每一次目標都能實現。當他無法在善意的氛圍中收購一家公司,他寧可放棄股權,套取現金。

1987年,怡和置地公司慘淡經營,已經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外界對於財大氣粗的華商集團有意向收購置地公司的傳言四起。在這些被傳有意收購置地公司當中,像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包玉剛的環球集團、鄭裕彤的新世界發展、李兆基的恒基兆業等,也的確都是實力不容小覷的角色。

置地公司這個曾稱霸一時的集團,現在變為別家財團的刀下魚肉,被人稱做“股市狙擊手”的劉蠻雄也見機趁虛而入,想在置地的身上分得一杯羹。據說,劉蠻雄為此曾經上門拜訪怡和的當家西門?凱瑟克,提出以每股17港元的價格收購怡和公司所控25%的置地公司股權,遭到斷然拒絕。其後,又有很多富豪聞風而動,與凱瑟克家族頻繁接觸,但都沒有得到明確的答複。

其中被人們傳得最多最廣的還是以李嘉誠為首的華資財團。據說,李嘉誠也為此拜訪了西門?凱瑟克,他所提出的方案也是以每股17港元的價格收購25%的置地股權。雖然這已經比置地公司當時每股10港元左右的市價高出了很多,但是西門凱瑟克還是不滿意,並留下一句讓大家感到模棱兩可的話:“談判的大門永遠向誠心收購者敞開,關鍵是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價格。”雖然李嘉誠當時對置地公司股權的收購表示出了意願,也有跡象表明他確確實實已經開始行動,但是他始終沒有表現出太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股市投資運作中,可以說有了良好的時機就等於有了一切。那時香港股市形勢一片大好,很快便攀到曆史最高峰。李嘉誠知道這對於低價購買置地公司的股權來說並不是最好的時機,所以他一直按兵不動,靜靜地等待最佳時機到來。

1987年10月19日,扶搖直上的香港恒生指數因為受到華爾街大股災的影響,突然開始暴跌420多點,並在重新開市後繼續狂瀉1120多點。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大概就是指的當時股市憨雲密布、投資者痛苦不堪的慘狀吧!這次股市的大幅下滑令香港商界人人惶恐不安,大家都在想辦法盡最大努力恢複元氣,當然沒有更多的精力去參與其他的收購活動了。當時,置地公司的股票又下跌大約40%,凱瑟克家族的人也為此感到惶惶不安。

幸而這次股災來得突然、去得也快,1988年3月底恒生指數就開始慢慢回升。同時,銀行調整了貸款利率,房地產的經營狀況逐漸好轉,股市也漸漸恢複了繁榮和興旺。在形勢好轉的情況下,收購置地公司的傳言又再次被揚起。據一些媒體報道,李嘉誠在1988年二三月間,曾多次會晤西門凱瑟克及其高級參謀包偉世。當時股災已經結束了近半年,置地公司的股價從最低點回升後,仍然在每股8港元左右的水準徘徊,還是比股災前的水準低很多。這個時候不管誰對置地公司進行低價收購,都是一樁有利可圖的買賣。

本來對於李嘉誠來說,這已經是放手一搏的大好時機,但是事情卻突然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因為怡和公司的一千人,麵對華商的挑戰,不願意束手就擒,凱瑟克和包偉世急忙進行磋商,開始著手計劃反收購行動。

4月28日,怡和策略與其所控股的文華東方發布了一則聯合聲明:由文華東方以每股4.15港幣的價格,發行10%的新股給怡和策略,使怡和策略持有文華東方的股權比重由35%增加到41%。

這對於做好充分準備以期收購置地公司的各路英雄好漢來說,無疑是一記當頭棒喝。李嘉誠從變化的局勢中立刻看出:這雖然和置地公司沒有什麼關係,但這絕對是怡和公司對置地公司反收購的信號。怡和公司隨後還可能采取一係列的反收購措施,收購置地公司的最佳時機,可能已經不複存在了。

為了有效地防止置地公司走上文華東方的路子,5月初,李嘉誠和鄭裕彤、李兆基以及榮智健等一起決定,趁怡和公司另一波反收購行動前向怡和公司攤牌。麵對西門凱瑟克和包偉世,李嘉誠開門見山地說明了長江實業收購置地公司的誠意,並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以每股12港幣的價格,收購怡和公司所持有的置地公司25%的股權。

早已有所準備的凱瑟克毫不客氣地表達了自己否定的觀點:“不成,必須每股17港元。這是去年大股災前你鄭重其事開出的價格。李先生素以信用為重,不可出爾反爾。置地公司隻是市價下降,實際資產並未有半點損失,如何能從每股17港元降到12港元呢?”

對於凱瑟克的精明老到,李嘉誠顯得很平靜,他反問凱瑟克說:“每股17港元的價格,並不是當初雙方商談的最終價格,大家都對此表示了願意繼續談判重新議價。市價是一切價格的依據,是商場活動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目前置地公司的市價才每股8港元多一點,以每股12港元這樣高出近4元的價格收購,怎麼能算是收購價下跌?”可惜,隨後鄭裕彤咄咄逼人,對包偉世挑戰說:“既然談不攏,隻好市場上見,我們四大財團將宣布以每股12港元的價格全麵收購。”對此,包偉世強硬地表示願意奉陪到底。

至此,局勢對於李嘉誠來說已經明朗至極,收購置地公司的大好時機已經不複存在,而適時放手才是當務之要。分析此中原因,主要是怡和麵對華資財團的收購並沒有坐以待斃,如果他們真的像處理文華東方一樣對待置地公司,華商反而會處於一種被動和不利的地位。

此時,若要成功收購置地,就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李嘉誠並不是一個逞一時之能的人,在適當的時候放棄,是他投資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而選擇放棄的時機也同樣尤為重要,過早也許會失去挽回局麵的機會,過晚則會在僵持不下的時間裏消耗大量元氣。

在收購置地公司這件事情上,華英雙方最後達成妥協:1988年5月6日怡和控股、怡和策略和置地三家公司宣布停牌。隨後怡和策略宣布以每股8.95港元的價格購入長江實業、新世界發展、恒基兆業以及香港中信所持的置地股份。這樣,怡和所持的置地股份由25%左右增加到33%;同時,協定中還有一項附加條款,長江實業等華資財團在7年內除了象征性的股份外,不得再購入怡和係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

就這樣,一場數年來被炒得沸沸揚揚的置地公司收購戰終於宣告結束。很多看好華商集團的媒體對這個結果都非常失望,稱此為“一場不成功的收購”、“華商滑鐵盧”。但實際上,雖然李嘉誠等人沒有獲得最後成功的收購,但是在出賣股權後,他們仍然能獲得大約1億港幣的稅後利潤。而更重要的是,他們避免了惡意收購將會付出的巨大代價和更慘重的損失。

商場如戰場,誰勝誰敗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李嘉誠並非是神,這樣的結局對他來說再正常不過。但這其中,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放棄,卻是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

【李嘉誠成功啟示】

生活中值得我們追求的東西很多,如果一味地糾纏在那些毫無意義結果的東西上,拚命地追求本該放棄的,本該苦苦追求的卻毫不足惜的放棄,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如果說執著是一種精神,那麼放棄是一種勇氣和境界。得不到的或不該得的,就該果斷放棄。

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李嘉誠語錄】

在事業上謀求成功,沒有什麼絕對的公式,但如果能依賴某些原則的話,能將成功的希望提高許多。

【智慧闡述】

李嘉誠最擅長在投資方麵做出大動作。例如他打出海外投資的牌,可謂大手筆,自然帶來收益。

1988年,李嘉誠等以32億的驚人低價,投得溫哥華一塊比銅鑼灣還大的地皮。物業計劃全部完成,投資在百億以上,其中李嘉誠占一半股權。加拿大地廣人稀,這種地方的地產既好做,又非常不好做,至少不會像香港這樣地產巨富輩出。李澤钜推出的萬博園一期一鳴驚人,給香港傳媒炒成瓊樓玉閣。盈利怎樣,卻不見報道。

香港不少滿腹經綸的評論家,曾為超人的海外投資擊節叫好,現在紛紛反戈一擊,指責李氏的海外投資判斷失誤,過於冒進。

當年,正當李嘉誠海外投資風生水起之時,好友李兆基也挾資飛赴加拿大。他出師不利,收購煤氣公司慘遭失敗。其後,李兆基隻好扯超人衫尾,在超人立的地產項目中分得少許股權,另外買一塊小地盤聊以自慰。至於郭氏家族,年邁的郭得勝患有嚴重的心髒病,無力親赴海外,也未叫兒子進軍海外。郭氏家族在北美擁有10億港元物業,但隻是家族巨大財富

冰山之一角。

郭氏家族與李兆基都是低調人物,即使在公眾場合,也多守口如瓶。故而,人們鬧不清他們是邁不開跨國投資的路子,還是不願邁大步。他們都細心在港打理,栽下的每棵樹,都結下豐碩的果實。

和黃發展海外港口業務,由英國開始推展至歐洲德國和美洲。今日和黃在英國有3個港口,其中一個是全英最大港口貨櫃碼頭,而在全球已有80個泊位。

1999年,有消息說李嘉誠控製的和記黃埔集團,正積極接洽,準備收購蘇哈托第三兒子胡托奠所擁有的“恒布斯集裝箱轉運站”。

關於收購談判工作由和記黃埔集團旗下“和記港務公司”進行,其印尼顧問為郭英喜領導的印尼資產管理集團公司(AM-CI),已先後同胡托莫等人商談價格,可能以約1.45億美金成交。

印尼《羅盤報》報道說,恒布斯集裝箱轉運站負責管理、建設和經營的首都海港第三貨櫃碼頭遭遇經濟危機之後欠下巨大債務賬,奄奄一息,已處於破產邊緣。因此和記港務公司有意買下,以便重新整頓建設,進一步發展印尼的進出口業務。

和記黃埔集團已在l999年3月31日進軍印尼港務業,當時通過哈比比政府的國有企業部長,和記港務公司買下雅加達國際集裝箱碼頭(JICT)51%股份,實際上已控製了雅加達海港第一集裝箱碼頭和第二集裝箱碼頭的營運管理,成為李嘉誠集團繼取得巴拿馬運河營運權後,在全球控製的第17個國際集裝箱碼頭。

雅加達海港隻有3個集裝箱碼頭,如和記港務公司買下“恒布斯裝箱轉運站”(第三貨櫃碼頭)後,則等於李嘉誠的公司控製了全部集裝箱碼頭因此印尼有人以反對由外資壟斷為理由,表示拒絕和記港務進一步收購行動。有人甚至利用此事,指責身為華裔的郭英喜,進而攻擊其父郭建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