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出手時就出手,該放手時就放手
【李嘉誠語錄】
隻有對市場變化作出敏銳的反應,對未來行情做出正確的判斷,才能從容不迫地把握一次又一次稍縱即逝的商機。
【智慧闡述】
曾幾何時,以地產驕子為中堅的華資財團,打敗了老牌英資。華資大顯神威,華人揚眉吐氣。然而,還是這些地產驕子,炒地炒樓,使香港的樓價以火箭速度上升,並且雲霧山中,居高不下。據說,有一篇報道以“一將功成萬骨灰”為喻,來諷刺地產商的輝煌業績是由置業租房市民的血汗堆砌而成,擊碎了民眾對地產驕子的偶像崇拜。
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人之熙熙皆為利來,人之攘攘皆為”。也就是說,一切商人皆是為利,自然也包括李嘉誠。愛美高於1992年8月時,通過內部認購形式,向長實購入第二期(嘉湖山莊)賞湖居第四座單層數的半幢單位,估計達152個,而內部認購較公開發售價,一般便宜約5%。
除愛美高外,嘉湖山莊第二期賞湖居第三座,是另一幢以內部認購方式轉手的單位。之前該批為數2%個單位的現貨單位全幢公開推銷,20層樓以上的18層單位,買家一次認購3至4個單位才可交易(注:隻有炒家才會一次買幾個單位)。
嘉湖山莊內部認購猖獗,複式單位加80萬至100萬,普通單位加幾十萬,一個單位來到家,已有幾個人過手,賺過幾次錢,其中第一、二手“特權階級”,自然賺得最厲害……
“特權階級”炒完嘉湖山莊,又去炒海怡半島。但怎料李超人一聲令下,吩咐立即“叫停”,說嘉湖內部認購做得太張揚。海怡和下一個樓盤都要收斂。長實嫡係人馬可以內部認購,但隻能轉讓給直係親屬。
海怡花園示範單位擠得水泄不通,門口亦有地產代理商兜客,加10萬、加15萬出售內部認購單位!照此計算賣樓反映不會差。難怪好多人一向說李嘉誠最照顧炒家,近期多個樓盤中,炒家在此賺錢。
盡管這樣,香港新聞界人士認為,“與那些與公眾對著幹的地產商比,李嘉誠則算有分寸、有節製。”
1991年11月6日,新上任的財政司麥高樂,宣布增加樓宇轉讓印花稅和限製內部認購比例,以殺樓市炒風,平息民怨。
據說,李嘉誠雖知悉此事,因籌備多時,耗費相當多的財力、精力,改期不利。於是,天水圍嘉湖山莊第一期仍如期開盤。是日,炒家買家十分踴躍,排隊的長龍浩浩蕩蕩,3天內竟有3萬人登記,相當於發售的1752個單位的20多倍。
據傳媒報道:“麥高樂對此大為不滿,覺得李嘉誠明知他在當天宣布打擊炒樓措施,卻偏偏不避風頭在同日推出大樓盤,與政府‘對著幹’。麥高樂於是使出厲害的招數,11月13日由銀行監理處致函各銀行,將新舊住宅樓宇按揭貸款,由原來的八九成,降至七成。”
李嘉誠一貫謹慎從事,最忌樹大招風。這次卻不慎撞到槍口上。地產同仁,都為李嘉誠捏一把汗,原以為咄咄逼人的麥高樂會槍打出頭鳥,卻不料麥高樂一竹筒打翻一船人——地產商均挨50大板。
銀行按揭的比例,直接關係到買家與炒家首期現金的承擔,進而影響到樓市的興衰,樓價下滑,地產商與代理商都要栽進去。
李嘉誠毫不示弱,11月21日在其“家店”——希爾頓酒店,設宴招待來訪的加拿大卑詩省總督。李兆基、鄭裕彤、郭炳湘、郭鶴年、何鴻燊、羅嘉瑞等地產巨頭應邀作陪。有人認為,這是向港府“示威”,如果逼人太甚,他們將把投資重點移向加拿大等美歐澳國家。
記者詢問他們對政府降低按揭成數的反應。一貫在公眾場合甚少開腔的李兆基,率先表態,聲稱會通過自己旗下的財務公司,提供較高的按揭成數,防止樓市下跌。其他地產巨頭異口同聲附和,口氣異常堅決。李嘉誠在記者的窮追之下,最後也表態說,希望能與政府協調好關係,如果地產同仁都這樣,他也會跟隨潮流。
麥高樂等一批官員,對地產商的“對台戲”異常惱火。第二天,麥高樂與彙豐銀行大班、恒生銀行主席緊急磋商,由兩位金融寡頭出麵還擊。香港銀行公會主席浦偉士措辭極為激烈,嚴厲警告地產商,如果一意孤行,日後其他發展計劃將得不到銀行的支持。
香港首席財主彙豐大班發了話,地產商馬上妥協,在第一時間召開記者招待會,聲明接受七成按揭規定,並無意與銀行過招,但日後的事實證明,李嘉誠等地產巨頭,隻是作策略上的退讓。
按照李嘉誠的一貫性格,是不會自己撞在槍口上的。但是,他撞上了。李嘉誠敢於與港府“對著幹”,顯示了華資尤其是地產華商日益強大的實力。此外,李嘉誠也不是故意作對,日期湊巧相同,而改期不利。因為有不怕的心理,李嘉誠便我行我素。
對付港府的打擊措施,眾地產群豪團結一致,聯合作戰,在共同利益下,結成統一陣線。然而,胳膊畢竟擰不過大腿,與政府作對,終究是要吃虧的。在麥高樂請出彙豐大班強硬相對時,眾群豪亦適時識趣地作戰略撤退,因為眾群豪與港府針鋒相對,已經達到了顯示實力以警告港府的目的。
地產商炒地炒樓,令市民怨聲載道。港府措施嚴厲,然而卻打擊不力,原因在於地產商握住了港府的痛處。香港人多地少,港府奉行高地價政策,造成地價居高不下。並且長期以來,地產收入一直是政府財政收入的大頭,20世紀80年代以後更是如此。以1993年為例,政府賣官地和更改用途補地價收益達422億港元,加上地產方麵的各類稅收,差不多占政府總收入的70%。
在地產收益上,港府與地產商同樣不厭其多。那麼,各界為何隻譴責地產商,而縱容政府呢?這是因為香港政府的財政收入,多用於浩大的公費開支,英國政府未向香港抽繳財政收入,香港政府靠賣地的收入維持其低稅製。政府也建公房,一類是學校等公益建築,另一類是公建住宅樓宇等非盈利建築,售予或租予超低收入者。好人給政府做了,惡名卻讓地產商承擔。
不少地產商,指責政府對土地囤積居奇,好賣高價。樓價高企,首先是政府地價高企。打擊炒風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重要的是增加土地供應量,適當調低地價,以數量來保證政府收入。
李嘉誠以和緩的口氣表示對打擊炒風的看法:立法管製固然起一定作用,但管製太多不利樓市的發展。這恰恰是港府最害怕的。李嘉誠不愧具有超人智慧。常言道,打蛇要打七寸。李嘉誠手法不多,但一下擊中要害。
其實,地產商與港府在收益上已是連理共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無怪乎李嘉誠有恃無恐,敢與港府唱對台戲。關鍵在於他敏銳地發現了對手的致命弱點,抓住要點,就掌握主動,掌握了命運。
在香港本財政年度第二次政府土地拍賣會上,出現了罕見的現象,逾10家地產發展商聯手競爭投土地,土地雖然賣出,但收入卻遠遜於當局原先預期,使庫房收人大為減少。
那次拍賣在5月底舉行,共有兩塊土地待沽,第一塊地皮由12家公司(長江實業、新世界地產、新鴻基地產、恒基、恒隆、太古地產、信和、新加坡發展地產、嘉裏、南豐、中國海外及百利保)組成聯盟,以20.4億港元投得,另一塊土地由上述12家發展商,再加上廣生行及應士國際,以51億港元投得。那次成交額約低於現時市價格15%至30%。
分析家相信地產商的聯合行動,是基於香港政府當局在過去半年來,不斷收緊對買賣樓宇的限製,使房地產價格較去年底跌了約15%。由於當局表示還有進一步行動,所以地產商才聯手投標土地,向當局提出警告,不要進一步緊逼。
過去,各家僅僅是小聯合,互相間在拍賣場上較個你死我活,可以讓政府大把撈錢。如今大地產商聯合變相壟斷官地,無疑是李嘉誠的威信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可見,麵對港府的威脅,李嘉誠率領的地產群豪並沒有善罷甘休,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在爭取主動。麵對正當利益,應該爭取時一定要勇敢爭取。
【李嘉誠成功啟示】
人生短短數十載,能夠做成大事,成就非凡人生的機會並不多。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抓緊時機,為自己的人生投下資本,爭取大收獲,把人生“做大”。正所謂“人生能有幾回搏”。但是一定切記,這個“大”要以自己的實際情況為限度才行。
快刀斬亂麻,當斷則斷
【李嘉誠語錄】
做生意有高有低,就像第一杆打的不好,那麼打第二杆時,更要考慮如何應對。
【智慧闡述】
麵對虧損業務,李嘉誠快刀斬亂麻,有潛力的業務繼續加大投入,而沒有前景的業務則早關閉,保留實力,為下一財富點的開拓留下基礎。
2007年6月,因塗料含鉛超標,美國召回大量原產廣東的中國玩具,廣東玩具行業遭受巨大打擊,10月,中國玩具巨頭合俊集團倒閉,同時大量玩具工廠倒閉,玩具行業大蕭條,訂單急劇減少,2008年美國次級債風波引發全球經濟危機,銀行銀根緊縮,玩具業更是雪上加霜。
2007年9月30日,離東莞玩具生產商合俊集團倒閉前近兩周,和記港陸出售東莞冠越81%股權,東莞玩具生產商合俊的倒閉,原因眾說紛紜,但其所在的玩具代加工行業正處於不景氣,則是不爭的事實。
早在合俊倒閉前,李嘉誠所控製的和記港陸即在2007年底開始陸續轉讓其所持有的玩具實業資產。港交所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12月和記港陸以1500萬港元的代價轉讓其所持有的中山國際玩具81%的股權,2008年9月和記港陸再次以3645萬港元代價轉讓其所持有的東莞冠越81%的股權。兩筆交易,和記港陸估計總共虧損近600萬港元。
據和記港陸此前公布的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年報顯示,和記港陸的業務主要由玩具部、地產部和科技采購部組成。其2006年、2007年盈利分別為5161萬元、3.22億元。
而從近3年年報來看,玩具部仍然是和記港陸主要的收人來源,但是自2006年開始玩具部就處於虧損狀態。
2006年和記港陸全年營業額為17.345億港元,而2005年該項數據為18.497億港元,同比下降達6%,當年盈利也由上年的4900萬港元,直接跌落至虧損的狀況,2006年和記港陸虧損3120萬港元。2007年,和記港陸營業額和盈利繼續下滑,其中營業額同比減少13%,虧損更是擴大至5840萬港元,同比增加近87%。
和記港陸公告中表示,玩具製造業務麵對挑戰,出售公司餘下玩具製造業務符合公司及股東之整體最佳利益。
和記港陸的玩具業務主要以貼牌為主,所出售的東莞冠越和中山國際玩具均為玩具加工製造業,其本身並沒有自主品牌,利潤主要來源於加工費收入。
但是,近年來,這些以貼牌為主的玩具製造企業,不斷受勞動成本和原材料上升的重壓。2008年1月生效的《勞動合同法》使得企業不能隨意辭退員工,“現在的工人主要以80後年輕人為主,這代人比較難管了,稍微加點班,都會有比較大的意見,這兩年用人成本比以前高多了。”東莞另一貼牌企業老板對記者說。
不僅僅是直接生產成本,而且包括人民幣升值以及廠商檢測的費用都在逐步上升。據香港貿易發展局一項調查顯示,在內地生產的港商,其以人民幣結算的生產成本部分平均為30%,人民幣兌美元升值10%,即表示在其他成本上漲因素外,生產成本亦上升2%~4.5%。
此外,受2007年玩具召回事件影響,廠商不得不花更多的錢投在檢測、物流采購及質量管理上。不斷增加的成本,使得以代加工為主的“東莞冠越們”利潤越來越稀薄,實際上,早前據新華社報道,2008年頭7個月,中國已經有3600多家玩具廠倒閉,隻剩下約3500家玩具廠仍然在生產。
也許,李嘉誠“賤賣”東莞冠越和中山國際玩具,實為和記港陸明智的過冬之舉,據兩則公告,兩筆買賣可為和記港陸帶來至少5600萬港元的現金流。
麵對虧損的業務,市場不景氣,前景不樂觀,一定要當斷則斷,切忌和業務談“戀愛”,雖然放棄一手創建的業務,一時難免心感淒涼,但常言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適當的時候出手,回流資金,才有再戰江湖的能力。
【李嘉誠成功啟示】
不同的投資眼光直接決定一個人的事業發展前途,問題在於你有沒有能力發現它,抓住它。因為現代社會的投資機遇是稍縱即逝的,你不及時抓住,就會失之交臂,後悔莫及。培養你的投資眼光和能力已經成為你能否成就大業的關鍵。
第九章 靠魄力打開市場
經商就像下棋,要有勇有謀方能克敵製勝。李嘉誠就精於布局商道,他能夠審時度勢重新組合自己的棋子,統攬全局,能夠做到臨危不亂,處亂不驚,然後借力躍起,起到最終獲利的效果。同時還能避開風險,出奇製勝。
席卷天下之心,包舉宇內之策
【李嘉誠語錄】
眼光放大放遠,發展中不忘記穩健,這是我做人的哲學。進取中不忘穩健,在穩健中不忘進取,這是我投資的宗旨。
【智慧闡述】
做跨國生意的大商人,一般眼界開闊,動作驚人,規模宏大,他們是真正的財富巨人。李嘉誠即為其一,他總是能站在全球的角度去給自己定位,去選擇經營方式,給世人帶來震驚。這種強烈的震撼力源於他的這樣一個經商觀念——真正的世界級大商人必定是以全球化經營戰略為方案的。
全球化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世界經濟的大趨勢,李嘉誠抓住機遇,搭上世界潮流的順風車。李嘉誠認為,麵臨經濟全球化的挑戰,隻有通過跨國投資迅速擴張自己的經濟勢力,才能加入到世界經濟的大家庭中去。舞台大了,機會就會更多。跨國投資,使自己的企業王國可以遙相呼應,互相支援爭取利益。在困難的時候,也可以因“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原理規避風險。
經過多年的發展,李嘉誠已經在香港積累了龐大的家業,他需要為手頭的巨額資金尋找出路。香港畢竟隻是個彈丸之地,對於全球華人首富的李嘉誠來說,未免太小,這個舞台不能充分展示他的才能。他要將長實建為跨國集團,加入到更廣闊的經濟大舞台中去。他開始跨國投資的行動。跨國投資,可以增強大公司的風險規避能力,正如李嘉誠所說:“根據投資的法則,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隻籃子裏。”
跨國投資,李嘉誠的首選目標是加拿大。李嘉誠花費了巨資,購並赫斯基石油公司95%的股權,為了進行跨國投資建立了一個鞏固的根據地。李嘉誠以加拿大為根據地,從此搭上世界潮流的順風車,為其全球化發展、創立國際化特大企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86年12月,在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的撮合下,李氏家族及和黃通過向合營公司UnionFaith投資32億港元,購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52%的股權。
李嘉誠一直十分看好石油工業,加上當時世界石油價格處於低潮期,使赫斯基石油公司資金周轉困難,同時石油股票也處於低迷狀態。這正符合逢低吸納的原則。李嘉誠看準時機,做了一筆很劃算的交易。這是當時流入加拿大的最大一筆港資,消息一傳來,不但轟動加國,亦引起香港工商界不小的震動。
其後,李嘉誠不斷增購赫斯基石油股權。到1991年,股權增至95%。其中,李嘉誠個人擁有46%,和黃與嘉宏共擁有49%,總投資額為80億港元,從而徹底控有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
一個商人重要的是眼光,眼光長遠了,才會有更大的發展,而不應該局限於一省、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眼光有多遠,就能走多遠。全球化在當今世界已成為一股銳不可當的潮流,每一位真正成功的企業家都不可能不具有胸懷天下,包舉宇內的氣魄。隻有這樣,才能不被時代所拋棄;才能高瞻遠矚,為企業製定出全球戰略。使企業走上快速發展之路。真正的世界級大商人必定是以全球化經營戰略為方案的。
【李嘉誠成功啟示】
路的終點不是我朝聖的地方,路的兩旁卻有我心中的殿堂。社會是注重最終的成績與效果的。然而,實踐的好處在於這裏,我們可以不必太計較成績的好壞,重要的是經曆過,我們自身的蛻變與升華。懷著這樣的心態,讓我們站在夢開始的地方,笑傲種種困難與坎坷,實踐的路上,且歌且行。
化整為零,成就商勢
【李嘉誠語錄】
思索是上天恩賜人類捍衛命運的盾牌,很多人總是把不當的自我管理與交厄運混為一談,這是很消極無奈何的,在某一程度上是不負責任的人生態度。
【智慧闡述】
經商必須靈活,特別需要化整為零的方法,以成商勢。所謂“化整為零”,指的是一種從大處開始入手,從小中開始運作的經營之道。李嘉誠在此方麵可謂神通商海,遊刃有餘。
九龍倉是香港最大的貨運港,是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係控有的一家上市公司,與置地公司並稱為怡和的“兩翼”。
九龍倉有限公司擁有眾多產業,曆史悠久,資產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