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是一句話,我“感謝”“十年浩劫”,沒有這場浩劫,就絕不會有《羅摩衍那》的譯本。世事紛雜混亂,有如是者!最後終於是妖氛掃盡,天日重明,我搖身一變,成為一個“頗可接觸者”。不知怎樣一來,人民文學出版社得知了我翻譯《羅摩衍那》的事,於是派劉壽康先生同我聯係。出版此書是我從來沒有敢夢想的事,現在簡直是喜從天降,我當然一口答應。這部史詩長達二百多萬字,我同劉壽康先生親密合作,忙了一兩年,終於出了,算是給中國文學界做了一件極有意義的事。
在這裏,我還想講一件有關《羅摩衍那》獲獎的花絮。1993年,由新聞出版總署主持召開了全國圖書評獎大會。這是全國規格最高的圖書評獎活動。一般的手續是:先由出版社自選,報請省市出版局審查,經過篩選,再報請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審查,主要是檢查出版質量,重點是統計錯誤率,以萬分之一為合格,否則名落孫山。最後由新聞出版總署送交由專家學者組成的各科的評審組,經過各組內的仔細審閱和討論,然後以無記名投票方式,由小組通過,最後再由十幾個小組組成的全體評委會審查,無記名投票作最後決定。手續是慎重的,評審是公正的。
我屬於文學組,古今中外的文學、創作和翻譯都包括在內。我們組第一次開會是借用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辦公室。工作人員把新聞出版總署已經檢查過的幾百本書搬到會議室內,陳列在那裏,供評委們閱讀。不知是哪一個工作人員,由於一時疏忽,從書庫中向外抱書時,將三冊頗為破爛的平裝本的《羅摩衍那》夾在書中抱了出來。全書是八冊,不知為什麼隻留下這三冊。
就是這三冊書無意中被柳鳴九教授發現了,他大為興奮,說:“社科院評獎時,此書已經得過獎。”他堅持將此書納入評選對象中。我作為組長,堅決反對,認為這不合手續,因而是不合法的。但是經過在我回避下的全組討論,一致評為獲得大獎的僅有的幾種書之一。後來,在一次有副署長參加的小組會上,我又提出撤掉的建議,沒有得逞。終於被搬進了全體評委大會的大禮堂中,但“赫然”擺著的仍是那三冊頗為破舊的《羅摩衍那》,在眾多富麗堂皇、裝幀精美的大部頭書旁,寂寞、寥落,宛然像一個小癟三。最後竟以很高的票數通過,成為十幾年來中國東方文學作品翻譯的全權代表。
順便說一句,在這同一次會上,我們小組還通過了中華書局根本沒有上報的錢鍾書的《管錐編》。從這兩件小事也可以看出來,小組的評選是公正無私的,新聞出版總署的領導從來都是尊重評委們的意見的,從來沒有妄加幹涉過。
花絮講完,我這篇文章應該打住了。我本來隻想寫上幾百字,應付一下差事,不意下筆不能自休,竟寫了三千來字。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因並不複雜。在本文開頭時我就講到了溫馨甜蜜的感覺。在這裏,這種感覺竟起了作用。我希望,人民文學出版社能夠蒸蒸日上,越辦越紅火。
我也希望,我這種溫馨甜蜜的感覺能永久保留下去。
2000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