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讓投資大師們用心經營投資的一個動力,源自於他們把自己所有的財產都投資到自己所經營的投資項目中。索羅斯說:“我管理起量子基金來就好像它是我自己的錢——在很大程度上它確實是。”索羅斯把自己的錢都投資到量子基金中,不用心經營都不行。巴菲特也一樣,他的淨資產有99%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所以他說:“在這裏,我們吃我們自己做的飯。”當然,一般的投資者也能獲得可觀的利潤,即使投資並不是他們的全職工作。但他們也必須像投資大師那樣為掌握投資技巧而傾盡心力。那麼,投資者該如何用心呢?以下幾點可以參考下。

(1)投資之前要用心

有的人投資股票後,就很少去盯盤看它了,隻是偶爾看一看,但他的股票就是會漲。這是為什麼?你別以為他是個沒有用心的投資者,相反的,他是一個在投資之前極其用心的人,因為他在選股時,就用心地選對了一隻優秀企業的股票,所以投資之後不用再去費心地打理。這就好比建一座大廈,隻有地基牢固了,大廈才會安全。地基是人們通常看不到、也較少注意到的地方,但卻是非常重要的。

投資之前,用心地對公司和股票進行細致的研究,是避免風險的最佳良藥,也是日後能輕鬆獲利的前提。巴菲特很重視這項事前工作,他每次都打牢“地基”,所以在投資之後,他不用那麼費心,就可以輕鬆地等待收獲了。

不用心選股也會瞎蒙到某隻好股票,但概率小的就像中體育彩票大獎一樣,你有這個運氣嗎?

(2)投資之中用心

人不是神,即使是巴菲特也會出錯。所以,不能排除選股出錯的可能。你如果用心選股了,但這隻股票卻沒有你所期望的漲勢。那麼,你就得用心去分析,這家企業基本麵是否發生了變化,是否出現了你要賣出股票的情況。

(3)投入你的財產

如果你難以用心地經營你的投資,那麼,你就得像投資大師們一樣,將自己所有的財產都投資進來。這樣你就會迫使自己用心投資。有一個股票投資者,之前將他一半的資產50萬元投資到股市中去,因為即使是50萬元都損失了,也不會影響到他的正常生活,所以就不聞不問,結果50萬元變成了20萬元。後來,他將另外50萬元也投資股票,這樣全部家當都在股市裏,他不得不用心分析企業,用心跟蹤企業,終於在兩年後贏利了800多萬元。

這,就是用心成就財富!

養成親自調查的好習慣

任何一個投資者都想知道投資大師巴菲特是怎樣找到並抓住那些讓他變成大富翁的機會的。不過,巴菲特給出的答案卻很簡單,那就是養成親自調查的好習慣。

在巴菲特的投資生涯中,有過無數的投資經紀人向他推介不同企業的股票。這些推介,一般都是褒多於貶,隻說企業的優點,很少會說到企業的缺點。所以,巴菲特一向不重視這些推介性質的資料。很多時候,他都會婉拒對方所提供的資料。

有一次,一位並不認識巴菲特的女士打了一個電話聯絡上巴菲特,告訴他自己分析了一家企業的資料,認為這家企業很值得投資,她將會寄上這些資料和自己分析的結果給巴菲特。但巴菲特在電話中卻告訴這一位熱心人,請她不要將資料寄來,因為他不相信任何表麵上的資料。而實際上這些資料大部分是一些投資公司、基金之類作出的推介性質分析,將一些本來未必是優質的企業寫成極具潛質的企業。

巴菲特認為,分析企業的股票,隻可以靠自己長年累月的工作,不斷地收集資料,凡事都要自己親自去做,親自去調查,這些才是最可靠的。隻是聽其他人說一兩句話,就信以為真,絕不是專業的投資者所為。專業投資者一般都將企業的年報作為依據,來判斷該企業的贏利狀況,確定其是否有投資價值。

仔細研究巴菲特的人都知道,他喜歡看年報的習慣是在1950年開始的,當他第一次讀到恩師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以來,一直有看企業年報的愛好。在巴菲特的辦公室裏沒有報價機,但檔案間裏有188個抽屜裝滿了年報。巴菲特唯一的“調查助理”就是管理這些年報的那個人。“我終生都在觀察企業,”他說,“第一家是雅培製藥公司,現在是zenith公司。”

因此,巴菲特的潛意識裏儲存著多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有關美國大公司的信息。而且,他還用最新的年報不斷更新著這些信息。如果他想了解的情況不在年報中,他會走出去挖掘信息。

在1965年,巴菲特準備購買斯圖德貝克公司的股票,為了了解該公司的相關情況,親自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研究,取得了可靠的第一手資料。他花了大半個月的時間在堪薩斯城鐵路調車場數油罐車的數量。不過他並不是在考慮購買鐵路股。他感興趣的是曆史悠久的斯圖德貝克公司。因為該公司生產STP,這是一種非常成功的汽油添加劑。當然,該公司不會把STP的詳情告訴巴菲特。但巴菲特知道它的基本成分來自美國聯碳公司,也知道生產一罐STP要用掉多少這種成分。這就是他去數油罐車的原因。當油罐裝運量大幅上升時,他立刻購買了斯圖德貝克的股票。後來,斯圖德貝克公司的股票從18美元一直漲到了30美元。巴菲特因此而獲得了兩倍的收益。

在這次投資操作中,正是親自調查使巴菲特得以信心十足地投資於斯圖德貝克公司。他已經知道了一些隻有該公司內部的人才知道的情報。而在投資市場上,其他一些可能有同樣看法的人,他們卻並沒有“堅持”證實自己的看法。這就是巴菲特能成功而他們平庸的原因。

可見,巴菲特炒股的秘訣不在於他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而在於他如何理解他看到的東西。而且,他願意“再花一些工夫”去驗證他最初的評估結論。而巴菲特的成功之道,則是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親自去調查,不會被別人的言論所迷惑,更不會因為貪一時方便,就自己不花時間去做調研,否則,吃虧的隻能是自己。

被世人譽為“股票天使”、“財富化身”的投資大師彼得?林奇告誡投資者說:“不進行研究的投資,就像打撲克從不看牌一樣,必然失敗!”

彼得?林奇的成功也源於他勤奮地進行投資調研。在多年的投資生涯中,他總是孜孜不倦地進行研究和實踐。他每年要走訪200家以上的公司,閱讀700份年度報告。尋找值得投資的好股票,對他來說“就像在石頭下麵找小蟲子一樣,翻開10塊石頭,可能隻會找到一隻,翻開20塊石頭可能找到兩隻。”他良好的業績都是建立在他對所持有的股票及其公司進行自己的調查與科學分析的基礎之上的。

因此,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千萬不要被別人的看法所左右,一定要自己親自考察想要投資的企業。隻有自己親自考察過的,才是最真實的。經過自己考察後再進行投資,這樣的投資風險是最低的。

小道消息隻會令千萬富翁破產

“有好消息啦!××股票能漲到100塊呢!”“記得不要告訴別人哦,這可是內部消息!” 身在股票市場中的人們,總能聽到各式各樣的小道消息。可以說,這種消息在股票市場中,是隨處可見的,許多投資者對於“消息”的熱衷甚至達到了癡迷的程度。正如巴菲特針對那些不習慣於親自進行企業調查,而喜歡聽信別人或是市麵上的流言而進行投資決策的人所說過的一句話:“讓一個百萬富翁破產的最快方法就是告訴他小道消息。”

在股票市場上,如果真有內幕消息,大戶又怎會故意將這些寶貴的消息流傳出來呢?例如,當某大集團收購另一家公司時,隻要消息一經公布,一般就會促使兩家公司的股價都同時大漲。在這種情況下,消息會被嚴密地封鎖。即使有人知道這些內幕消息,他也不會透露出來,因為他首先會自己偷偷地賺上一大筆。

相反的,憑聽消息來買賣股票的方法,通常都會出現很大的失誤。有些流言也許是別有用心。有些人正是利用許多投資者容易輕信謠言的缺點,有意散布所謂的內幕消息,結果讓無數靠打聽小道消息的投資者頻繁虧損,而散布消息者卻神不知、鬼不覺地賺上一把。

其實,投資者的這種行為表明,他們並不確切了解消息麵的真正概念。所謂消息麵一般是指市場上正在流傳但還未被最後證實的消息。比如,根據國家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市場存在加息的可能。聽說要加息,市場人士便議論紛紛,但實際情況是,消息還未公布,加息與否都有可能。再如,某莊在做某隻股票,該股股價會漲到多少多少,等等,這些都是消息麵。影響股市漲跌的因素很多,依據對市場走勢影響的力度,主要是政策麵、基本麵、技術麵、消息麵,以及市場人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