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力是指做事的能力,而管理者隻需要運用好的策略用人、做事,那麼管理者的執行力就高。漢高祖劉邦,正是這樣一位執行力強的管理者,他曾經分析他為何作為一個沒學曆沒業務能力的人,卻能打敗所有對手,成就一番事業:運籌帷幄我不如張良,內部管理我不如蕭何,帶領團隊拓展業務我不如韓信,但是我能用好他們,所以我成為了勝利者。漢高祖的總結畫龍點睛:用好方法駕馭有做事能力的人,管理者執行力就強。

1.用權慎重,執行講究實效

企業領導人是企業的管理者,是企業戰略的決策者,大權在握,命運所係。權力運用得當,執行高效,運轉順暢,企業興旺發達;權力運用失當,執行無力,運轉不靈,企業命運堪憂。

提升企業執行力的方法,就是如何提升管理者的執行力;提升管理者的執行力的方法,就是要“有策略”地執行。

現代管理思想認為,權力運用水平的高低取決於是否堅持了正確的權力運用原則。企業領導使用手中的權力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謹慎用權

領導者雖然也是大權在握,但用權一定既要謹慎,更要講究策略。權力寧可備而不用,也不要輕易炫耀,更不可濫用職權。用權時,要做到三戒:一戒以權謀私,二戒以權徇私,三戒義氣用權。

(2)遵紀守法

熟知相關法律、法規是領導用權的前提。沒有法紀的保證,領導者很難正常開展領導活動。執法本身也是正職的責任和一種權力。法律麵前,人人平等,領導本身也要遵紀守法,絲毫不能例外,這也是做好一個領導的關鍵。如果領導自身都置法紀於不顧,以權代法,以權代紀,除了失去自己的尊嚴和威信外,最終也會失去自己的領導權力。

(3)講求實效

領導用權,當然要令其產生應有的效用。但能否取得好的效用,掌握好權力發揮效用的最好時機是非常必要的。一般來說,強製性權力發揮效能的最好時機,往往是在行使之前,而不一定在實際行使之時。因此,運用強製性權力時采取事前誘導、宣傳教育或事先警告等手段,讓下屬事先知道領導的意圖,使下屬形成對領導的敬畏感、崇敬感,從而更大地促進人們自覺行動和預防越軌行為,這比發生問題時再行使懲治權效用更好。同時,領導還要善用影響力來推動工作。

(4)以發問代替命令

隻會發號施令的領導,不但不能得到下級的認可,反而會扼殺下級的創造性和進取心,自以為很權威,實則不然。如果換以發問的方式布置工作,以商量的口吻下達任務,往往比簡單地下命令更為有效。這種方式可以激發下級一些不尋常的創見和有價值的建議,並能使下級在平等友好的氣氛中愉快而自願地接 受指令,從而樂於去盡全力地完成任務。

(5)果斷堅決

在原則問題上或遇有緊急情況時,領導用權必須果斷堅決。下屬一旦違反紀律,應不顧親疏,不徇私情,堅決予以懲處。

如果猶疑不決,顧此失彼,就會在轉瞬之間造成重大災難或全局性的損失和失敗。另外,懲罰違犯者要把握恰當的時機,懲罰違犯者的最好時機一般是:事實真相弄清,領導激憤消失,錯誤尚未擴大,部下記憶猶新之時。“冷”處理很有必要,但絕不是一拖再拖,到頭來隻能不了了之。

(6)恰當運用獎勵機製

領導應恰當運用獎勵權以激勵下級或群眾的進取心和創造精神。適當的獎勵可以使下級認識到,如果能夠服從上級的意願並作出相應的貢獻,就會受到獎勵。獎勵應拉開檔次,對作出重大貢獻者予以重獎。獎勵最好采取公正、公開的形式,並防止隨意亂獎。另外,獎勵一定要適當、適度,該獎則獎,不該獎則不獎。

(7)實事求是

由於領導是一定範圍內事業發展的“領頭羊”,因而在行使權力時,如果不實事求是或決策失誤,其負麵影響將會很大。如獎懲失當,會招致相反的結果。隻有實事求是,才會得到下屬的信任和擁護,權力的運用才能被下屬接受,使下級產生執行的信念。

執行的意義在於把事情做正確,策略決策的意義在於做正確的事情。所以有效的執行力來源於正確的策略,好的策略才能提升執行力。好的策略既是執行過程的捷徑,更是領導人個人能力的體現。

2. 剛柔相濟,執行兼顧情理

領導者的管理能力往往表現在下達命令上,因為在任何一個機構和部門中,令行禁止是最起碼的工作紀律。作為領導者,如何給下屬下達命令,這要看他所命令的對象而定。該硬則硬,該軟則軟,每一個領導都應該清楚這一點。一般來說,優秀的領導多以溫和的和富有人情味的方法管理下屬,也就是說以詢問、鼓勵和說服等方法帶領他們前進。因為用獎勵或肯定的方法使某種行為得以鞏固和持續,比用懲罰或否定的辦法使某種行為得以減弱或消退更有效。而且從長遠觀點看,批評過多會損害他人的自尊心,使他們的工作效率下降,給個人的精神造成極大的傷害。

但在必要的時候,為了加強管理,領導者有必要采取強硬手段。

一家大的生產公司下屬的一個分公司一直存在嚴重的經營問題,於是一名新主管被派去負責,並告知要盡快“扭轉局麵”。新主管用了幾周時間對分公司有關現狀的資料進行研究後,決定馬上進行重大改革,以挽救分公司。

他帶來四名助手和三個裝滿了有關公司及其生產的資料和分析材料的手提箱,在趕赴分公司之前的兩小時才通知公司的管理部門,一到便立即召集40名主管開會。會上,他簡要地概括了對公司現狀的分析意見,他此行所負的使命以及他認為公司今後的基本發展方向,他明確指出公司目前的經營行為令人很不滿意。接下來,他當場解雇了四名高層主管並限令他們兩小時之內離開公司;他明確宣布,誰也不要試圖阻擋他對公司的拯救行動。最後,他宣布他將安排與公司每位主管會晤,從第二天早上7點開始。這樣,60分鍾的會議結束了。

在隨後的關鍵的6個月中,那些留在公司的人積極與他合作。

這就是以快刀斬亂麻,堅決果斷采用強硬手段解決問題的一個成功範例。這個主管為“扭轉公司局麵”而采取了極端措施,他的強權統治可能導致他手下主管們的集體辭職由此而使公司瓦解。但他仍然那樣做了,因為他覺得除此以外再沒有什麼辦法能使大家立即配合他的行動。有時候,使用說服的方法太費時間,如果人們不聽從勸說,說服的方法將完全失效。

當今有些主管並不常用以權勢壓人的方法,因為他們知道這樣做會冒一定風險,會引發一些問題。無論手段多麼高妙,高壓管理最終還會招致他人的抵製和報複,極端手段是在極端的情形下采取的。

但毫無疑問,領導者對於少數懶惰的下屬,隻能用簡單明確的指揮式命令,如“下午將這批活幹完”、“快去打掃會議室”。隻有這種命令,才能叫他們立刻行動,不敢怠慢,不至於鑽命令不明確的空子。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方法。

對於大多數下屬來說(指表現一般的下屬和工作積極主動、進取心強的下屬),就要采取詢問請求式命令,例如:“這件事請你做好嗎?”“我們該不該這麼幹?”下屬普遍願意接受這種命令,自然也就能達到最好的指揮效果。為什麼呢?道理其實很簡單,沒有人喜歡別人對自己表現權威,都渴望受到尊重。運用這種命令方式,領導者不是居高臨下,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和你商量,征求你的意見,請你參與決策,自然給下屬帶來受到尊重的喜悅。這種命令還有一個好處,可以避免領導者犯錯誤,使方案更完善。因為你下達的不是毋庸置疑的、必須執行的命令,而是詢問求式的,下屬就有機會、有膽量說明他對這份工作的看法或者說明為什麼不能接受這份工作,計劃還有什麼缺陷?或者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領導者可以吸收正確的部分,以達到兼聽則明的效果。有人擔心,這樣下命令,下屬會不會將其視為領導者軟弱的象征,或者不買領導者的賬。請你放心,一般情況下是不會的。盡管領導者講的是請求詢問式的,可在下屬聽來,這仍是命。同樣是管人,平庸的中層領導用員工之力,高明的領導用員工之心。人心,一種令人無法捉摸的東西,卻成了虛與實的管理之道的交會點。

領導隻有爭取到人心,才能體現自己真正的領導力。因為人心是根本,是管理的關鍵,如果中層領導能夠爭取到人心,那麼一切都會一帆風順。令。對工作主動的下屬來講,這是最好的命令方式。

采取“軟”、“硬”兼施的工作方法,領導布置的任務往往能很快、較好地被完成。對於領導來說,增強自己的領導力和影響力,激發員工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的潛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隻有這樣才能進行有效的領導,才能促進組織的發展。然而,提高領導力和影響力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中層領導進行了多種嚐試,但收效甚微,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他們進行的是僵硬的管理而非用心的領導。

一些領導果斷地采取嚴格的製度管理,用僵化的規範和行為標準約束員工的行為,並用嗬斥和無情的懲罰維護這一嚴格的管理體係的運轉。實事求是地說,這一體係是有效果的——嚴厲的懲罰使得每一雙“手”都變得聽話和順從了,沒有人膽敢違反操作規程,更沒有人敢犯錯——然而這些效果從另一方麵來說又是一種損失,“手”的聽話和順從導致了“心”的違背和背離;不敢犯錯同時也意味著創新的乏力。從長遠來說,這種管理是失效的,是不利於獲取員工的忠誠的,是有礙組織長遠發展的。 要想實現卓越的績效,圓滿地完成任務,首先必須正確理解“心之為用大矣哉”這一博大精深的管人智慧,必須爭取人心,爭取員工的尊敬、忠誠和敬仰。若忽視了對於人心的爭取,舍本求末,隻會導致企業成長的乏力。

著名的經典管理著作《領導藝術》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人們做事的方式不會因為你的存在而改變,你就沒有實施領導。”這裏的領導指用心的領導,就是通過爭取人心而影響他人,借助心靈的力量引導群體活動達到共同目標。

在一部名為《兵臨城下》的戰爭片中,有一段對話準確地詮釋了用心的領導與僵硬的管理的異同。故事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前蘇聯紅軍在斯大林格勒與德軍展開的殊死保衛戰。當時德軍勢頭凶猛,而蘇軍卻節節潰退。蘇軍元帥在震怒之下問手下的軍官怎樣才能守住陣地。

一位軍官建議:“對所有背叛、逃跑的軍官和士兵殺無赦,以此加強紀律。”

另一位軍官則說:“我們要樹立一位英雄來激勵他們(士兵),必須給他們希望,給他們勇氣,激發他們對祖國的愛,讓他們相信我們最終會取得勝利,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奇跡。”

元帥采取了第二位軍官的建議,向蘇軍士兵宣傳一位多次死裏逃生,以一敵十的戰鬥英雄。英雄形象的樹立為蘇軍帶來了希望,最終擊退了德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從本質上看,第一種建議是要加強管理,著重於計劃與控製;而第二種建議則是要加強領導,著重於建設遠景與激勵,獲取人心。這兩種建議凸顯了領導與管理的不同。

提升組織績效的關鍵就在於獲取人心。當中層領導以自己的熱情、信念、勇氣、信心和忠誠博得了組織成員的人心的時候,令領導頭疼的一切問題——諸如員工的惰性、不忠誠、激勵乏力等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組織會變得更有效率,執行力會大幅提高,事業也會得到長足的發展。

3.不偏不倚,執行公平公正

企業管理,在現代社會中是一個係統的問題,很大也很複雜。管理工作說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對基層員工的管理。而在對人的的管理中,對管理者來說有一個很重要的要求:哪就是在管理過程中必須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人,對任何人都一碗水端平,沒有私心雜念,完全以事論事。這是管理是否成功的關鍵之一。

那麼做為管理者,應該如何來處理公平公正這個問題呢?有哪些注意事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