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損,是股市投資中人人皆知的為了控製或減少投資損失的操盤手段。與人們一般理解不同的是,巴菲特從戰略的高度上去理解和運用止損手段,這與投機性有本質區別。同時,巴菲特一方麵不會因為股票的一時漲跌而匆忙止損;另一方麵,在發現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後,會毫不猶豫的退出。

善於止損,百戰不殆

巴菲特很清楚這樣一個算術公式:如果你投資1美元,賠了50美分,那麼你手上就隻剩了一半的本金,在這種情況下,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收益,你才能回到起點。所以他告誡投資者最好別賠錢。

誰都明白,股市是個高風險之地,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對每一隻股票的投資都是正確的。那麼,一旦出現賠錢的跡象該怎麼辦呢?巴菲特的答案是:立即實施止損措施。

止損,在英文中表述為stop loss,意思是控製損失。對於股票投資者而言,這個字眼令人很不舒服。如果你也是非常厭惡這個名詞並進而拒絕在投資中引入止損措施的話,那麼你無疑是在自己的投資中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它遲早是要毀滅你和你的財富的。而且,對於投資者而言,一次大虧足以毀掉前麵99次的利潤。所以,嚴格遵守止損紀律便成為確保投資者生存下去的唯一法則。

巴菲特在所投資公司失去成長性、基本麵惡化時,會考慮止損。投資的止損不同於投機的止損,投機的止損隻相對於價格的變化;而投資的止損還相對於基本麵的變化。有些投資家宣稱“真正的投資永遠都不需要止損”是不對的。

巴菲特認為在進行股票投資的過程中,投資者可以通過止損把損失控製在最小的範圍之內,同時,能夠最大限度地獲取利益。所以從戰略高度上來講,止損對於股票投資來說意義重大。所有投資者都必須承認,要想在風險叢生的股票市場上獲得成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證本金的充分安全。而能夠為本金安全提供保障的就是懂得如何止損。巴菲特認為這甚至可以上升到理念的高度。

往往有很多相當專業的投機者,他們既精通技術分析,也曾在多次的投資活動中取得赫赫戰果,但就是因為過於自信,沒有及時止損,結果一次失手造成重大損失,從此一蹶不振。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而我們的許多股民朋友也常犯相同的錯誤,隻知道買進股票後賺了錢出局,卻很少主動在適當的虧損位置止損平倉走人。

他們認定進入股市是為了快速致富。因而很少考慮(或根本不考慮)股市風險。這就會導致當股票價格到達止損位時,投資者失了方寸,患得患失,止損位置一改再改。有的投資者甚至臨時變卦,逆勢加倉。企圖孤注一擲,以挽回損失。有的投資者在虧損擴大之後,幹脆采取“鴕鳥”式作法,聽之任之。

這些投資者明知大盤趨勢會繼續向下運行,自己手中持有的股票也已進入下降通道,但他們仍然心存僥幸,總希望不久就會強勁反彈。在始終看不到反彈出現的情況下。則更不甘心虧本賣出。於是,日複一日地在期待反彈中等待。卻不知股價已經在盲目的等待中不斷縮水。本來隻要止損就能降低虧損,結果卻在堅持長線捂股,不肯認輸的錯誤思想指導下越虧越大。

巴菲特強調:止損要講究科學。隻有懂得科學止損才是股市獲勝的根本保證。他把科學止損的目的歸納為:回避風險、保住本金、求得生存。

為了讓投資者真正認識到止損的重要性,巴菲特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分析準確率在40%左右的投資者和一個分析準確率在80%左右的投資者,誰能夠在投資中更長久地生存呢?表麵看來,後者勝算更大一些,但實際不然。如果不能有效地實施止損措施,不能有效地控製風險,後者往往不如前者表現得好。

假設兩個人都是10萬的投資資金,前者每次的風險控製在2%,十次交易中四次盈利六次虧損,結果六次虧損損失是1.2萬。而後者每次的風險控製在20%,十次交易中兩次虧損,虧損額達4萬。所以,在虧損額相差2.8萬的情況下,後者必須比前者多盈利2.8萬才能保持一樣的業績。而這必須是在後者先盈利後虧損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做到。如果後者在十次交易中剛開始就連續兩次虧損,那麼繼續交易的本金實際上隻有6萬元。在資金量大幅縮水的情況下去增值2.8萬元的利潤,難度無疑增大了許多。

通過上麵的例子,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不能有效止損,合理控製風險,那麼即使有比較高的準確率,也未必有好的業績表現。”

當然,對於投資者來說,止損絕不是目的,但止損理念的徹悟和止損原則的恪守卻是投資者通向成功之路的基本保障。在實戰中,這一理念的不斷貫徹將使投資者的出手成功率不斷提高,出手點愈加精確,雖然不一定能做到“百戰百勝”,但卻一定會做到“百戰不殆”,止損規則設定的終極目標必將因此而顯現出來。

明確止損點,防患於未然

確切地說,止損點是在實際操作中股價處於下滑狀態時所設立的出局點位。一般來講,逢市值上漲時,止損點須及時提高;相反,在市值下降時,止損點可適當降低。這樣有備而來,則可以防患於未然。

設立止損點的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住勝利果實。防範可能發生的市場風險。在此,必須說明的是,設立止損點並不是為了賺錢,在更多的時候是為了使虧損盡可能減少。

巴菲特認為,在實際操作中,止損點有一定的緩衝空間,緩衝空間的確立則是比較講究的。一般而言,做短線投資的緩衝空間在5%~8%之間,做中線投資的在8%~13%,做長線投資的在15%~20%之間,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做長線還是短線投資,都須設立止損點。如果一隻股票從最高點下跌6%,說明它在走弱,如果跌去10%,至少說明該股已處於調整中。投資者要針對股市走勢,結合自己設立的止損點做出相應的對策。

巴菲特告誡投資者,設立了止損點就必須執行,尤其是在剛買進就被套牢的情況下。如果發現錯了又不回避,等股價大跌40%~50%時,將更加得不償失。所以發現錯了就應及時止損出局。在拋出的時候,用“快刀慢割”的手法,揮淚也得出。

2008年,一向百戰百勝的常勝股神巴菲特,自己總結說,“至少犯了一個大錯和數個較小的錯誤。”其中他自認為最愚蠢之舉,是在油價接近曆史高位時,買入大量康菲石油股份。一向謹慎的巴菲特當時卻對石油產品市場的發展前景過於樂觀,而沒有預估到石油價格會在這一年大跌。尤其是股市強烈震蕩時,巴菲特沿用一貫做法,沒有及時脫手止損,結果受到重創,損失慘重。巴菲特這項投資的失敗無疑是受到政治大環境的影響,以及自己過於自信、缺乏對市場發展未來作出準確評估的局限上。由此造成了伯克希爾公司損失達數十億美元,在2008年的淨收入大跌62%,公司股票每股賬麵值跌6.2%,A股由2007年的每股14.2萬美元跌至2008年底的9.66萬美元,2008年成為巴菲特執掌公司44年來表現最差的一年。

投資者一旦發現自己的買入是一種很嚴重的錯誤,特別是選股錯誤或入市時機錯誤時,一定要止損,這是投資者保護利益損失不再擴大的本能反應。在巴菲特的投資經驗中,“止損遠比贏利重要,任何時候保本都是第一位。”這是一條必須遵守的投資法則。對於普通的投資者而言,也許在投資道路上總會遇到不可測的風險,在這種時候大多數投資者似乎都會抱著一絲希望,但是真的是這種渺茫的希望讓他們陷得更深嗎?回答當然是否定的。事實上,在這種時候正確的做法就是,無論斬倉痛苦有多大,都應堅決退出。如果巴菲特當時不退出,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後,他也許就退不出來了。

下麵這些止損方法是有經驗的股民常用的技巧。

(1)投資者在買入股票時一定要慎重,反複研究。

沒有經過慎重考察的買賣行為就如同打牌時不看牌就出牌一樣,出現損失是遲早的事情。止損隻是一種風險控製的措施而不是股市投資的目的。

(2)不同的大勢下止損方法也會有所不同。

牛市中,大多數股票都有輪番上漲的機會,投資者隻要不貪心,沉得住氣,手中的股票遲早會有表現的機會,套牢的情況比較少,隻是贏利的多少有區別而已。這種情況下,止損這把利刃不能輕易出鞘,除非你有非常好的理由。而在熊市當中則是現金為王,止損就是你保命的不二法則。請記住!當你被市場這隻巨鱷咬住一隻胳膊的時候,千萬不要做無意義的掙紮,忍痛丟掉那隻胳膊,趕緊出場。否則你將賠掉另外一隻胳膊甚至性命。

(3)止損位的設置依不同情況有所區別。

止損位的設置是止損計劃的關鍵,一般根據有關技術位和投資者的資金狀況來確定。但在不同的止損依據下,設置止損位考慮的重點也有所區別。比如,對個股止損,一般根據個股的技術位和投資者對虧損的承受能力來設置;如果是對股指止損,則根據大盤的技術位和投資者對虧損的承受能力來設置;對資金止損,則主要根據投資者對虧損的承受能力來設置。

(4)不同的個股止損方法不同。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股市裏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個股走勢圖。即使是同一個主力,在操作不同的股票時手法也是不同的。因此,投資者一旦買入股票,必須做仔細深入的研究,以便根據每隻股票的不同特性來製定恰當的止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