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導入新課時引發學習興趣
導入新課是一節課的重要環節,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的導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整個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礎。好的導入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就變成了愉快的事情,就會學得積極主動。教師可通過實物(模型)或圖片展示、故事演講、猜謎語、表演、多媒體等多種手段創設情境,將教材內容生活化,知識趣味化,靜態知識動態化,生動活潑地呈現數學內容,充分以境激情,以情激趣。
2講授新課時保持學習興趣
學習本身就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既需要學生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對學習過程產生興趣。即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了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應重視:
①重視運用教具、學具和電化教學手段,讓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
②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③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通過富有啟發性的問題,通過組織學生相互交流,通過讓學生不斷體驗到成功的歡樂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3鞏固練習時提高學習興趣
鞏固練習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學實驗表明,學生經過近30分鍾的緊張學習之後,注意力已經渡過了最佳時期。此時,學生易疲勞,學習興趣降低,學困生的表現尤為明顯。為了保持較好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除了注意練習的目的性、典型性、層次性和針對性以外,我們還要特別注意練習形式的設計。
教學不僅是師生雙方信息交流的過程,同樣是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積極激發學生的情趣,必然激活和加速學生的認知活動。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積極的鼓勵、會心的微笑、殷切的期待,教師為學生創造的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必然會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條件,有利於健康的心理素質的培養。
(三)活
活,即教學方法靈活,把教材用活,把學生教活。
1教學方法靈活
在教學過程中,明確了教學目標,確定了教學內容後,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和模式,就成為十分重要的問題。教學方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行為、手段的總稱。
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特點和適用範圍,不存在任何情況下對任何學生都有效的“萬能”的教學方法。因此,要從實際出發,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而且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還要創造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時代的要求。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這一整體結構中的一個要素,它和其他要素如教學任務、教材、教學手段、教學對象等都是相互聯係、相互影響的。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從這些方麵綜合考慮。從教學任務來看,感知新教材時,以演示法、實驗法為主;理解新教材時,以談話法、講解法為主;形成技能技巧時,以練習法為主。對不同的新教材,教學方法亦不同,新舊知識聯係緊密的可用談話法、引導發現法等;教起始概念,一般用實驗法、探究研討法。從教學對象來看,低年級多用演示法、實驗法;中年級多用啟發談話或引導發現法、探究研討法;高年級可適當用講解法、自學輔導法。一般來講,年級越高,教學方法也應該越開放。此外,教學方法的選擇,還要視不同班級情況而定。有的班級學生思維相當活躍,可考慮采用引導發現法;有的自我評價能力較強,可以加強獨立作業;有的抽象概括能力較為突出,那就可以減少直觀手段;有的閱讀課本習慣較強,也可適當采用自學輔導法。從教學設備來看,有電化教學設備的學校,就應充分利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電影、計算機輔助教學等手段。此外,教師的教學風格不同,所選用的教學方法也會有所不同。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大法必尊,小法必活,貴在得法”,教學中要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堅持“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逐步做到教學時間用得最少,教學效果最好,達到教學方法的整體優化但無論采用何種方法,都要堅持啟發式教學,都要堅持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動眼、動手、動口、動腦、動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都要堅持麵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都要堅持讓學生把學習當成是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