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非常絕望之時,巴魯克遞給丘吉爾一個賬簿,上麵記錄著另一個溫斯頓?丘吉爾的“輝煌戰績”。原來,巴魯克早就預料到像丘吉爾這樣的大人物,其聰明睿智在股市中未必有用。因此,他吩咐手下給丘吉爾的名字開了另一個賬戶,丘吉爾買什麼,另一個“丘吉爾”就賣什麼;丘吉爾賣什麼,另一個“丘吉爾”就買什麼。

可見,智商高並不一定就會賺錢。而當丘吉爾炒股失敗的經曆進一步使我們明白做股票與智商無關之後,唯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情商,讓自己的情商與股市的要求合拍,而其中首要的,就是要促使自己保持足夠的耐心。

巴菲特知道,並且非常願意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如果堅持自己的投資標準,就會出現找不到任何投資對象的時候,甚至是一個時期。但巴菲特卻是個有著無限耐心的人。巴菲特說,作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耐心是極為重要的素質。市場每天都在發生變化,作為一個集中投資者,隻能耐心地持股,安靜地等待,克製欲望和衝動,才有機會在長時間內獲得超人的投資業績。而要等到一個真正的絕佳的投資機會,就需要有超強的耐心。所以,在巴菲特給出的“一個成功投資者必須具備的九個條件”中,他將耐心排在第二位,重要性僅次於“投入精神”。

1998年,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年會上,巴菲特對股東們說:“我們已經好幾個月沒有找到值得一提的股票了。我們要等多久?我們要無限期地等。我們不會為投資而投資。我們隻有在發現了誘人對象的時候才會投資……一旦我們發現了某些有意義的東西,我們會非常快地采取非常大的行動。”

巴菲特為了強調“耐心”的重要作用,還特意說:“如果我們選對了市場和趨勢,要做的隻是長線持有,耐心等待。另一方麵,我們不需要巨大的智慧,因為對於選擇市場和趨勢來說,作用並不大。”

巴菲特的耐心可以將持股時間定為“永遠”,至少也會持上5~10年。他說:“哪怕全世界的交易所關門10年也無所謂,我買了某隻股票,就是想永久地擁有它,絕不是因為感覺到它要上漲。”這充分展現了巴菲特投資股票的耐心。而巴菲特耐心持股的回報是驚人的。

1973年買入1060萬美元的《華盛頓郵報》股票,到1989年時,市值已達4.86億元,16年賺了45.85倍,16年平均來看,年均收益率高達286.5%。同樣的,耐心持有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其回報更是驚人。假如投資人在1981年買入該公司股票,當時股價為525美元。耐心持股16年後,1997年股價攀升到每股3.7萬美元,股價增長了70.476倍,每年的平均收益率則高達440.40%。

為什麼有一些人感覺,他隻要一賣股票,這隻股票就漲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氣憤的事呢?原因在於他持股的耐心不夠。而投資大師與失敗者的最大區別,就是投資大師有無限的耐心,當他找不到符合他的標準的股票時,他會耐心地等待,直到發現機會。而失敗的投資者,沒有絲毫的耐心,甚至持股才幾天,不見上漲,就賣出,之後又換股買入,任何時候都在市場中采取徒勞的、事與願違的行動。那麼,如何讓自己保持足夠的耐心呢?

(1)確立長期投資理念

要充分理解“股市偏寵於有耐心的投資者”的特性,確立價值投資的長期投資理念。

(2)給所投資的股票定下一個合理的止損點和贏利目標

為了避免自己沒有耐心地頻繁買賣股票,很有必要定下一個合理的止損點和贏利目標。在股價沒有達到預定的止損點和贏利的目標時,你應該耐心地持股不動。

(3)給自己定下“保持耐心的紀律”,並嚴格遵守

有的投資者為了克製自己易衝動的缺點,采取二人炒股製,自己隻管發出買賣指令,而另一個人管控賬戶和操作。當他發出買賣指令時,首先都會自覺地想一想另一個人會問“你確定了嗎”的疑問。因此,長期下來,自己理性了不少,耐心也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