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2:股票下跌究其自身原因而非拋售引起。底部何時到來?有一個明顯的標誌——拋售(股票快速下降並且伴隨巨大交易量)。就像股票做空頭時,大量反轉,可以讓股票由上升趨勢轉到下降趨勢。在整個下降趨勢中的中部階段,股票下跌往往伴隨著成交量的萎縮。
規則3:股市上漲可能性比下降可能性大。股市反映的是一個社會科技、文明和發展,而人類社會的整個發展趨勢是向前發展,這時曆史規律,無人可擋。例如道?瓊斯指數,在剛開始建立的時候隻有50點,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現在上升至萬點。從股市整體上講,空頭的成功率比多頭來的低。
規則4:避免軋空。賣空是一種短期獲利行為,長期戀戰十分危險。空頭投資者最多隻能邁進一隻腳,發現空頭增加馬上買回股票補平。因為賣空是投資者向經紀人借股票賣出,如果空頭太多,即很多投資人借股票賣空。一旦股市反轉,大家一窩蜂進場買補倉,或者借方要求賣空方補倉,兩者關係由於某種原因突然發生重大變化,而股價快速上漲,空頭投資人受到買壓,迫不得已以高價買回股票,也就是所謂軋空。
規則5:可借性和股票報升規則增加空頭投資困難。賣空也稱沽空,沽者借也。賣空的第一步是有人願意把自己的股票借給投資者,因此空單的成交時間往往比買單成交時間長。交易所規定,股票在一路下降時,投資者不能沽空,必須等到下一次上升時(報升)才能下空單,不受此條件限製的隻有ETF,所以賣空往往賣不到好價錢。
(ETF是Exchange Traded Fund的英文縮寫,中譯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又稱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是一種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產品,交易手續與股票完全相同。ETF管理的資產是一攬子股票組合,這一組合中的股票種類與某一特定指數,如上證50指數,包含的成分股票相同,每隻股票的數量與該指數的成分股構成比例一致。ETF交易價格取決於它擁有的一攬子股票的價值,即“單位基金資產淨值”。ETF的投資組合通常完全複製標的指數,其淨值表現與盯住的特定指數高度一致。比如上證50ETF的淨值表現就與上證50指數的漲跌高度一致。)
規則6:利用先前的經驗。“充分利用股票的交易曆史來分析股性”對空頭投資者來說非常有利。因為沽空一定在先前的股價範圍中進行,可以通過分析前期的高點、底部、重要的移動平均線以及趨勢線來選擇合理的目標。
規則7:空頭最好在弱市中回補。股市在跌勢中的反彈往往很快,因此投資人應該利用弱勢買回,不能等到股市反轉再補倉。
規則8:在一個確認的下降趨勢中遇到小幅反彈時,建立空頭。一般來說,在確立的下降趨勢中有小反彈,是建立空頭頂最好機會。企圖在股票強勢中,特別是股票創新高時,沽空是非常危險的,即俗稱拍老虎頭。
規則9:地心引力對於股票同樣適用。作為一個空頭投資者比多頭投資者更應該清楚警覺,因為股票下降的速度遠遠超出於其上升的速度,就像地球吸引力對石塊的作用一樣,但時間往往比較短。
規則10:避免高股息的股票。盡量避免沽空高股息的股票,因為按規定,賣空者要付股息給借貸方。
投資者要正確掌握退出時機
對於所有投資者來說把握正確的退出時機是能否成功的關鍵。但是事實上,當他們走進這個變幻莫測的股票市場,撲麵而來的各種消息、各種各樣嘈雜的聲音一時間就會把他們淹沒,忽上忽下的股價走勢圖就像是魔咒一樣牢牢地控製住了他們的思維,此時他們在走進股市之前的冷靜與理智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頭暈目眩的他們儼然一副囚徒的模樣。此時如果還期望他們能夠找準退出時機,那就真是有一種癡人說夢的味道了。
在巴菲特看來,正確的進入時機隻是投資成功的一半,隻有找準了恰當的退出時機才能最終確保自己旗開得勝。就像是爬山一樣,順利地上山隻能說明你成功了一半,能否順利下山將決定你能否取得最終的勝利。所以,投資的成敗取決於投資者能否做到在恰當的時機退出。如果投資者在進入股市之前沒有製定出一個行之有效的退出策略,而倉皇進入,那麼他就很有可能被市場套牢,無路可走,卻又無路可退,如此騎虎難下的境地將迫使投資者最終做出違反常理的決定。盡管他們懊悔至極,但一切都將於事無補了。這似乎令大多數的投資者不免感到一絲絕望。到底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巴菲特說過:“股市並不是不可捉摸的,人人都可以做一個理性的投資者。”可以看出,在這位“股神”的眼裏退出時機似乎並不是那麼難以把握,他可以為所有迷茫的投資者指點迷津。
當然,這些方法都是巴菲特幾十年投資經曆的經驗之談。
(1)巴菲特認為當某隻股價出現上漲時,投資者切不可盲目投資,投資者要知道,曾經有不計其數的人就是因為在遇到股價高漲時,太過於樂觀而一敗塗地的。道理很簡單,股價高漲是因為在一段時間以內,某隻股票被嚴重高估了,甚至是遠遠超出這隻股票的實際價值,而市場的非理性就是罪魁禍首,但按照價格永遠圍繞價值波動的原理,終有一天價格會向價值靠攏,到那時,股價就會出現下跌。如果投資者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是由於利欲熏心的驅使而握在手中不放,那麼他很可能會付出慘痛的代價。所以對於深刻了解這一點的巴菲特來說,當他所持有的股票被嚴重高估時,他會不失時機地將股票果斷售出,以此來避免可能會發生的危險。
(2)他認為如果投資目標已經不再符合投資者的投資標準時,那麼這時投資者就要考慮退出了。如果此時投資者還在猶豫不決,可想而知,後果一定是不堪設想的。
2000年,伯克希爾公司與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往來文件揭示出它已經將它持有的迪斯尼股份賣掉了一大部分。在2002年的伯克希爾年會上,一名股東問巴菲特為什麼要賣這隻股票。一向保持沉默的巴菲特說:“我們對這家公司的競爭力特征有一種看法,現在這個看法改變了。”其實在巴菲特看來,迪斯尼公司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製作像《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這樣永恒經典的迪斯尼了,它已經迷失了方向。它的首席執行官邁克爾?艾斯納的愛好讓巴菲特感到不安。迪斯尼在網絡中揮金如土,把大把資金投入到搜索引擎的網站中,並且購買了一些已經出現嚴重虧損的網絡公司。這樣的迪斯尼在一向苛刻的巴菲特眼裏,已經距離他的投資標準相去甚遠,它已經無法提起巴菲特的絲毫興趣了。
(3)在巴菲特看來,如果發現自己的投資策略出現失誤時,就要及時退出,以防引火燒身。對於這一點,巴菲特可謂是感觸頗深。雖然在眾多的投資者眼裏,巴菲特已經被完全神化了,但巴菲特卻從來不否認他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
巴菲特曾在1962年買入了一家主要生產農用工具企業的股票,事實上這個企業存在的問題是很嚴重的,而巴菲特之所以要將它買入其實是基於它低廉的股票價格。巴菲特本以為可以在買入之後對其進行全麵的調整就可以使這家公司步入正軌,但事實證明巴菲特的這個想法難免有些天方夜譚。這時認識到錯誤的巴菲特選擇了馬上退出。事實證明他是明智的,他沒有因為猶豫不決、遲遲不放而遭受重大的損失。
(4)巴菲特根據他的老師格雷厄姆的理論總結出了一條規律就是,當發現某種股票的價格遠遠低於它的實際價值時,此時大量買進,然後就要耐心地等待它升值的那一刻,一旦發現它的價格開始回漲,就要果斷脫手。
(5)對於那些對股票投資有些生疏的投資者來說,利用技術性指標作為製定退出策略的根據,也是一種較為妥當的選擇。
(6)還有一種退出時機是當投資者所持有公司股票的本益比超過40倍甚至50倍時,就應該將股票賣出,即便是長期核心持股。因為即便是再好的公司,也不可能長期維持50倍的本益比。巴菲特在1998年的投資就是很好的說明。巴菲特選擇以伯克希爾股票並購股價淨值比很低,且淨值中含有大量債券的通用再保險公司,即以高於伯克希爾公司真實價值的股票來換取持有大量債券的再保險公司股票,這時伯克希爾公司在市場上的本益比在40倍以上。
對於廣大投資者來說,如果能做到以上六點,那麼就相當於給自己的投資買了保險,可以充分確保自己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獲得豐厚的投資回報。
時刻牢記:賣掉賠錢股,留下績優股
巴菲特在其投資過程中不斷用他投資時所使用的標準來衡量他已經入股的企業。如果他的某隻股票不再符合他的某個投資標準,他就會把它賣掉,並不會考慮其他因素。
巴菲特在遇到更有吸引力的公司時一定會拋出那些相對來說吸引力低的股票。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將投資優化。用最少的精力掙回最多的錢。投資的目的並不是要買到全部那些價格在增長的股票,而是要合理配置自己的精力和資源,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得到最大化的回報。最明智的做法是,在發現現有所持股已經失去吸引力的時候,果斷地拋出。利益的最大化是每個投資者都希望的,當投資者尋找到更有吸引力的公司時,它很可能比原來所投資的項目更加適合。這時,任何投資者都會傾向於選擇更有吸引力的一方。
巴菲特始終認為:不要輕易賣掉績優股,不能因為股價上漲就賣掉,好股票漲了還會再漲;同時當公司的業績表現不佳時,最好出脫全數持股,轉到新的投資機會。任何時候都要牢記:賣掉賠錢股,留下績優股。
1991年,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投資近2.5億美元購買3127.4萬股吉尼斯公司的股票,占吉尼斯公司股份總額的1.6%。當時,吉尼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生產和銷售名酒飲料的公司,是英國第4大出口商和第11大公司。但是1994年,他就果斷地賣掉了這隻股票,因為它已經沒有贏利空間了。
這給我們的啟示是,當投資者發現更好的投資機會即將來臨時,一定要毫不猶豫地將現有的股票出脫,然後買進可能會帶來好運的股票。由於投資者的能力有限,他們任何人都無法對股價走勢做出準確的判斷,甚至有時候他們的判斷會跟實際情況南轅北轍。每當麵臨這樣的情況,投資者的最佳選擇就是繼續持有,等待機會的到來,一旦機會出現,就要果斷出手,去買新的股票。
長期以來,巴菲特都會抱怨,他擁有太多的現金而沒有適合的投資機會。不過,在2007年伯克希爾公司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意外地表示,因為要實施一項巨型收購計劃,由於資金需求甚多,他可能要拋售部分股票以籌集資金。巴菲特說:我期待著一次大型並購機會的出現,它將超過伯克希爾公司此前任何一次並購交易的規模。為此,我們將出售一些持股以籌集並購資金。
巴菲特同時表示,伯克希爾公司可以出售很多資產,但公司現金流增加的速度卻比投資機會要快。
在公司規模比較小時,巴菲特靠投資那些處於朝陽行業而內在價值被嚴重低估的中小企業,期望獲得遠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投資回報。在公司規模變大以後,巴菲特堅守最基本的部分,像保險就一直是他的主業,同時還有一些像可口可樂、美國運通、華盛頓郵報這樣的“大佬巨頭”,這些很安全的投資對象帶給他的基本是市場平均回報水平。同時,巴菲特又投資了一些比較冒險的企業和行當,以賺取比較高的風險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