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充分授權給員工。這是“還政於民”的一個表現,管理者要學會放權,對一些日常業務可以充分授權,讓員工親自參與企業事務的處理,管理者自身不至於忙得焦頭爛額。在這方麵,惠普公司市場經理馬克?博格說: “對我們來說,授權意味著不斷由管理人員做每一項決策,而是可以讓基層員工做出正確的決定,管理人員在當中隻擔當支持和指導角色。”
4.為員工提供理財建議。有一些不提供養老金的企業,但在員工的黃金時代也會發給他們工資。美國的霍尼韋爾公司允許其員工半價購買等值於自己薪水4%的股票,如果員工在公開股市購買霍尼韋爾的股票免收傭金。該公司的質檢部總裁愛溫?威麥斯格施說: “這項政策旨在使所有霍尼韋爾員工都擁有公司的股份。如果你是當家作主的,就與公司和公司的未來休戚相關了。”一位外國企業管理專家認為,這能幫助員工增強自信。他說: “如果你理財有道,就能培養一批有高度自信心的員工。人們往往在感受到被關心的時候才會感到自信。他們希望這種關心能用金錢或無形的方式表示。隻要他們感到你在關心他們,他們就
會跟隨你,為你苦幹。”
5.幫助員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員工其實需要一幅自己的人生“地圖”,以便自己指點迷津給自己。一般來說,員工更願意為那些能給他們以人生指導的公司賣命。 埃利溫公司的一位銷售主管德布拉?西卡曼說道: “留住人才的上策是,盡力在公司裏扶植他們。他經常在員工考核和日常管理中問員工,他們具有什麼樣的職業規劃?然後就幫他們到達目的地。比如,一位叫朱爾亞?考特的銷售經理想成為公司2000名銷售員的培訓員,而不想作一位生產線主管。於是,他將她調到培訓部。現在,她負責全部銷售培訓,工作十分出色。
6.培訓和教育員工。在這個知識的時代,學會學習絕不是浪費光陰,而是一種適應的需求。大多數員工都深知,要在這個經濟社會裏生存下去,鍛煉其技能必不可少。公司通過拓寬員工的基本技能,使他們更有服務價值。這樣,員工和公司就綁在一起了,公司就更具競爭實力了。對團隊敬業精神的培養,需要很長的時間,但你可以按下列步驟逐步著手來做這件事情。
要使團隊成員能夠全身心投入到一項工作中去,就必須使他們相信為這項工作花費時間和精力是值得的。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相對來說值得去做,而“在上級規定的期限內完成工作”則有些勉強了。同時,要讓團隊成員感到,這是一項現在就必須去做的工作,而不能等到別的什麼更重要的工作完成後再動手。“及時設計好樣品,以滿足客戶需要”相對來說比較緊迫,而“寫一份產品銷售數量的報告”就並不是一項緊迫的任務。
確保團隊中每個人都知道整體的任務是什麼。在傳統工作群體中,每個員工隻知道自己分內的工作。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在完成整體的任務中有什麼作用。團隊不能這樣運作,每個團隊成員都應知道整體的任務。假使你的團隊負責為公司編寫簡報,這些簡報,有的是定期發行的,有的則是為滿足特定的管理需求而不定期發行的,你的手下有編輯、作者、製圖,還有發行的專業人員,你可以這樣描述基本的任務:“在預算範圍內,遵守承諾,把高質量的簡報送到客戶手中”。關注整體的任務會帶來莫大的利益,對於一個團隊,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一旦大家都明確了整體的任務,就要確保每個人都全神貫注地致力於完成整體的任務。在實際工作中,這意味著有時員工們為了整個團隊的利益,要對自己的工作作出犧牲。這樣,大家齊心協力,使任務順利完成。
在經濟社會中,每個人要想獲得成功或得到他人的尊重,就必須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對自己的工作保持敬仰之心,視職業、工作為天職。
在海爾,敬業精神是最重要的企業文化。張瑞敏強調:“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就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然而,在工作中,我們卻經常聽到一些消極的聲音,例如:“公司又不是我的,將來怎樣與我有什麼關係。”“上班對我來說,就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工作差不多就行了,何必那麼較真呢?”
毋庸置疑,這些都是企業員工不敬業的典型表現。他們不知道敬業是人類的天職,是榮譽的象征,也是每個員工成長和成功的基本要素。
作為一名企業員工,隻有具備敬業精神,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才能獲得豐厚的薪水、更高的職位和更完美的人生。而對一個企業來說,員工的敬業精神將決定這家企業的競爭力,在企業裏,員工敬業精神越強,工作效率就越高,企業的發展也就越迅速。
敬業精神是時代的呼喚,是社會競爭和發展的需要。敬業精神能夠讓每一位員工具有最佳的精神狀態,並將他們的潛能發揮到極致。在工作中,每個人都要不以位卑而消沉,不以責小而鬆懈,不以薪少而放任,而應時時敬業,事事敬業,讓敬業精神永存心中。
其實,有些事情本來還可以做得更好的。而做與不做的差距就在於你是否具備敬業精神。
有人說過,敬業的最高境界是信仰,象信仰上帝一樣信仰職業,熱愛生命一樣熱愛工作。我們要說的,首先是熱愛你的工作,以前我們總說幹一行,愛一行,現在社會更加靈活,常說的是愛一行幹一行。其實對職業的理解,我的一個老師說得讓我印象最為深刻,她說的是職業就是“做我所學,愛我所選,以此為生,精於此道”,這樣的人就是一個職業的人,有競爭力的人,不容易被社會所淘汰的人。有人問過英國的哲人杜曼先生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麼,他回答說:喜愛你的工作。如果你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哪怕工作時間再長再累,你都不覺得是在工作,相反像是在做遊戲。
成功與其說取決於人的才能,不如說取決於人的熱忱和投入,全力地投入工作是每個人獲得成功的要素,也是提高自身執行力水平的必備要素。
6.化知識為能力提高執行力
知識就是力量。其實知識本身並不具有力量,隻有當知識化為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行動服務時,知識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才具有一種力量。即把知識轉化為一種實際生活的能力。讓我們看一看莊子的一則“屠龍術”的寓言,或許可以給我們以啟示:
有一個叫朱泙漫的人,此人喜歡練劍,非常希望自己能夠練就一身獨步天下的絕技。一天,他聽說有一個叫支離益的高人,有一套獨特的本領——屠龍劍術。於是,朱泙漫趕快拜師,苦學了三年,耗盡了萬貫家財,終於有所成就。於是,他便開始仗劍行走江湖,希望能屠盡天下害龍,以此顯耀名聲。他走遍了千山萬水,耗費了數年的光陰卻不見一條龍的影子。於是,他仰天長歎,說:“空有一身絕技,而沒有任何用武之地,奈何。”
朱泙漫花盡家財學屠龍術,不說隻有大富之家才能承受得起,也不說其技術得多麼精妙,但其“畢業”就是失業之時,一點也不實用。其實,遠不如學殺豬來得現實,殺豬不僅成本低,而且學好後立刻就能養家糊口。市場經濟的法則是,有需求才有市場,有市場才有收益,有收益才沒有白忙活。
讓我們看看莊子的另一個故事,皰丁解牛。皰丁雖然一介屠夫,但經過幾十年的殺牛實踐,手法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刀法順其自然、得心應手,表現在以下三點:第一點就是績效高。順著牛的骨骼經絡支解牛,最後自然而完整地剝離了牛肉,還不會浪費。刀法麻利快速,解牛的時間非常短,甚至連牛都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第二點就是成本低。其他屠夫很可能沒有多長時間就要換一把刀,而庖丁的刀用了整整19年,還和新的一樣;第三點就是給人以聽覺和視覺的享受。其動作合乎桑林之舞,其聲音合乎音律,給人以藝術的美感,甚至讓人深諳人生道理而浮想聯翩。
到了遊刃有餘的境界,連梁惠王聽了庖丁的話也大為感慨,學到養生之訣。所以,朱泙漫遠不如庖丁聰明。朱泙漫的屠龍術雖然比庖丁的解牛光榮和高深得多,但再高深的武藝,如果沒有用處,也隻不過是擺設而已。再不入流的技術,如果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也會取得不俗的成就。
對企業管理者來說,“屠龍術”或許偶爾遇到—些,但大量的工作還是“解牛”的工作。不論是員工,還是管理者,不要老是認為自己從事的工作含金量不高或者沒有發展前途,沒有挑戰性,迫切地想發揮自己的“屠龍術”,精神是好的,但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屠龍”的能力和決心,天下哪會有那麼多的“害龍”呢?所以,與其像朱泙漫那樣清高地鬱悶,還不如庖丁解牛後躊躇滿誌的感覺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