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中獲勝,企業中的全體員工都必須 注重時效,樹立正確的效率觀,應做到積極主動,日事日畢,提高效率,高效執行,不要拖泥帶水,貽誤商機。唯此,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高效快捷地把工作做好。
1.行動快捷出效率
速度第一,執行力需要快速行動。衡量執行力需要衡量速度,這也是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一件事讓一個人去做要花七天時間,但是另一個人去做需要花一個月時間,他們之間的差別是什麼?這就是人們講的效率的問題,其實就是速度的問題。怎樣才能有更好的 執行,快速行動才是最重要的。“大魚吃小魚”一向被視為常理,可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信息社會 中,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市場經濟往往不看重大小而看重快慢,“快魚吃慢魚”的現象時有發生。
有人曾形容說,美國人第一天宣布某項新發明,第二天投入生產, 第三天日本人就把該項發明的產品投入了市場。在加拿大將楓葉旗定為國旗的決議通過的第三天,日本廠商趕製的楓葉小國旗及帶有楓葉標誌 的玩具就出現在加拿大市場,銷售火爆,而作為“近水樓台”的加拿大廠商則坐失良機。人們把市場競爭中這種“不快而死”的現象稱為“快魚法則”。
現代社會一切競爭都圍繞著速度展開,誰抓住了速度,誰就走在了 潮流的前麵,誰就能抓住未來。沒有速度,即使是你第一個發現了商機,你也抓不住。沒有速度,一項好的策略也未必能帶來好的結果。因此,思科公司CEO錢伯斯認為:“新經濟時代,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比爾?蓋茨也經常告誡他的員工:“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你比別人快,才能在競爭中贏得機會。” 一項計劃如果得不到快速執行,就有可能擱淺。執行進展越緩慢, 就越容易出現對計劃不利的因素,例如,市場形勢的變化,會使某些計 劃變得不切合實際;還容易讓競爭對手從容介入,搶奪市場份額,使預 期的目標很難達到,甚至大大“縮水”。還有,一項計劃執行期限越長,它付出的成本就越大,獲得的效益就會相應減少。所以,計劃一旦確定,就要抓緊時間去執行,爭分奪秒,跟時間賽跑。
在商業競爭中,時間就是效率,時間就是生命,而作為現代產品代表的電腦軟件更是一種快速更新產品,一旦開發速度落後於人,就會麵臨失敗的危險。比爾?蓋茨深深地了解這一點,在公司的若幹重大危機關頭,他總是采取斷然措施,搶在別人前麵,因而獲得了成功。
20世紀80年代,美國蓮花公司在“蓮花1-2-3”軟件研製的基礎上。乘勢為“麥金塔”電腦開發軟件,名為“爵士樂”。比爾?蓋茨在分析了“蓮花1-2-3”的優劣勢後,決定超越蓮花,盡快推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電子表格軟件,並給該軟件定名為“超越”。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比爾?蓋茨緊緊盯著蓮花的設計進程,唯恐落後於人,並一再加快“超越”的研製步伐,決心搶在“爵士樂”前麵吹響“超越”的號角。
在比爾?蓋茨與操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超越”比“爵士樂”整整提前五個星期問世,而這五個星期就決定了“爵士樂”的命運。1987年的市場報告表明:“超越”以89%:6%的懸殊比分,遠遠超過了“爵士樂”。
在瞬息萬變的今天,競爭就是時間上的競爭,快就是機會!快就是效率!
在現代職場生存,不管你多優秀,如果你不會管理時間,不會抓緊每分每秒,不能比別人更快,都可能遭到對手無情的打擊,都可能讓比你“快”的對手吃掉。
王德元是一個非常出色的企劃人員,有一次,他與一個競爭對手同時參與一家大公司的投標。通過大量的資料收集和精心的策劃,他們幾乎在同一時間完成了自己的競標計劃。在投標那天,王德元在趕往那家大公司的路上,車子出了故障,晚了一小時到達會場。在這短短的一小時內,對手那新穎的設計和長遠的規劃,再配上精彩的講演,已經深深地吸引住了大公司的決策人員,大公司決定用王德元對手的方案。
事實上,王德元的方案並不遜於競爭對手,隻因為晚了一個小時就失去了競爭的機會,精心準備的方案毀於一旦。
一旦確定了策略,就應馬不停蹄地執行,並充分預計意外情況,隻有這樣才能始終走在競爭者前麵。
誰快誰就能贏得機會,誰快誰就能贏得財富、贏得成功。
當初,貝爾在發明電話機的時候,還有一位叫格雷的人也同時在進行這項工作。他們倆人差不多同時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格雷比貝爾晚到達專利局兩小時。當然,他們兩個人互相都不認識對方,可是貝爾就由於這120分鍾而一舉成名,譽滿天下,同時也因此獲得了巨額的財富。
競技場上,冠軍與亞軍的區別,有時小到肉眼無法判斷。例如短跑,第一名與第二名有時可能隻相差0.01秒;又例如賽馬,第一匹馬與第二匹馬有時僅僅相差半個馬鼻子——幾厘米的距離而已。但是,冠軍與亞軍所獲得的榮譽與財富卻有天壤之別。 全世界的目光隻會聚集在第一名身上,冠軍才是真正的成功者,第一名後麵的其實都是輸家。
很多員工在競爭中,不會運用速度製勝,這樣不僅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還會直接影響自己的競爭能力甚至生存問題。
如果你能在競爭中巧妙地利用時間差、速度差,用比別人少的時間快速解決問題,這樣,不僅節省了時間,而且帶來的效益也會比別人花費大量的時間采取的行動多幾倍、幾十倍甚至上千倍,這就是合理利用時間法則的結果:在對手毫無戒備的情況下搶先一步。
“快魚吃慢魚”時代,對企業的執行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沒有速度要求的執行不可能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特別是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今,獲取信息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決策的速度進一步提高,這就要求執行能盡快跟上決策的速度。
在實際工作中,有一種現象比較普遍,那就是無論何時,一項任務布置後,一些人總是能領先一步,快速準確地作出反應;而有些人,總是“慢半拍”、“反應遲鈍”,工作滯後,這就反映出了在接受任務階段員工執行力的“強弱”——工作還沒開始,任務還沒實施,就已經超過或落後於別人了。
“一步落後,步步落後;一招領先,招招領先。”這是富士康集團CEO郭台銘經常對員工講的一句話。他是這樣要求員工的,自己更是這句話身體力行的實踐者。
在企業界,郭台銘是最善於發揮主動性、搶占先機的人。隻要是他任準的機會,不管是對人還是對事,他都會在第一時間搶在別人前麵去做。
一次,某公司的一位采購員準備到台灣采購一大批計算機方麵的產品。為了爭取到這個大客戶,幾家大型的計算機代工廠都派出人馬去機場等待采購員下飛機,準備把他接到自己的公司。一家計算機代工廠的主管親自帶隊,以為誌在必得,一定能把采購員接到自己的公司。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在出關大廳裏,他看見廣達董事長林百裏親自出馬,率領工作人員也在這裏等候。看著對方強大的陣營,這位主管心中歎道:
“沒想到一開始就落於別人下風,自己已遲到了一步。”但他還是硬著頭皮,和林百裏一起等待那位采購員,心裏想著至少可以和對方打個招呼。
飛機降落後,各公司派出的迎接代表都往接機口湧去,誰都想把這位“財神爺”請回家。然而令眾人大跌眼鏡的是,當那位采購員出現在他們的視野中時,他的身邊卻多了個郭台銘,他倆談笑風生,所有在場的接機人員都愣住了。
原來郭台銘早就掌握了對方的行蹤,並搶在競爭對手的前麵,在客戶轉機來台時,“巧遇”他,並和他搭上同一航班回台。郭台銘僅僅比別人領先一步,就為公司爭取到了一大筆訂單,那位采購員和他一起回到了富士康的總部。
誰快誰就會贏。在執行一項計劃的同時,還要時刻關注競爭對手的情況,這樣才能讓自己始終處於領先的地位。
然而,有些人卻常常忽略了領先一步的重要性。當他們做好某一產品進入市場的準備工作後,在產品還來不及上市時,就發現競爭對手的同類產品已占領了市場的大部分份額;當他們組織科技人員攻克某一產品的技術難關,還來不及慶功時,就發現競爭對手已先他們一步推出了同類產品;當他們準備與某外企共同開發一種極具市場潛力的新產品,並簽好了合作協議時,卻發現市場上剛推出這種同類產品,而且產品一上市就受到了歡迎;當他們準備把“繡球”拋向某技術權威,欲請他做公司的顧問,增加公司的知名度時,該“權威”卻已於一天前接受了其競爭對手公司的邀請
速度是贏的根本,我們正處於速度製勝的時代,誰比對手跑得快,誰就能獲得競爭優勢。
2.拖泥帶水,處處遇鬼
對每一個渴望擁有較強執行力的人來說,拖延都是最致命的。拖延很容易變成一種頑固的習慣,它會使許多工作根本無法開展。
傳說五台山上有一種鳥,長著四隻腳和一對翅膀,人們叫它“寒號鳥”。春天,百花盛開,寒號烏身上會長滿羽毛,餓了吃樹葉,渴了喝露水,春、夏、秋就這麼過去了!
冬天來了,天氣冷極了,小鳥們都回到自己溫暖的巢裏。這時的寒號鳥,身上漂亮的羽毛都脫落了。夜間,它躲在石縫裏,凍得渾身直哆嗦,它不停地叫著:“好冷啊,好冷啊,等到天亮了就造個窩吧!”等到天亮後,太陽出來了,溫暖的陽光一照,寒號鳥又忘記了夜晚的寒冷,於是它又不停地唱著:“得過且過!得過且過!太陽下麵暖和!太陽下麵暖和!”
就這樣,一天又一天,寒號鳥一直到死也沒能給自己造個更好的窩。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隻顧眼前,得過且過。他們行動拖拖拉拉,做事情喜歡推諉,總是拖一天算一天,跟寒號鳥沒有多大區別。他們把一切行動拖延到明天、後天……這樣一直拖下去,結果可想而知。
高效執行,一分鍾也不拖延。
當今職場中,有許多人都有一個很不好的工作作風——拖拉,本來可以隨手處理的事,要拖到幾天或幾周才去辦;幾天內可以辦好的事,幾個月都辦不好;今天該做的事拖到明天完成;現在該打的電話等到一兩個小時後再打;這個月該完成的報表拖到下個月;這個季度應完成的計劃要等到下一個季度。
還有的人對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地“踢皮球”,你踢向我,我踢向你,導致工作效率極低。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惰性,每個人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拖延工作。“拖”是人的通病,它會拖掉人們成功的機會。假如你應該打一個電話給客戶,但由於拖延的習慣,你沒有打這個電話,你的工作就可能因為沒打這個電話而延誤,你的公司也可能因這個電話而蒙受損失。有時候,一個企業家會因為沒能及時作出關鍵性的決定,錯過了最佳時機而慘遭失敗;一個病人會因為延誤了看病的時間, 拖延絕不是一種無所謂的耽擱,給生命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
它會使個人和企業永遠與成功無緣。
老李是一家藥廠質量監督部門的負責人,工作幾年來一直兢兢業業,頗得領導的賞識。由於老李工作謹慎認真,該藥廠生產的藥幾乎很少出現質量問題。藥廠的生產規模日益擴大,效益不斷增長,老李的工作量也越來越大。
有一次,一批新感冒藥經審核投放市場後,有部分消費者反映吃完之後有不適反應。廠長找到老李,讓他盡快查明原因,並采取相應措施,給消費者一個答複。
可是老李當時以為既然該藥已經通過了雙重檢查,有問題的概率應該很小,部分不良反應屬正常現象,因此並沒太放在心上。他覺得過兩天再處理也無所謂,還是先把手頭其他重要事做完要緊。結果沒想到,幾天之後,問題越來越嚴重,出現不良反應的人越來越多,並且開始有人投訴該藥廠。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藥廠名譽一落千丈。廠長知道老李沒有及時處理這件事之後非常生氣,嚴厲地批評了他,並免去他部門主任的職務,還扣掉了他一年的獎金。
老李不知道,本來廠長是打算下個月起提升他當副廠長的,他一時的拖延毀了自己的大好前程。雖然老李平時工作表現非常好,但這卻並不能彌補他一時工作拖延所造成的嚴重後果。他的拖延不僅毀了自己,也毀了整個藥廠。
拖延並不能使問題消失,也不能使解決問題變得容易起來,他隻會使問題擴大,給工作造成嚴重的危害。沒解決的問題,會由小變大、由簡單變複雜,像滾雪球那樣越滾越大,解決起來也越來越難。而且,沒有任何人會為我們承擔拖延帶來的損失,我們拖延的後果可想而知。
不要拖延,現在就去做。
在現代職場中,抱著“今天實在太苦太累太疲倦了,明天再來做吧”這種想法的人很多。殊不知,明天還有明天的新工作,這樣積累下來工作就會越來越多。
小張是一家公司的辦公室文員,同時也是老板的秘書。有一次,老板一早交給他一大疊材料,讓他寫一份講話稿,五千字左右。這是公司上半年的各項總結材料,內容繁雜,條理不清,光看材料就花掉了他大半天的時間,直到快下班了小張還沒有開始動手寫,不過,他還是按時下班了。
小張當時想,反正老板也沒有限定時間,第二天再寫也不遲。沒想到第二天,其他的事情讓他忙得團團轉,根本沒有時間寫,第三天仍然沒有時間。直到第四天,小張才開始動手寫,沒想到的是,他正不停地敲擊鍵盤時,老板的電話過來了:“講話稿中午午休前送到我辦公室。”
小張一下子抓了狂。,午休眼看就要到了,肯定是無法按時完成了。當他推遲了一天,拿著打印好的材料交給老板時,老板的臉色明顯不悅:
“拖的時間太長了,這種事情以後要抓緊!” 小張立刻保證:“好的,一定。”然後灰溜溜地退了出來。
人們常常因為拖延時間而心生悔意,然而下一次又會習慣性地拖延下去。幾次三番之後,人們往往會視這種惡習為平常之事,以致漠視了它對工作的危害。
拖延會使你要處理的事情越積越多,每天對著桌麵上堆積如山的未處理的工作,不知從何下手,結果往往是做了這件忘了那件,問題是越來越多。
拖延也會使你一再地遭受心理挫折,它會使你對自己越來越失去信心,你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或者遷怒於所處的工作環境,產生怨氣,抱怨自己的才能得不到發揮或者老是有這樣那樣的事來阻礙你的工作。
拖延還會使你前途黯淡,與晉升無緣。一個老板絕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部下辦事拖拉,不講求實效,做不出什麼業績來。老板需要的是強有力的輔助者,而不是優柔寡斷的跟隨者。
拖延是一種惡習,唯一的解決方法是:不要拖延,現在就去做!
其實,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有執行力的員工非常簡單,隻要改掉拖延的習慣就可以了,下麵就提出幾點克服拖延的方法。
第一,合理規劃。將要做的事進行規劃安排,能馬上做的就馬上做,不能馬上做的,定下明確的時間。
第二,多想辦法。將繁雜的工作,適當分解為許多小的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