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2 / 3)

人都是感情動物,是將心比心的。其實每個人來到世上都像是一個農夫,所做的一切事情,好比撒播種子,不管收獲如何,隻要我們依然保持一顆善心,相信都會有好結果的。

義利統一,利己利人

墨子曰:“義,利;不義,害。誌功為辯。”

墨子說:“義,就是利己利人;不義,就是害己害人。義與不義應該根據實際所做的事情來辨別。”

墨子的上述名言簡潔而精到地闡述了“義”、“利”之辯以及如何來判斷“義”與“利”的問題。意思是說“義”、“利”是完全吻合統一的,隻要按“義”行事就可以利人利己,這就是最大的“利”,否則就是最大的害。當然,作者在此處所言的“義”不是墨子所說的“一人一義”之“義”,而是所有天下人的“公義”,或者說就是墨子所倡導的“天誌”。

“義利之辯”是中國倫理思想史上討論較多的問題之一,也是爭論較激烈的問題之一,是構成古代倫理思想最基本的一對範疇。在中國古代倫理思想體係中,“義”一般指仁義道德;“利”指的是功利,物質利益。對於這一問題的討論,尤其以儒、墨兩家的觀點最具代表性。根據文獻記載,最早提出“義利”關係問題的應該是儒家的創始人孔子,他明確提出了“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裏仁》)的著名命題,“義”與“利”被看作是一對基本的對立範疇。

孟子在繼承孔子這一觀點的基礎上,更有所發展,乃至將義利之辯問題推向了一個極端的境地,如他說“王!何必日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孔孟之後,儒家始終沒有跳出和擺脫“重義輕利”的思維定式。與儒家不同,墨家則高舉起“義利合一”的大旗,觀點鮮明地反對孔孟的“重義輕利”觀,認為“義”與“利”是完全統一的,“兼相愛”和“交相利”也是可以互訓的,“義”就是“利”,反之亦然。墨子在宣揚其“兼愛”思想時,經常是“愛人”和“利人”並提,如墨子說:“古者明王聖人所以王天下,正諸侯者,彼其愛民謹忠,利民謹厚,忠信相連,又示之以利,是以終身不厭,歿世而不卷。”(《墨子?節用中》)

墨家的這種“義利統一”的思想,對於修正儒家“重義輕利”觀的偏頗,特別是對於正致力於發展和完善市場經濟的我們來講,都是富有積極意義和啟發作用的。既注重滿足人們的利益需求,又要規範人們的求利行為,使之合乎道義的準則,隻有當人們真正做到了誠實守信、合法營利,人們的出自自私自利動機的求利行為才有可能促進整個社會財富的增加,私利和公義的有機統一是市場經濟健全和完善的根本體現。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我們的老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和忠告,它告誡後人謀取錢財必須要靠自己的辛勤勞動,要遵紀守法、符合道德倫理綱常。

墨子讓勝綽去項子牛那裏做官。項子牛三次侵犯魯國的領土,勝綽三次都參與了。墨子聽說這件事後,就派高孫子去請求項子牛辭退勝綽。

墨子說:“我讓勝綽去,是為了製止驕橫並且匡正邪僻。現在勝綽俸祿多了就欺騙先生,先生三次侵犯魯國,勝綽三次都參與了,這是在馬胸前敲鞭策馬。我聽說,口中講仁義卻不去實行,這是明知故犯。勝綽不是不懂,他是把俸祿看得比義還重。”

墨子認為,追求財物不能違背仁義、道義。從古至今,人們從事各種勞動絕大多數都是為了取得財物,因為財物可以給人帶來富裕的生活和享受的資本。

一個奔走於商場的人士,他要行使的智慧永遠是趨利避害,對於他來說,金錢是沒有區別的,人們常把錢分成“來路清白的錢”和“不義之財、不幹淨的錢”兩種,比如把囤積居奇賺得的錢看作不幹淨的錢,而把種田、做其他苦力換來的少得可憐的錢,看作幹淨的錢。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對賺錢的手段看得很重,這也正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影響所在。

唐?弗爾塞克就因為堅守了信譽,才將自己的米諾皮公司聞名於世。

美國有一家多米諾皮公司,作為這家公司的總裁唐?弗爾塞克。非常注重商業信譽,因為在他們的企業經營方式非常有特色,那就是向所有人承諾,他們能在30分鍾之內,將客戶所訂的貨物,送到任何其指定的地點,自唐?弗爾塞克做出這個承諾以後,始終堅持維護自己良好的信譽,也正因為有了這個獨特之處,使得“多米諾皮”在眾多的競爭對手中,一直都立於不敗之地。

與此同時,為了這一個極富挑戰性的承諾,唐?弗爾塞克可謂是煞費了苦心,因為這必須保證自己公司的供應部門,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中斷公司分散在各地的商店與代銷點的貨物供應,假如這些分店與代銷點,因商品供應不及時而影響客戶的利益,那麼。多米諾皮公司的損失便難以估算了。

這一天,唐?弗爾塞克的多米諾皮公司出事了。

多米諾皮公司的長途送貨汽車,在運輸貨物的過程中出現了臨時故障,然而,車中所運的貨物,卻是一家老主顧急需的生麵團,一時間,所有人都亂了陣腳,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不少人主張給這位老主顧打個電話,相信他是能夠理解的。當唐?弗爾塞克知道了這一狀況後,當即決定包一架飛機,以將那些生麵團送往供銷店,於是,生麵團非常及時的被送到了那個老主顧的商店裏。

“就幾百公斤的生麵團,值得用一架飛機去運送嗎?”當時,有很多員工都對總裁的做法不理解,出於對公司的關心,這些員工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貨物的價值,還抵不過運費的十分之一呢,您這樣做隻能是得不償失!”

然而,唐?弗爾塞克總裁卻回答道:“的確,你們一定會感到很奇怪,也許,就表麵來看,我們虧了很多,但是,即使我們情願賠這些錢,也絕不能中斷了供銷店的供貨,因為這一架飛機不僅僅為我們送去了幾百公斤生麵團,而且,它還送去了我們多米諾皮公司始終不變的信譽!”

古往今來,生意人都喜歡給自己一個座右銘,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仁中取利真君子,義內求財大丈夫”;“生財有大道,以義為利,不以利為利”,等等。這些被商人們津津樂道的名人名言,便有效說明了在商業經營之中,一定要懂得“義”與“利”的關係,堅決反對那些非正道的取財方式。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人都有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也都有自己的取財途徑和方法,先知先覺者,可能已經成為致富的帶頭人了,後知後覺者,可能剛剛入行,開始尋求發財的門路。

但有一小部分抱有不勞而獲思想的人就不是堅守正道,合法謀求財富了。在利益的驅動下,他們打著冠冕堂皇的旗號牟取不義之財,有好多甚至是黨員幹部,國家高級公務員。這些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出了問題,價值取向出現了嚴重偏差。

追求錢財沒有錯。但君子愛財,應取之有道。違背正道,非法牟取不義之財的行為,也正是人們尤其是商人應引以為戒的。其實,經商也好,為人處世也好,都要衡量好義與利的關係。要切記: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做到義利統一,不僅利於自己,同時也是一種愛人的表現。

大愛無疆,愛滿人間

墨子曰:“愛人,待周愛人而後為愛人。”

墨子說:“愛人,必然普遍地愛所有的人,然後才算是愛人。”

這是對墨子“兼愛”思想的進一步闡釋,即“兼愛”作為愛人的方式,就是普遍地愛天下所有的人,當然也包括自己在內。兼愛不僅僅是要人與人之間相互敬愛,更是要求每個人要有愛天下人之心,要有一種博愛的精神。

如果隻是愛一部分,或者極少數人,那就不是愛人,就不是“兼愛”。這句名言充分反映了墨家主張“兼愛”思想的普遍性和徹底性,體現了他們渴望天下人人彼此相愛相利的最美好的願望。

顯然,墨子所謂的“愛人”是愛普天之下所有的人,大愛無疆等,“兼愛”是不分親疏貴賤的,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普遍的愛、平等的愛,比儒家所倡導的建立在親情、血緣基礎之上的等差之愛更富有博大、平等的精神。

人生在世,說長,悠悠數萬日,遙遙無期;說短,匆匆幾十秋,彈指一揮間。要想過得充實而有意義,我們就必須選擇博愛。選擇博愛,就是選擇用一顆充滿愛的心去關心身邊的人和事;就是選擇把自己的整顆心,用於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世界的感恩。

巫馬子對子墨子說:“您兼愛天下,沒有什麼益處;我不愛天下,沒有什麼害處。功效都還沒有達到,您為什麼隻認為自己正確而認為我不正確呢?”

墨子說:“現在有人在放火,一個人捧著水要去滅火,另一個人拿著火苗要去助燃,都還沒有做成,你認為這兩個人誰是對的呢?”

巫馬子說:“我認為那個捧著水要去滅火的人用意是對的,那個拿著火苗要去助燃的人用意是不正確的。”

墨子說:“我也認為我的用意是正確的,而認為你的用意是錯誤的。”

“兼愛”是墨家學派最有代表性的理論之一。所謂“兼愛”,其本質是要求人們愛人如己,彼此之間不要存在血緣與等級差別的觀念。墨子認為,不相愛是社會混亂的最大原因,隻有通過“兼相愛,交相利”才能使社會達到安定狀態。雖然墨子這種反抗貴族等級觀念的理論帶有強烈的理想色彩,但它的進步意義在今天仍不過時。

墨子的“兼愛”,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博愛。當前和諧社會的理性原則是發展人、尊重人、關愛人,而這一切都要以博愛的胸懷為基礎。

博愛包括五心,即愛心、謙卑之心、讚美之心、包容之心、感恩之心。

愛心。愛自己的親人、朋友,則是好人;愛自己的敵人,愛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則是偉人。一條愛心之旅,大家用一顆真誠的心,互相扶持,彼此都能走出生命的坎坷,走向生命的精彩。

謙卑之心。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別人身上總能發現勝過自己的地方。活到老,學到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勇於學習別人的長處,這樣才能使自己得到不斷的提高。

讚美之心。真誠讚美那些稍縱即逝的美麗,真誠讚美那些傷害過你的人的美麗,愛就會在讚美中誕生,友誼就會在讚美中產生,親情就會在讚美中升華,寬容亦會由此而生。

包容之心。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能包容自己的缺點,接納自己的短處。既然如此,為何我們不從自己做起呢?

感恩之心。感謝父母,他們把我們養大;感謝老師,他們教予我們智慧;感謝朋友,在孤獨時他們相伴左右;感謝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生命因他們而精彩;感謝生活,它引導我們去理解、去追求更有意義的人生

每一個人,對於自己所碰到的人,都有愛和被愛的相互責任,我們怎樣為他們樹立愛的榜樣,將會對他們如何去愛別人產生重大的影響。當我們表達愛心的時候,別人會看著我們,甚至把我們當作學習的榜樣。

我們會問:“誰可以當我們的好榜樣?誰是我們最應該仰慕的對象?”我們可以從曆史人物中找到他們,也可以在開放和誠實的心態下遇見他們,我們也會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他們。

南丁格爾舍棄了財富和舒適的生活,去追尋她心中深刻的需求。她被一種要去照顧千千萬萬個人的使命所驅使,要去分擔他們在她身邊死亡的時候所經受絕望的情緒和恐懼。最後她成為我們今天所熟悉、敬仰的“白衣天使”之母。

天主教神父達米安拋棄了文明社會的一切,獻身於照顧夏威夷莫洛凱島上的麻風病人,完全體現於博愛的精神。他與教會的官僚體係奮戰不止,為他的教區人士爭取補給品,最後他自己也患了麻風病病,死在他所愛的、和他一起生活的人群之中。

甘地將一生完全投入追求自由之中。他的不流血革命的理論和實踐,終於使英國殖民地下的印度人擺脫了帝國主義的束縛。當他一再被要求寫下自己的生平回憶時,他做出了一句最有個性的答複:“我的生平就是我的信息。”這些把個人力量化為愛的曆史典範,都可以幫助我們辨認、欣賞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以博愛為職責的高尚性格,可能也包含我們自己。

選擇博愛,就是選擇對情感的珍視。人生一路,處處有情。親情、友情、愛情,無不讓生命充滿感動與絢麗。“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是親情的關愛;“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友情的牽掛;“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是戀情的思念。每一個生命都走不出情感的射程,是那些情感,讓人們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珍惜屬於自己的分分秒秒。珍視情感,讓生命多些感動與回味。

人與人之間相愛是人際和諧、團結、協作的前提,也是社會、團體、組織和諧的前提。人與人相愛是人類文明的一種標誌,是進行文明自律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一位名人說過:“天沒暖,大地先暖,所以有許多花鑽出冰雪綻放;人情不暖,內心先暖,所以我們才能在亂世做一劑清流。”愛的力量是無窮大的,愛是人類繁衍生息的經略,沒有愛,世界將再度毀滅。愛沒有疆域,隻要我們每個人都懷著一顆善心,懷著一顆博愛之心去對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那麼愛的花瓣將會灑滿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